2010年上映了一部電影《讓子彈飛》,然而10年後的今天很多人又翻看起這部電影,我就是其中一個。想當年這部電影票房高達7億,導演姜文,這也是他最賣座的影片。
10年前,初看這部電影,其實沒怎麼看明白,只覺得故事緊湊,情節起伏,場面酣暢淋漓。姜文、葛優、周潤發、劉嘉玲明星大牌雲集。幽默風趣的臺詞有點像話劇,是一部很有中國特色的電影。
姜導的作品都需要時間才能慢慢領悟
可是這部電影為什麼到現在還有人不停地翻看呢,正是因為電影的名字,很多當年沒在意的細節以及現在才回過味來的情景,使很多人又想起它,想再次感受這部電影的魅力。
故事發生在民國初年,馬縣長(葛大爺飾)坐著火車,吃著火鍋,唱著歌讓麻匪張麻子(姜文飾)給劫了。張麻子決定他當縣長,讓馬縣長當他的師爺,一行人去鵝城赴任。遇到了當地惡霸黃四郎(周潤發飾),與黃四郎鬥智鬥勇,最後發動群眾推翻了惡霸黃四郎的故事。
因為國內左派最喜歡的,就像片中假師爺、真縣長教導的:誅心。張麻子並非始終堅持一個目的。最初劫火車,為何?有人會說,不是為了劫財,而是為了消滅黃四郎:張麻子等人之前已劫了黃四郎的鴉片多次,卻沒有專賣發財,仍在當「土匪」。但是,他就算知道火車上是赴任的縣長馬邦德,他怎麼知道讓火車飛,馬邦德不會死?又怎麼知道,馬邦德一定騙他去鵝城,而非其他縣?張麻子的最終目的並不局限於消滅一個黃四郎,而是他上任鵝城所說的三件事,也是網上廣為流傳的臺詞:公平。不論劫火車的結果是縣長死了,還是劫了財,或者劫了權,都促進了他心中的公平。
10年前的作品10年後才看明白
先說內部。六子的死。很多人拿六子的死,宣揚法律虛無主義;甚至認為,和敵人不可能商談,只能通過暴力,只有你死我活。然而,即使按形式法治處理,六子連舉證責任都沒有:主張事實存在的一方,有先舉證的責任。從民事到刑事責任,都不是假定被告的事實存在。說你犯罪,還得你先自證無罪,否則推定有罪?張麻子說要公平,這麼處理就很公平。可張麻子從未要求內部深入貫徹落實其思想,而是靠決斷。那麼大哥不在的時候,六子只能自己決斷。而他的方法,雖是自殺,但同樣可以做到公平:既然他只吃了一碗涼粉,胡萬應履行賭約,以命償命。然而,馬邦德和六子讓張麻子不要殺胡萬;張麻子沒殺,不是為了什麼殺人誅心,而是其在六子墳前實說。
看來,六子白死,張麻子這一回合大敗?恰恰相反。如後所述,黃四郎本不是張麻子幾個兄弟的敵人,他們幾個的最終目的也和張麻子不同。但六子死了,黃四郎就成了他們的敵人,他們暫時堅定地支持張麻子的目的:消滅黃四郎。夫人的死。的確,是黃四郎派人殺的。但是,為何張麻子沒和夫人在一起?張麻子和馬邦德說,怕自己酒後亂性。然而,張麻子從黃四郎家出來,先是醉倒在馬上,等馬邦德回頭時,卻找不到人了,然後兄弟幾個去找張麻子;而張麻子在馬邦德的床上聽到槍聲,和兄弟們立刻跳出來全殲殺手。他醉了嗎?措手不及了嗎?這是個圈套,而夫人是誘餌。不僅全殲殺手,還讓黃四郎真成了馬邦德的敵人。欺騙,不道德?決斷怎會受此限制?說不亂性,當面承諾時,右手拿著槍,左手則$$。
還記得這個麼?王麻子
不知道你看懂了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