娛樂至死?值得擔憂
在《娛樂至死》中,尼爾·波茲曼指出,一切公眾話語日漸以娛樂的方式出現,我們的政治、宗教、新聞、體育、教育和商業都心甘情願地成為了娛樂的附庸。其結果是我們成為了一個娛樂至死的物種。這句話產生於網際網路時代之前,卻真實地折射出了傳媒產業高度發達的今天很多人的擔憂。
我們生活在一個泛娛樂化的時代,也是一個真人秀井噴的時代。不知何時起,真人秀悄然間佔據了電視節目的黃金時段和各大視頻網站的熱搜榜首位。真人秀植根於大眾的娛樂需求和粉絲經濟,火熱是理所當然的。但是,電視作為一種大眾媒介,除了娛樂大眾之外,還承擔著重要的教化功能,一味取樂是否會背離節目的初衷?靠簡單粗暴的娛樂手法火爆一時的真人秀節目的發展之路又有多遠呢?
真人秀,要「秀」更要「真」
真人秀,當然離不開「秀」,創造出精彩的內容,「秀」給觀眾是真人秀的命脈。然而,「秀」背後終究離不開一個「真」字,觀眾愛看秀,但不愛看作秀,真人秀展現的真實、真誠、真情才是吸引觀眾觀看節目的根本。對於綜藝節目的製作者,「秀」容易,「秀」背後的「真」則更見功力。
近日正在熱播的《隱藏的歌手》就是兼顧了「秀」和「真」的典範。《隱藏的歌手》是一檔模唱綜藝節目,每期節目會請到一位明星嘉賓和他的五名模唱者,他們分別在六扇競演門後演唱,每輪演唱後觀眾通過投票淘汰一名最不像的歌者,最終選出一名優勝者。在競爭激烈的綜藝節目市場上,《隱藏的歌手》能夠脫穎而出,究其根本是因為這檔節目除了娛樂之外,更關注到了音樂和真情。也因此,《隱藏的歌手》在上周日播出的費玉清專場收視表現不俗,上海7.3%、廣州3.65%、北京3.07%,深圳2.92%,金曲的音樂品質在節目中得到最大程度的釋放,音樂和真情串聯,也再度掀起了電視觀眾的懷舊熱潮。
眾聲喧譁的時代,更需要安靜思考
《隱藏的歌手》最大的賣點並不在於它的競演環節有多麼扣人心弦,也不在於這檔節目有多少笑點。這檔模唱節目的內核實際上是一檔「都市音樂情感互動節目」。我們每個人都曾迷戀過屏幕上的某個明星,我們對他的身材長相性格愛好了如指掌,但也清楚地知道,了解不等於親近,我們和明星終究還是兩個世界的人。而現在,《隱藏的歌手》的舞臺上,歌手和普通人都在競演門後唱著同樣的歌,明星和我們之間的差別被縮至最小。音樂是唯一要關注的問題。而當每一個人走出競演門,都會帶來一段不一樣的故事。明星的生活固然光鮮,但普通人的故事同樣精彩。試想,經過了一周的快節奏生活,周末晚上靠在沙發上聽聽老歌,看那些和我們別無二致又各有特色的普通人講述自己的故事,該是怎樣的愜意輕鬆。用時下流行的詞說,這個節目很「治癒」。
《隱藏的歌手》能在綜藝節目激烈的競爭中樹立自己的風格並博得一致好評,其根本原因是,在這個娛樂當道的年代,它沒有把娛樂當做節目的唯一目的,而是用真情和溫情去感染觀眾。它不滿足於淺薄的娛樂,而是希望觀眾在看完節目後能有更多的思考。在眾聲喧譁中,《隱藏的歌手》獨闢蹊徑,選擇了溫和,懷舊和真情。看過了太多浮躁,這份思考和沉澱尤為可貴。《隱藏的歌手》讓我們有理由相信,我們的電視能承擔的功能,遠遠比娛樂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