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綜藝《我和我的經紀人》非常火,整個熱搜榜單都被節目霸佔了。
心疼張雨綺
袁巴元喊話張雨綺
喬欣說許魏洲腦袋脖子一樣粗
楊天真業務能力
.
節目聚焦了壹心娛樂公司內部四對藝人和經紀人的職場關係,給大家看看光鮮亮麗的明星和幕後推手,是如何工作和解決矛盾的。
就說榜首的張雨綺,前段時間因為離婚刀砍前夫袁巴元的事件,她的事業受到非常大的影響。
壹心娛樂老闆楊天真在會議上提到,張雨綺現在的商業問詢全部都停掉了,已經在談的客戶,基本處於力保的狀態。
張雨綺也在節目中辯解,她說沒有做過任何違反道德底線的事,也沒有做過什麼錯事。
更不想讓自己的孩子每天看新聞都在傳他們媽媽的這些事情。
原本張雨綺的形象受到了打擊,但經過節目的營銷,張雨綺的口碑好了不少,很多人都開始心疼張雨綺。
連帶著網友都認為楊天真的業務能力一流,徹底把自家藝人洗白。
但節目一播出,張雨綺前夫袁巴元就再次衝了出來,手撕張雨綺。
袁巴元大罵張雨綺,最近一個多月通過公司找張雨綺拍戲和話劇的就是近十部,說事業停滯完全就是賣慘、說謊,為了節目效果而已。
張雨綺之前一直是獨立、自信、有錢的女性形象,知道上次和袁巴元互相手撕,被爆出軌開房,形象受損。
這次張雨綺在節目中表現確實出彩,讓大家重新認識張雨綺是位愛孩子的媽媽,如果不是袁巴元再次站出來,可能新的形象就已經立住了。
公司老闆的業務能力雖然厲害,但在節目上,藝人和公司之間的各種矛盾,也被展現了出來。
比如朱亞文對於自己的個人定位問題。
朱亞文的粉絲畫像中,比例最高的是30—39歲人群,粉絲年齡層普遍偏高。
所以公司和經紀人的建議是,接下來選擇工作的時候,要著重偏向於年輕人喜歡的項目。
但朱亞文提出了反對意見,自己沒辦法選擇喜歡自己的人,更不能為了圈粉才去演戲。
他還提出了站在演員的角度來考慮的話,如果一位考慮圈粉的問題,對於戲劇創作非常不好。
朱亞文和公司中間還有更大的矛盾,公司從來都沒問有他想成為什麼的演員。
他和壹心籤約5年的時間,一直都是公司決定他應該走什麼路線,拍什麼戲,接什麼綜藝,他照做而已。
所以朱亞文對於自己想成為什麼樣的人,未來如何發展,從來沒有機會認真思考,一直是公司在獨斷。
但公司站在盈利的角度來說,擁有更加年輕的粉絲群體,會帶來更高的商業價值。
也正因為如此,才有了朱亞文對「為了圈粉而拍戲」觀點的排斥。
還有像喬欣,最早是出演電視劇《歡樂頌》乖巧的關關,被觀眾所熟知。
喬欣的經紀約也籤在《歡樂頌》的出品公司正午陽光,可2017年,正午陽光公司業務調整,將藝人經紀部門全部解散。
於是單打獨鬥的喬欣在網上無意中看到了楊天真的採訪。
喬欣覺得楊老闆說話非常直接,又很有道理,是個活的通透的人,就籤進了公司。
可經過一年的磨合,她事業並沒有太多成長,而且公司的制度也覺得並不適合她。
公司部門之間是分散的,每個宣傳可能同時負責好幾個不同的藝人,出了問題沒有辦法及時溝通,也找不到人。
所以對於喬欣來說,公司內部的管理制度並不適合正在上升期的她。
喬欣是否續約、如果解約接下來該如何安排工作等等問題也被提上日程。
公司和明星之間的矛盾在鏡頭下被展現了出來,危機處理問題、個人定位矛盾、公司制度等等,這些現實的職場問題都被擺在了檯面上。
其實在鏡頭前的矛盾衝突,還被委婉、經過處理的表達了出來,在生活中明星和公司之間的矛盾更加深。
之前因為各種原因明星和公司開撕出走的數不勝數。
去年因為《偶像練習生》爆紅的蔡徐坤,2016年參加綜藝《星動亞洲》以組合形式出道。
組成的團隊swin,並沒有多少水花,甚至銷聲匿跡了很久。
但和經紀公司的合同卻白紙黑字的籤約了7年,從2016年到2023年,中間還籤約過變更的補充協議。
被爆料的協議中,前三年收入蔡徐坤和公司三七分成,中間三年公司分六成,之後最後一年,雙方五五分成。
如果藝人提前解約,每提前一年,則需要支付3000萬解約費用。
如果藝人未履行合約,公司有權單方面解除合同,並要求藝人一次性支付高達8000萬違約金。
整個組合出道之後,出了幾首歌,但都沒什麼水花。
參加綜藝也都是作為嘉賓露個面,最多在一些活動上唱幾首歌,曝光度極低。
甚至還有粉絲爆料說,蔡徐坤在團期間不光沒有收入,連培訓費都是自費的。
蔡徐坤為了更好的發展,在2017年2月就提出了訴訟請求。
並在2017年底,以個人練習生的身份參加了《偶像練習生》,一夜之間爆紅。
隨便發一條微博,轉發量就超過百萬。
巨大的粉絲群體,讓蔡徐坤成為寶潔旗下發膜代言人、淘寶造物節大使、合作銀行聯名信用卡等等,各種代言接到手軟。
前經紀公司看到了蔡徐坤巨大的商業價值,始終不同意解約,一審判決後,再次提出上訴。
可最後法院判決駁回了原經紀公司的上訴,蔡徐坤徹底勝訴,順利解約。
蔡徐坤在爆紅後,前經紀公司提出上訴,無非是想從藝人身上分一杯羹,可惜最後法院並不支持。
這樣的事情還有很多,楊洋因為出演《紅樓夢》的賈寶玉被大家熟知,但之後再也沒有相關代表作品。
2014年,楊洋委託律師發布了律師聲明函,與榮信達提出解約。
甚至有採訪報導說,楊洋解約是因為被其他藝人搶角色,在公司一直處於被打壓的工作狀態。
連定好的男主角,海報都出了,一夜之間卻變成了其他角色。
最後法院判定因為榮信達出現違約現象,被判解約。
楊洋出走後,投奔了當時還在歡瑞的賈士凱,並一直與他共進退到現在,成為四大流量之一。
出演了爆款劇《盜墓筆記》《微微一笑很傾城》,還和著名導演張黎合作了《武動乾坤》。
如果楊洋沒有解約,可能還在榮信達內部爭搶資源,更別談四大流量的問題。
2004年,張杰參加《我型我秀》選秀比賽拿到了冠軍,並與上騰娛樂籤約。
張杰出道後因為沒有人氣,迫不得已2007年,再次以新人身份報名參加《快樂男聲》,同時向上騰娛樂發出解約律師函,並與天娛傳媒籤訂合約。
但是張杰從2004年—2007年三年時間,只有7萬元的收入。
當時張杰連上班為了節省幾十塊車費,全靠騎自行車去,根本拿不出高昂的解約費用。
於是粉絲集資100萬,幫他償還解約費用。
還特意做了公正。
當初順利離開差公司,才有了張杰後來《這就是愛》《天下》《勿忘心安》《最接近天堂的地方》等膾炙人口的歌曲。
現在張杰舉辦演唱會,8萬人的場地,內場30秒就售罄。全部門票在2分38秒搶購一空。
所以很多藝人掙扎在沒有資源的公司時,都會努力為自己爭取解約權益,來獲得更大的發展空間。
但解約有成功的,也有失敗的。
像前段時間因為家暴鬧得沸沸揚揚的蔣勁夫,早前一直被當做胡歌接班人來打造,但蔣勁夫以長時間沒有工作為由,和公司徹底鬧掰,提出解約。
當時蔣勁夫公開解釋過,希望能成立工作室獨立發展,但公司不同意,就委託了律師全權代理。
可蔣勁夫和前面幾個不同,他是為數不多最後敗訴的,一度被唐人影視雪藏。
公司出錢、出力、出資源培養藝人,最後人紅之後提出解約,並不為自己繼續賺錢,是誰都會生氣。
但藝人站在為自己未來發展的角度,都想尋求更寬闊的發展平臺。
還官司正在進行中的藝人也不少,比如兩周前鄧紫棋宣布和蜂鳥公司解約。
甚至還因為她藝名被公司提前註冊,未來能否繼續使用的問題,頻頻被推上熱門討論。
還有剛剛被評為四小花旦的文淇,文淇父親認為公司沒有給女兒安排課程,並拖欠片酬。
而經紀公司認為自己沒錯,對方無故解約,還私接工作,嚴重損害公司利益。
雙方各執一詞,寸步不讓,還沒有最終定論。
無論藝人和公司是怎樣的關係,說到底,是兩個獨立的個體為了發展而結合,無論誰對誰錯,中間大多是為了利益紛爭導致分道揚鑣。
合作的前提是共贏,就像楊天真說的,每一個藝人都是公司客戶。
公司提供專業的宣傳經紀服務,打造更有記憶點的形象,讓藝人的演藝道路、商業價值都開發到最優值。
而藝人提供自己形象、影視等專業工作,在公司更加專業的幫助下,選擇更有價值的劇本、代言、合作等,讓事業更上一層樓,雙方共同盈利。
但中間的平衡點一旦被某一方打破,比如經紀公司沒有發揮作用,藝人發展受到影響;或者公司投入大量資源,但藝人就是捧不紅的情況,就會出現藝人撕逼出走情況。
說到底,就是利益之爭罷了。
看精彩爆料的小夥伴
讓扒姐知道你們「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