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想到馬上要放假了我這個開心啊,我可不會告訴你春節我去哪玩,但我肯定要帶上我的各種神器包括把美好的聲音留下來,比如Zoom F1。兩個月之前我們開展了Zoom F1有獎眾測活動,才兩周我就收到了60個報名表格。經過我和同事的重重篩選,從絡繹不絕的報名者中選中了相比之下更精彩、全面的F1使用評測。
今天我們來為大家分享這篇文章,來自一名導演,他叫布布,同時也做製片和攝影師,之前做過文字編輯、攝影記者、文字記者,再到後來轉行進階,可在聲音方面沒有系統學習過,今天以一個小白的視角為大家分享他對F1的認識。
01 / 外觀!!
之前曾經準備入手ZOOM H1n,因顏值問題最終放棄(真心好醜),ZOOM F1則屬於明騷款,在同類產品中數一數二,更何況有多達7款麥頭可換,這讓崇尚性價比的人沒有理由拒絕……顯然,這些都是表面因素,經常一個人行走於各地,便攜與品質兼備是讓我選擇它的根本原因。(對外觀部分不感冒想直接看錄音部分的可直接下拉至一千字之後……)
火車上隨便拍的,顏值高啊
儘管知道ZOOM是日本品牌,拿到F1實物的瞬間,卻產生了美式裝備的錯覺——當然,這句褒貶兼而有之待後面詳解——於是拍片也選擇了符合這一感覺的色調。
下面我先從外觀說起,首先是電池和開關機:
即便裝上兩節7號鹼性電池,F1也比我的iPhone X要小要輕。電池倉在機身左側,打開電池倉蓋不難,但塞入電池後合上倉蓋,是需要一些技巧:最好的方式是將倉蓋尖一些的那頭先安裝到位,然後再壓住另一頭,直到鎖扣輕輕一響才算OK。對電池的支持分三種:鹼性電池、鎳氫電池、鋰電池。如果你要獲得剩餘電量的正確顯示,還得在機身設置好對應的電池類型……現在人都很懶的,還是想智能一些。如果有人要問我換一次電池能用多久,我只能說我用了三天電量顯示還沒變(這好像暴露了我也沒怎麼錄啊),官方給出的數字是連續使用十小時喔!
電池倉,2節7號電池
然而……當在室外拍攝,遭遇零下七八度的時候,電池就扛不住了,至少我那兩節南孚,工作時長會減半!所以還是建議要使用充電鋰電池,這樣才可以保證機器長久運行正常。
開機的手感嘛,無論是用食指指甲還是指肚,沒有橡膠矽膠必然手感全無,反正就是向下拉,堅持一秒,紅色指示燈亮起,隨後是屏幕背光燈。關機亦然,只是沒有指示燈,屏幕上會跳出「再見」(如果英文版是GoodBye哈)。
開機鍵的反向是鎖定,很是必要,以免誤操作
接下來咱們說說儲存卡和USB,最大支持32G的microSDHC儲存卡,開始還嫌小,但看看屏幕的剩餘錄製時間:30小時51分鐘45秒——這是最高品質(24Bit/96Khz採樣,無損BWF-compliant WAV格式)的情況下!對於一般紀錄片來說,一周的工作綽綽有餘!當然,要將素材塞滿卡,你得準備至少十節普通電池!
儲存卡卡槽位於機身右側,很容易打開,但相信我,插入和取出都要費一番功夫,小拇指肥大且沒有指甲或其他工具的肯定受折磨!我就是這樣的人……雖然廠家為了做的更小我也很理解。
存儲卡位置,安排都很緊湊
幸好,通過機身左側的USB可直連電腦,F1秒變讀卡器——當然,你得先選,因為這個USB口,還有一個功能:兩軌數字音頻接口。(這裡特別要提一下說明書上的「採用的異步傳輸系統不會受到電腦同步傳輸所產生的信號不穩定的影響,因此您可以獲得更忠實的原始音頻」,聽起來很厲害的樣子,這是否意味著F1可以變身超高級的直播麥麼?為什麼我頓時有一種變Low的感覺?)
然而……我換了三條數據線,都沒有實現以上功能,最後發現Windows還要安裝驅動,看我的老電腦,還是暫時算了吧。
USB口即可以傳輸數據也可以供電
最後還吐槽一下這個機身USB口:為啥不給弄個蓋子啥的,就這樣素麵朝天,感覺很不高級啊!(位於機身下方的音頻輸入和輸出口聽了這話估計會不高興,比起USB口,它倆就是裸奔啊!但這哥倆勝在質感,就像同樣在海灘上看風景,有馬甲線的肯定比有遊泳圈的好看不是!)
輸入與輸出接口
菜單除了日語和英語,我們熟悉的中文菜單是需要手動實現的。根據提示,將要想添加的語言文件下載下來,複製到microSD 卡的根目錄,從而使屏幕顯示所需語言。
安裝中文菜單
雖然第一次見到中文很驚喜,但後來發現,其實英文單詞也沒幾個,用熟練了也OK,畢竟機身上的全是英文。
這裡友情提示,MicroSD(也就是TF卡),最好在使用前先用F1的機身程序進行格式化,用電腦格式化可能存在問題,這是我遇到的問題,最早的很多素材都沒有了,希望大家記住。
F1-LP標配是原裝ZOOM LMF1領夾麥及配件,還有個腰帶扣:但給的螺絲太小了,不知道為啥不用標準孔徑(直接就能上架子啊),如果銷售商能配一把小螺絲刀會更貼心。腰帶扣裝上後,其實就沒有拆掉的必要了。
比起單聲道槍麥SGH6,SSH6則可是M/S的方式錄音,也就是能一次錄下指向性的聲音和左右兩側的環境音,還可以通過後期插件調整比率。賺了賺了!可惜我並不會那些音頻後期軟體……
沒有找到廣告上印的機頭減震架,問了客服,原來F1-Sp裡配的是SGH6,那個才有減震架……有所得必有所失,好吧,不貪不嗔,自己整個減震架吧!
與相機的配合
F1-LP
作為一個專業的錄音機,它的基本素質必然是錄音,不忘初心,回歸本質。我就馬上進入正題,錄音。
原本打算紀錄片拍攝時使用F1,但擔心使用不熟練,糾結著背了一路沒拿出來,直到返程的火車上,遇到一小姑娘,拿著媽媽的iPhone和Siri對話,叨叨了十分鐘,周圍人都笑得不行。於是給她拍照,然後問她是否願意讓我給她錄音。最後,我給她一臺相機,她同意戴上F1的領夾麥。我本以為她會繼續調戲Siri,怎料她很認真地研究起F1來,嘴裡叨叨著……直到取下F1後,她才又開始玩弄Siri,我只好換上SSH6準備偷錄,結果車到站要下車了,遺憾啊!
火車上測試領夾麥效果不錯
回來聽領夾麥的錄音效果,雖然設置用的是320K的MP3格式,但聲音讓我很滿意,限幅器設置發揮了作用,雖然綠皮火車的車廂內噪聲很大,但錄音裡並不明顯。值得一提的是,限幅器非常好用,即使小姑娘有時候說話聲音會變大,也不會錄破,當播放電平過高時,限幅工作時指示燈會亮。
回北京後,去朋友的餐廳吃飯,照例去後廚幫忙,順便錄了幾段,F1搭載 SSH-6。指向型麥克風我其實有一個羅德的,音質勉強及格,而且無法對側面錄音進行設置,而SSH-6裝上F1後,菜單自動適配,槍麥果然是槍麥,聲音細節不錯,而且距離越近,解析度越高。
嘈雜餐廳的後廚錄音
餐廳後廚裡有鼓風機、抽油煙機、煤氣灶、水流、鍋勺碰撞……各種噪聲讓人腦袋疼,但SSH-6配合F1設置的過濾,只有人聲和我所需要的切菜聲,其他聲音並不明顯,很自覺地當了背景。
富士的XT2與ZOOM的F1無疑是珠聯璧合
再插播一下外觀,F1的顏色與相機機身不謀而合,像是一套兄弟,拍攝時不會干擾拍攝對象,這點是每個紀錄片導演所期待的。
為了測試SSH-6這款話筒的兩側錄音,我又拿到輕軌旁的路邊進行了攝錄,兩側錄音的角度範圍從30度到150度,通過菜單快速切換,能實時從耳機聽出:區別很明顯。拍攝過程中還見證了一次最低級別的車禍……
輕軌旁錄音片段
馬路車禍糾紛
最後吐槽一下,實際拍攝時最大的一點不適,是錄音鍵!實在太小了,這也是為了小機身所做的犧牲,不過如果害怕隨身時誤碰,可以鎖定。
總的來說,ZOOM F1在便攜性與適用性之間實現了均衡,這個價位,能夠擁有這樣的高顏值高品質的錄音設備,我很滿意,開始考慮要不要把手頭的羅德出掉,畢竟,再買一臺F1是更好的選擇。
最後覺得,做音頻的人必須得單純,就像盲人,如果沒有身體觸碰,就只能通過聲波來感受這個世界了……其實我的意思是,要想錄音效果好,還得沉下心來多學多練,否則再好的設備都幫不了你。比如把稿件發給小編,說我的SHH-6可能用的不對,好在音質還是能聽出來。
這位朋友不愧是做導演的,他的評測就像Zoom F1本身一樣,裡外兼備(內心戲也挺多)!朋友們,看完他對Zoom F1的評測之後對你們自己有什麼新的啟發嗎?是否也曾想過自己在平時工作或生活的實際應用中出現過什麼一直解決不了的問題?不妨試試這款Zoom F1,它的廣泛應用場景通常令你在絕大多數場景都可以遊刃有餘。
我們後續還會繼續分享,讓大家多多體會Zoom F1給不同領域不同行業的朋友帶來的裨益,你一定會愛上它的。
關於F1的問題大家可以在留言區詢問,小編看到會及時回復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