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 普 與 性
1967年,安迪·沃霍爾為地下絲絨樂隊設計了專輯封面,上面是一根即將熟透的香蕉,充滿了性的隱喻。香蕉開始成為流行文化的一員,以其特殊的形象,扮演了性文化的代表角色。
安娜·巴納納應該是把香蕉玩得最溜的藝術家了,她甚至直接用banana為自己命名。她曾在哥倫比亞省創辦了香蕉企業,並自稱為「香蕉大王」。她是著名的郵票藝術和行為藝術大家,常借香蕉表達自己乖張怪僻的風格,以及對女性主義的思考。
▲香蕉郵票,1989年
▲安娜·巴納納的香蕉行為藝術
▲美國波普藝術家羅伊·利希滕斯坦的香蕉創作
▲kayan kwok的香蕉拼貼,靈感來源於20世紀60年代的美國流行文化
Banana Lifestyle
作為20世紀最受歡迎的藝術元素,香蕉從性文化的代表逐漸過渡為趣味和詼諧的象徵
▲義大利設計師斯特凡諾·喬凡諾尼的作品中,總帶著一份童真和幽默。他偏愛明亮的色彩和輕便的塑料,以科幻和卡通為表現形式,強調純粹自然和返璞歸真。上圖為他著名的「香蕉家族」。
▲來自荷蘭的Studio Job把香蕉納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如上圖的香蕉地毯。
▲Studio Job設計的七種不同狀態的香蕉燈具
▲日本nendo工作室為香蕉設計了一款能將包裝和產品融為一體的貼紙。第一
層是仿真香蕉皮,第二層是仿真果實。
▲來自波蘭的WamHouse設計的扶手椅,以「剝離」為概念,巧妙地傳達了椅子的幽默
▲丹尼爾·克裡昂設計的香蕉撞球桌
到成為今天的一種流行,
從16世紀香蕉貿易的遍布全球,
香蕉經歷了一場別開生面的藝術之旅。
穿 在 身 上 的 香 蕉
1926年,來自美國貧民窟的女孩約瑟芬·貝克,穿著一條用香蕉圍成的半裙,在捧紅過無數明星的女神遊樂廳(Folies Bergere)演出,從此名聲大噪。而這也成為她最經典的形象。
她被稱為「黑人維納斯」,是海明威和菲茨傑拉德的靈感繆斯。海明威曾形容她為「任何人都不曾見過的最漂亮的女人」。
自約瑟芬·貝克的香蕉裙一炮走紅以後,香蕉成為著名的時尚元素之一,受到眾多明星模仿和喜愛。
▲貓王和香蕉女郎
▲皇后樂隊主唱弗雷迪·默丘裡在《I'm Going Slightly Mad》中戴了一頭香蕉
▲牙買加歌手格雷斯·瓊斯和她的香蕉裝
▲帕特裡夏·克利夫蘭為義大利版《Vogue》拍攝的圖片
▲Chanel的香蕉海報
▲2011年,Prada以約瑟芬·貝克為靈感來源,設計了系列香蕉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