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人女孩西莉14歲的時候,已經為繼父生下兩個孩子了。一個是男孩叫亞當,一個是女孩叫奧莉薇亞。但是,這兩個孩子都跟她沒有什麼關係,生下後不久都被從她身邊抱走了,她苦苦哀求繼父,但是無濟於事。
西莉不明白自己為何要遭受這樣的痛苦,她只好在內心默默向上帝祈禱。繼父在母親還活著的時候,就公然與女兒亂倫,藉口可能是母親無法生育。但是母親的抗爭方式除了尖叫哭喊與咒罵,就再也沒有別的了。
很快西莉的母親去世了,繼父對相貌更出眾的妹妹娜蒂露出不軌之心。也許是嫌娜蒂年齡實在太小,繼父重新娶了一個姑娘,年紀與西莉也不相上下。
當阿爾伯特看上了娜蒂,前往繼父家求婚,繼父以娜蒂年紀太小為由拒絕,而把西莉推到了阿爾伯特跟前。西莉就像是繼父用過的一塊舊抹布,說扔就扔。阿爾伯特的妻子死了,家裡還有三個熊孩子要照顧,現實逼迫他不得不退而求此次,他把西莉帶回了家。
西莉的苦難並沒有因為遠離了繼父就結束了。西莉到了阿爾伯特家,三個孩子誰也不把她放在眼裡。在一家之主阿爾伯特眼裡,西莉就是女傭,三個孩子同樣不尊重她,把她當女傭一樣對待。
繼父依然對小女兒娜蒂垂涎欲滴,總是想要圖謀不軌,娜蒂很害怕,只好跑到姐姐家尋求庇護。然而,姐夫阿爾伯特也不是善茬,當初求婚就是想要得到娜蒂,如今送上門來,他自然不會輕易放過。
在娜蒂上學的路上,阿爾伯特騎馬尾隨,他跟著娜蒂走了很遠,在一片叢林裡他想要對娜蒂實施強暴,娜蒂逃脫了,惱羞成怒的阿爾伯特於是就把娜蒂趕出家門,不允許她再以親人身份在自己家生活。
當現實再一次摧殘西莉的心,把她最心愛的妹妹從他身邊趕走,她除了哀求和痛哭,再也找不到別的辦法。電視劇《歡樂頌》裡有一句臺詞說,一個人的原生家庭就是她的宿命。
同理,西莉的前半生可以這樣概括:一個女孩目之所及的原生家庭,就是她的宿命。西莉的後半生同樣可以這樣概括:一個女人目之所及的成人世界,就是她的宿命。
西莉幼年要依賴繼父而生存,對於這個衣食父母,她毫無抗爭的勇氣和力量,甚至想都不敢想。媽媽的抗爭甚至是失敗的,在男人的強權面前,在白人的種族歧視大環境裡,離開了繼父,她甚至不知道該怎樣活下去。
西莉做女兒的時候,不敢反抗繼父,當她做了阿爾伯特的妻子,自然也不敢反抗丈夫。當她被繼父譏諷「西莉,你的笑容是最醜的」,便開始了處處被貶低和打壓的人生,她永遠是卑微的討好者,為了活下去討好一切男性。
可是,當阿爾伯特的兒子哈珀把女友索菲亞帶回家,西莉的人生開始有了一點變化。索菲亞是一個又胖又壯的風風火火的女漢子,完全沒有女性柔順的特質。
當哈珀跟父親阿爾伯特說自己要跟索菲亞結婚的時候,父親表示對這個未來的兒媳婦不滿意。即便是索菲亞已經懷了哈珀的孩子,阿爾伯特還是出言嘲諷,認為索菲亞是一個隨便的年輕女孩,也許孩子是別人的。
當然,最終哈珀如願以償跟索菲亞結為夫妻,並生育了兩個孩子。然而,哈珀打小看慣了父親阿爾伯特使喚女傭一樣使喚西莉,他也想模仿父親做個說一不二的男主人。可惜,索菲亞不是西莉,她一生都在抗爭,與不同的男人抗爭,與父親、叔叔、舅舅抗爭,她不懂什麼叫順從。
當哈怕想要控制索菲亞的時候,他找父親要方法,父親粗暴地獻計:揍她一頓,讓她知道家裡誰是老大。哈珀跑去菜地裡找索菲亞,想要耍耍威風,但是又膽怯了,不敢對索菲亞動手。當他自言自語嘆氣「我該拿索菲亞怎麼辦」,西莉怯怯站起身來,說了一句「打她」。
西莉一輩子都在挨揍受虐待,在家被繼父強暴,在夫家被丈夫蹂躪,她永遠是那個被欺凌者。然而,作為女人,她已經忘了自己是受害者的身份,居然向施暴者建言獻計,讓他們繼續對女人作惡。
索菲亞一怒之下離開了哈珀,但她一直在抗爭的路上。後來,假仁假義的白人市長夫人想要僱傭索菲亞,被她直接拒絕,這也導致了索菲亞八年的牢獄之災。
索菲亞為了孩子選擇了屈服,只是她已經沒有了抗爭的力量,因為她在監獄受盡苦楚,健康狀況很差,頭髮花白。
阿爾伯特的情人秀格絕對是西莉生命中的一道思想啟蒙之光。這個放浪不羈的女子,是一個才華橫溢的歌手,遊走於不同的男人之間,敢於大膽追求自己的幸福。即便秀格的父親是一位教父,她也同樣敢於挑戰父親宣揚的那一套宗教道德。
秀格給西莉讚美,肯定她的價值,甚至教她作為女人,你要懂得享受性這件事。秀格幫助西莉,找到了被阿爾伯特隱藏的妹妹的信件,使得這對苦難的姐妹重新連結起親情。
其實,在西莉還是個少女時期,她的妹妹蒂娜就在勸她要學會抗爭,不能太過於懦弱。但是,那個時候的西莉,看不到反抗的意義在哪裡。她的親生母親死了,繼父又是個暴君式的人物,把她當作破鞋一樣處置,沒有靠山的人,抗爭的後果可想而知。
秀格的到來,給了西莉活下去的意義。如果說過去的生活是苦熬,那麼,秀格到來後的日子,都是帶著希望朝前走。西莉後來的抗爭為什麼做得如此毅然決然?
有三個最直接的因素:
第一,西莉看到了被男人控制的悲慘下場。比如索菲亞,如果不是哈珀試圖學著父親的模式,想要控制她當聽話的女傭,她不可能會被偽善的白人迫害,在監獄裡受盡折磨和虐待。
第二,妹妹娜蒂的信,開闊了西莉的眼界。讓她意識到這個世界的多種可能性,也給了西莉開啟新生活的希望。
第三,秀格願意伸出援手,帶著西莉逃離「牢獄」。秀格走了再次回來,已經嫁為人婦,過得依然幸福開朗。這讓西莉看到了自由選擇的美好,她也渴望自己做主,而不是一輩子被阿爾伯特擺布。
西莉離開了阿爾伯特,她感覺自己解脫了。後來,西莉的繼父去世,她得到了親生父親留下來的房產、田地和店鋪。這個時候她是自由之身,沒有男人或者白人再來操縱她的命運。她選擇開一家裁縫店,為人做衣服,過得自得其樂。當然,妹妹娜蒂帶著她的兩個孩子也找到了她,一家人終於團聚。
西莉苦難的一生,從懵懂無知時代的隱忍到自主意識的覺醒和抗爭,她走得非常艱難,所幸她沒有一直沉睡,她被不同的人喚醒,也被自己內心的渴望喚醒。
按照心理學的觀點,一個人一生的思維模式和行為模式都會受到原生家庭的影響。
確實,西莉的前半生都在重蹈媽媽悲慘命運的覆轍。即便是媽媽擁有房屋、土地和店鋪,依然要被繼父控制,連女兒都要遭受亂倫折磨,她卻不敢反抗鬥爭。因此,西莉的少年時代和青年時代,都在忍受男人的控制和壓迫,沒有人告訴她你原本可以活得更好,她只是在卑微地求生存。
直到索菲亞和秀格的出現,這些勇敢的黑人女性讓西莉看到了不一樣的活法。西莉的抗爭從秀格的欣賞和鼓勵開始,也受到了妹妹信件內容的啟蒙,她一步步走出了自我藩籬,成為一個真正的獨立女性。一個女人目之所及的世界,就是她的宿命。
一個女人的眼界和見識,決定了她的內心,因此,西莉的覺醒,給我們所有觀眾一個提醒:人不能封閉自我視野,你所有的決定,都是大腦接收到的信息匯總最後做出的判斷和決策。往更大的世界走,尋找人生更多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