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日,貴州遵義一位新郎結婚了,帶著自己的伴郎團風風火火、開開心心地捧著鮮花去迎娶新娘,結果到了之後傻眼了。
只見門前擺了兩排凳子,每張凳子上放了兩杯酒,美其名曰「攔門酒」,並要求接親團隊喝完之後才能進門接親。
看著這一幕,新郎也是年輕氣盛,當即火氣上頭,當著眾人的面摔了捧花,轉身就走……
新郎摔花走人的視頻被上傳網絡之後引發大量網友的熱評;有人認為,伴郎團隊人員眾多,一人一杯能夠輕輕鬆鬆喝完,大喜的日子裡根本沒必要弄得如此難看,這樣一摔,這婚還結不結了?
而另外一部分人則認為,幾十杯酒不是幾十杯白開水,就算伴郎團人員眾多也頂不住如此造法啊?這幾十杯酒下肚,是想把喜事變成喪事吧?如此為難人,這婚不結也罷。
其實「攔門酒」這個習俗起源於苗寨,是結婚時為了迎接最尊貴的客人而設的一個局,但人家這個局可沒有為難人的意思,只是為了表示對客人的尊重之情,表達主人家的好客之意、坦誠待客、交友的良好道德風範。
但是「攔門酒」到了這位新郎這裡,居然讓人感覺有點變味了,看著那幾排白酒,酒量大的估計也會膽寒,何況是一些小年輕呢?
新婚當天,很多地方有故意刁難新郎的習俗,但是在刁難的同時是不是也應該點到為止呢?俗話說得好,凡事過猶不及,玩玩樂樂、打打鬧鬧,樂呵樂呵得了,何必非要較真、非要鬧得雙方下不來臺呢?
比如這起事件,擺了兩排酒讓迎親隊伍喝完,說好聽點是當地風俗習慣,說難聽點與故意刁難人有何區別呢?
「攔門酒」最重要的是個儀式感,儀式到了也就成了,比方說倒個三杯五杯的,無傷大雅,但是倒了三五十杯的,誰看見誰不鬱悶呢?是結婚呢還是結命呢?
俗話說三裡不同音,十裡不同俗,當地的良俗應該保留,但是有些陋俗是不是也該改良一下呢?畢竟有些人的酒量有限,讓他去喝酒,確實有些為難人了,適時的變動一下,即保留了儀式又不傷感情,兩全其美,何樂而不為呢?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