奈及利亞COVID-19感染者數量很可能被低估,因為與該國將近2億人口相比只有不到很少比例的人接受了測試。在整個非洲,醫療資源短缺是普遍存在的問題。據世衛組織稱,在大部分非洲國家,每百萬人配備的重症監護床位僅有約5個,而這一數字在歐洲是4000。
記者 | 吳雪
受訪者 | 倪孟曉(《西非華聲報》社長)
17年前,我第一次踏上奈及利亞土地,那是2003年3月22日,當時我在北京做外貿生意,朋友說奈及利亞生意比較好做,我們就去考察了。一下飛機,感覺回到了上世紀70年代。所謂的國際機場和當年國內三線城市的機場差不多,而且,他們見了中國人還會故意刁難。我有點後悔,但深入考察市場後,改變了主意。
奈及利亞是非洲人口最多的國家,當時就有1.3億人口(目前有2億人口),擁有豐富的資源、巨大的消費市場,作為西非經濟的地區「領頭羊」,約三分之二的財政收入以及90%的外匯儲備均來自石油出口。我移民奈及利亞的第10年,奈及利亞國內生產總值達80.3萬億奈拉(約合5099億美元),首次超越南非成為非洲第一大經濟體和世界第二十六大經濟體。
受全球疫情影響,4月20日,美國原油期貨西德克薩斯中間基原油(WTI)歷史上首次跌入負值,這讓奈及利亞的經濟迅速陷入低迷。歐洲因疫情封禁,亞洲因運輸費高昂,均不打算從尼進口原油,奈及利亞匯率也因原油價格下跌承受巨大壓力,當地央行的舉措恐怕很難遏制奈拉貶值的趨勢,民眾的日子也並不好過。
不只新冠肺炎 還要對抗拉沙熱病
奈及利亞的首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發現在2月28日,這名在尼工作的義大利公民,直接導致28名密切接觸者被隔離。直到3月13日,奈及利亞新冠肺炎患者總共確診病例2例,並且全部清零。這讓在尼民眾一度保持樂觀,但自3月17日開始確診人數開始連續增速,接近百人,且發現了多起本土傳播病例,情況急轉直下。即便如此,街頭民眾依然「我行我素」,戴口罩的是極少數。
3月30日,奈及利亞政府宣布開始對首都阿布賈、拉各斯及奧貢州3地實施封鎖措施,要求這3地的居民停止所有活動,待在家中。尼境內多個州政府也在這前後相繼發布了類似的限制令。但仍有部分民眾無視政府措施,湧入禁止通行的Gbagada高速公路開展群眾性體育活動,Lekki-Epe高速公路一度出現交通堵塞。
封城期間,民眾湧入禁止通行的Gbagada高速公路開展群眾性體育活動
雖然政府加強了管制,把一些違規出行的車輛扣押,不遵守禁令的部分民眾逮捕,情況依然沒有好轉。目前,在各州確診病例中,拉各斯和首都阿布賈的病例佔71%。4月13日,奈及利亞總統布哈裡發表第二次全國電視講話,宣布為遏制新型冠狀病毒傳播,針對首都阿布賈、拉各斯及奧貢州的封鎖措施將延長14天。
四天後,奈及利亞總統辦公室主任阿巴·基亞裡感染新冠肺炎去世,而在本周五(4月24日)奈及利亞西南六州開始執行外出佩戴口罩政策,特別是從事基本服務或從事藥品,水和消耗品交易以及貿易商的人們。但這一切仿佛來得太遲了,奈及利亞的體制和國情不一樣,考慮到禁令與文化的衝突,具體效果還真不好說。
而奈及利亞民眾面臨的不只新冠肺炎病毒,還有被發現了70年、尚未有疫苗攻克的拉沙熱病毒。據當地疾控中心公布的數據,該國確診的拉沙熱病例已從第14周記錄的963例增加到2020年第15周的973例。27個州中,僅埃多州、翁多和埃博尼州確診病例就佔比73%。
拉沙熱在西非國家相對普遍
拉沙熱一般的潛伏期是在6-21天,被感染人群最初會感覺類似感冒的身體不適,同時還伴隨著腹瀉、胸痛等症狀,一旦感染上這種病毒死亡率極高,幾乎沒有任何搶救的可能性。
報導稱,從2020年的第1周到第15周,累計有188人死亡,病死率為19.3%,遠高於目前奈及利亞新冠肺炎的病死率。
有人調侃說:中國打上半場,世界打下半場,非洲打加時賽,奈及利亞是點球大賽。目前,這種病毒已經在奈及利亞引起了不小的恐慌,而當地政府除了採取隔離手段,加強當地飲用水以及居住環境消毒之外,其他沒有任何辦法。所以,接下來疫情如何發展還是一個未知數。
醫療資源嚴重不足 確診數量可能被低估
目前,奈及利亞已超越南非成為非洲第一大經濟體,但當地生產力水平仍薄弱,絕大多數的醫療器械和實驗室產品依賴國外進口,醫療衛生條件較差,缺醫少藥的問題比較嚴重。境外醫療旅行成為奈及利亞人的常見選擇,奈及利亞每年境外醫療旅行費用高達2.5萬億奈拉(約合416億元人民幣)。當下各個國家進出境管控十分嚴格,境外醫療顯然無法實現。
我認為,奈及利亞COVID-19感染者數量很可能被低估,畢竟與該國將近2億人口相比只有不到很少比例的人接受了測試,而且檢測是有條件的,主要對政府官員、富人、有國外旅行史、密切接觸者、14天內有症狀者以及有發燒等症狀的人。檢測時可以自行前往拉各斯州唯一一家傳染病醫院MAINLAND醫院,醫院取樣後,接受檢測的人員回家自行隔離。
奈及利亞醫生圖源|外媒
但這個檢測速度過慢,數量也過少。如果檢測結果為陽性,Mainland醫院才會安排救護車將確診病例接到隔離中心隔離治療。尼疾控中心負責人日前表示,政府將擴大新冠病毒檢測實驗室網絡,措施包括新建實驗室以及升級改造現有用於愛滋病毒等其他病毒檢測的實驗室。奈及利亞目前有13個新冠病毒檢測實驗室,日均檢測樣本數為1500例左右。
如果檢測人數增加,奈及利亞新冠確診人數還可能進一步增加。而在整個非洲,醫療資源短缺是普遍存在的問題。據世衛組織稱,在大部分非洲國家,每百萬人配備的重症監護床位僅有約5個,而這一數字在歐洲是4000。新冠肺炎治療中不可缺少的呼吸機在非洲也屬於緊缺品,當辛巴威出現非洲大陸第一例死亡病例時,辛巴威當局就坦言,他們沒有呼吸機可以救該患者。
拉各斯周拉各斯島的Onikan隔離中心3月30日下午正式啟用
另外,擁有110個床位設備的拉各斯方艙醫院(隔離中心)建設完成。中土奈及利亞公司正在幫助奈及利亞改造並建設新的「方艙醫院」,截至4月7日,伊都方艙醫院完成了150張床的安裝。
失業潮加劇 大規模暴亂會到來嗎?
商店關門了,學校停課了,所有大型活動取消,4月初,大部分華人企業開始宣布停工,停銷。對當地從事製造的行業來說,相當於直接斷了經濟來源。在沒有任何收入的情況下,還要不斷貼現維持基本運轉、生計等,可謂十分艱難。因為春節國內疫情來襲,許多原料儲存企業直接停工,加上奈及利亞封城,保守估計,整個上半年的生產銷售都「泡湯」了。就算提早恢復生產,企業還要面臨運輸清關一個多月的時間成本。
許多工廠關閉運營,以及旅行禁令的實施,也影響航空公司的運營,降低了全球工業和運營目的的原油需求。最明顯的感受是奈拉嚴重縮水了,幾個月前我們看到匯率還是N360,但是因為油價突然下跌,奈拉急速下跌,平行市場美元出售價N420,一天貶值最高達17%,且價格一直在變動。
疫情中的奈及利亞街頭 圖源|灰灰
奈及利亞預算是按照每桶57美元算的,預計收益每天1.24億,從上周算現在只能收入7600多萬,差額4700多萬,6個月將會損失86億美元,不知道怎麼彌補缺口。而且現在匯款每個公司限定在任何銀行累計每天不能超過1萬美元。
另一方面,對基層老百姓和就業的打擊更大。歐洲是奈及利亞農產品的主要目的地之一,由於歐洲的訂單不斷減少,奈及利亞的可可等農產品出口遭受歐洲訂單減少、匯率變化等多重挑戰。而對低收入人群來說,打零工就等於失業,根本沒有錢去儲存食物,保障就醫,零星的騷亂就不可避免。自從拉各斯州「封城令」實施以來,搶劫和盜竊案件時有發生,在4月中旬達到了高峰。
奈及利亞總統布哈裡發表電視講話
4月11日到12日兩天,至少有30名武裝劫匪參與作案,他們手持本地製造的左輪手槍和其他管制刀具闖入居民家中,盜搶手機和現金等貴重物品。警方在兩天抓捕行動中僅逮捕了兩名嫌犯,其餘參與作案的劫匪逃跑。目前,拉各斯州居民已自發組織守夜。以我個人觀點,奈及利亞總體上會好於其它國家,現在執政黨比較強勢,拉各斯州又是APC執政,大規模騷亂應該不會出現,但我們還是要提前做好相應準備。
中非命運共同體 尊重是相互的
在中國疫情發生的時候,奈及利亞政府派奈及利亞疾病防控中心執行長Chikwe Ihekweazu去中國學習了解新冠肺炎疫情,這個是一個非常積極的態度。想想原來奈及利亞政府是相當自信的,這次卻專程派人去學習。奈及利亞曾經有其輝煌的時候,上個世紀70年代10多公裡長的跨海大橋和高架橋、1奈拉換2美元的匯率等等。
近年來,尼人口已接近2億,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宗教信仰,總體上對中國日漸友好,西方一家媒體曾做過一個對中國看法的調查,奈及利亞人對中國持友好態度的比例全球第一,要問中國最鐵是哪個國家?不是巴鐵,也不是俄鐵而是尼鐵。4月8日中午,中國鐵建醫療隊一行15人帶著一批醫療物資抵達奈及利亞首都阿布賈,開展為期30天為在尼華僑華人提供醫療服務之行。
中國鐵建醫療隊一行15人抵達阿布賈
當時,尼政府派奈及利亞衛生部長赴機場迎接,奈及利亞衛生部長稱,中國政府和企業的支持和幫助可謂雪中送炭,有效緩解了尼方防控疫情的燃眉之急。中非是命運共同體,助力非洲國家抗擊疫情是中非友好合作的應有之義。尼民眾對援非醫療隊的真實態度不存在抵制,但是奈及利亞小部分媒體很不友好,網絡上出現了虛假和歪曲中國的信息,使民眾相信「中國試劑盒不準確」「中國口罩不合格」,甚至有人稱中國捐助防疫物資的實際目的是「為了將新冠病毒傳播到世界各地」等謠言。不排除有製造話題和流量的需求。
作為在奈及利亞的華人,我和我的同事們通過包括發自媒體發聲,甚至通訊、社長軟體和平時聊天糾正一些西方媒體和當地自媒體等不公正和偏激的報導。周圍的華人也通過個人Facebook、twitter、whatsapp讓奈及利亞民眾了解一個真實的中國。
倪孟曉(左)和同事吉米(右)在創作中
我在奈及利亞生活工作了17年,目前下屬企業的當地員工已超過300人。在我的感染下,許多當地員工也喜歡上了中國歌舞,以至於後來每次工廠開工時,員工總是要我打開音響,在中國歌曲的陪伴下愉快地工作。從2006年起,工廠每天都在固定時間播放中國歌曲,他們最喜歡的是《一剪梅》《小蘋果》《中國心》,歌舞隊的成立也就水到渠成了。
2017年,歌舞隊被國務院僑辦正式授牌成為「奈及利亞華星藝術團」。每周至少走進一所當地中小學,連續演出、交流30多場,在當地中小學掀起了「中國風」。疫情發生之後,在非中資企業、海外同胞作為長期紮根非洲的群體,對中非命運共同體的含義有著深刻理解。
4月17日,拉各斯州政府舉辦儀式,拉各斯州交通廳廳長弗瑞德裡克 奧拉因德代表州政府接收駐拉各斯總領館和拉各斯中資企業、華僑華人捐贈的抗疫物資。這些物資包括額溫槍、呼吸機、防護服、醫用口罩、醫護手套、洗手液等醫用物資及3538萬奈拉捐款。
4月17日,拉各斯州政府舉辦捐贈儀式
4月21日,專門用於弱勢群體扶助的第二批捐贈也已到位,包括大米、方便麵等食品及1000萬奈拉款項。
4月21日,僑團華助基金會捐贈的1000萬奈拉支票
在奈及利亞人眼裡,我們代表著中國,當地人通過我們的一言一行了解中國,我了解到一些工廠當地員工和中國同胞打招呼時,我們的同胞不予理睬,並以不會英語作為藉口。我想遇到這種情況,哪怕一個微笑都能表達我們的友善,肢體語言勝過任何語言,尊重他們就是尊重自己,這都是相互的。
新民周刊所有平臺稿件,未經正式授權
一律不得轉載、出版、改編或進行與新民周刊版權相關的其他行為,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