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一年,江蘇以非凡的底氣、韌勁和擔當,交出了一份經濟發展V型反轉的高質量答卷。一年來,我們一著不讓抓復工復產;我們緊扣產業鏈提升,「把主動權攥在自己手裡」;我們推進「雙循環」,奮力譜寫新篇章。GDP、工業、外貿、消費一系列關鍵數據由負轉正,逆勢上揚。在「爭當表率、爭做示範、走在前列」的前行道路上,江蘇風雨兼程、步履鏗鏘。
這是一張今年江蘇經濟主要指標的趨勢圖。從年初的負增長,再到三季度的正增長,江蘇地區生產總值劃出了一條「V」型反轉線。這是江蘇在不斷鞏固疫情防控戰果的同時,在經濟發展領域取得的又一份「高分答卷」!回望年初,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江蘇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復工復產。江蘇從頂層設計出發,率先在全國出臺「蘇政50條」「惠企22條」,想方設法暢通經濟循環、支持中小企業發展。
各地各部門紛紛化身「店小二」,圍繞產業鏈供應鏈打通堵點,積極在「搶」中促轉型、在「拼」中尋先機。在南京溧水新能源汽車產業園的一家總裝車間,工人正緊張有序地忙碌著,今年企業不僅圓滿完成國內訂單交付,業務更進一步拓展到海外,拿到泰國200輛新能源公交車訂單。從一度停產到實現突破,這背後是南京市在全省率先實施的「鏈長制」給與的強力支撐。
開沃新能源汽車集團品牌部副總監施文會說:「政府積極幫我們協調與這些供應商的溝通和供貨情況,在供應鏈方面去做到了更好的配套。這對我們整個企業來說也是非常有利的,完全擺脫了疫情的影響。」
南京溧水經開區經發局副局長張琦說:「鏈長制的專班辦公室設在我們的經發局。按季度召開以龍頭企業為依託的這麼一個鏈條企業的對接會,鼓勵企業之間能夠在區內互採、給予獎補。整個2020年新能源產業的工業總產值已經達到370個億左右。」
從「鏈長制」到「產業鏈雲上地圖」,從智能車間改造到工業網際網路工廠建設,江蘇正多措並舉推動大數據、生物醫藥、高端裝備等50條重點產業鏈的優化提升。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速在上半年便實現由負轉正,1到10月更是同比增長4.4%,增速位居全國前列。在抓產業鏈提升的同時,江蘇更不斷發力國內大循環。在剛剛過去的雙十二購物節,2000萬元的數字人民幣紅包發放到了10萬個蘇州市民手中,中籤市民只需下載「數字人民幣APP」,前往指定商戶就可以消費數字人民幣。
蘇州市民侯女士說:「我中獎了!我好開心,好激動。在整個支付過程中跟其他支付方式一樣,都很方便快捷。」
省委十三屆八次全會提出,要多措並舉、創造條件促進消費回補和潛力釋放。圍繞這一要求,江蘇力推「品質生活蘇新消費」活動,全省「146個消費提振行動」燃遍大江南北,29.1億元消費券成功撬動330億元市場消費。多手聯彈帶來的是江蘇消費市場的探底回升、穩步復甦,1到10月,全省社零消費規模突破3萬億,總量躍居全國第二!
江蘇依循中央的「指揮棒」,根據疫情的「紅綠燈」,跑出了穩穩的「節奏感」。省領導掛鈎聯繫為重大項目保駕護航,220個省重大項目牢牢穩住經濟發展基本盤;自貿試驗區探索形成115項制度創新成果,開放步伐邁地更大;新興產業發展按下「快進鍵」,外資外貿雙提升,交通補短板穩步推進,連淮揚鎮鐵路、滬蘇通長江公鐵大橋等相繼通車,三縱四橫高鐵網挺起「江蘇脊梁」。
江蘇省人民政府參事、南京大學商學院教授沈坤榮說:「江蘇全省上下有力地、創造性地貫徹中央決策部署,守住了『保』的底線,夯實了『穩』的基礎,提高了『進』的質效。實現了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雙勝利』,高質量發展邁出了新步伐。這一系列成績的取得,為江蘇落實總書記『爭當表率、爭做示範、走在前列』的要求增強了底氣與信心。我們要發揮江蘇的經濟優勢,發揮我們江蘇大膽試、大膽創、先行先試的一系列經驗,為我們國家『十四五』規劃的開好局,為新的百年走出穩健的第一步來提供我們江蘇的智慧。」
(江蘇廣電總臺·融媒體新聞中心記者/李俊彥 黃蒙 何斐 康健 耿昊東 施志鵠 蘇州中心站 供片臺/蘇州臺 編輯/張萌)
(本條新聞版權歸江蘇省廣播電視總臺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