潞安府城隍廟位於山西省長治市城區東街廟道巷。長治為明清潞安府治所,城隍廟始建於元代,現存建築中大殿和角殿為元代建築,餘為明清建築。2001年被列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城隍廟整個布局疏密有致,規模宏敞,構造壯麗,山門、耳殿、玄鑑樓、戲樓、獻亭、中大殿、寢宮、配殿、廊房等無不具備,反映了元代以來我國古建築構架與布局的特點及上黨地區的地方風格與手法。各殿屋頂上皆以五彩琉璃裝飾、釉色斑斕,光映霞表,藝術價值極高,整座廟院中元、明、清三代建築共存,是全國現存府城隍廟中規模最大、保存最好的。
潞安府城隍廟的玄鑑樓由主樓、東西角樓、戲樓、抱廈組成。主樓面寬三間,進深二間六椽,兩層樓房,一層中闢門洞,二層前簷隔扇裝修。後與倒座戲樓相連。單簷歇山頂,筒板布瓦覆面,琉璃剪邊,琉璃脊飾。
戲樓座南面北,建於明代,清光緒三年(1877)失火焚毀,民國二十二年重修(1933)。舞臺前伸,形如「凸」狀,四方翼角,加之屋面琉璃鋪設,金碧輝煌。面寬三間,進深二間六椽,明間大於次間,從而擴大了戲臺的表演空間。
中大殿是城隍廟內年代最久遠的建築。大殿面闊五間,進深六椽,懸山頂,是一座有明顯地方建造手法的元代遺構。殿內高大寬敞,採用了當時流行的也是先進的建築方法,即減柱法。它運用科學的力學原理,合理安排建築構造,減少殿內柱子的數量,僅用四根內柱就支撐起了大殿屋頂,使殿內空間得到擴大。
城隍寢宮。潞安府城隍廟祭祀的城隍為誰,已不可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