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信道的人有很多,但是信道之人,未必會修道。
很多人只是燒香拜神,以求福報,真正學道求仙的卻很少;也有另一些人,哪怕遇到再多的困難,也堅持一心向道。
翻翻祖師傳記,那些命中注定要修道的人,都有以下特徵:
《抱樸子·塞難篇》云:「命之修短,實由所值,受氣結胎,各有星宿。天道無為,任其自然,無親無疏,無彼無此也。命屬生星,其人必好仙道。好仙道者,求之亦必得也。命屬死星,其人亦不信仙道,則亦不自修其事也。」
葛洪認為世人在出生的時候,受天地之間氣數之影響,有的人命值生星,那麼他就好仙道;有的人命屬死星,那麼這個人就不好仙道。
純粹是出於天地之自然,因為天道是無為的,是無親無疏的。
我們知道,天體運動對於人的生活還是有很多的影響的。
比如太陽之升降,會影響人一身之陽氣的消長;月亮的圓缺,會影響海洋潮汐,也會影響女性的月經。
這些都是顯而易見的星體運動對人的影響,那麼其他的星宿,也必定會或隱或現的影響人的命運。
所以中國最早的算命,都是通過星宿來推測的,也有佔星以測國運的。
西方也有星座算命,足見不論國內還是國外,古人都意識到這個問題,就不能簡單的說是一種巧合了。
是故《玉樞經》也說:「學道之士,信有氣數。夫風土不同,則稟受自異,故謂之氣。智愚不同,則清濁自異,故謂之數。數系乎命,氣系乎天,氣數所囿,天命所梏,不得真道。愚可以智,濁可以清,惟命俾之。
愚昏昏,濁冥冥,亦風土稟受之移之。天地神其機,使人不知,則曰自然。使知其不知,則亦曰自然。自然之妙,雖妙於知,而所以妙,則自乎不知。然於道則未始有以愚之濁之。」
這裡就告訴我們,每個人的出生和成長,受四周環境之影響,也就是所謂的風土。
這是說的自然環境對人的影響,有的地方自然環境好,所以人民多長壽。
還有就是星宿之氣的影響,也叫天命。
有的人結胎之時,稟受清氣多一點,則其人慈善忠孝、聰明智慧、樂慕仙道。
有的人稟胎氣濁的,則為人兇惡,邪獰狠毒,不仁不義,也不會想著去修道。
我們每個人稟受的氣不一樣,這股氣就給每個人畫了一個圈圈,一個範圍,一生的變化、窮通、夭壽,都不出這個範圍。
《玉樞經》所謂「氣數所囿,天命所梏。」囿是牢房,梏是枷鎖。
牢房、枷鎖是限制人的自由的,而氣數和天命,則是無形的牢房和枷鎖,這股氣質會影響人的一生,所以《莊子》說:「無所逃於天地之間。」
不是所有的人都有機緣修道的。
學道修道,是很難得的事情,需要有很深的善緣,才能有機會聽聞正法。
《玉皇宥罪錫福寶懺》云:「願道根深重,夙有善緣。」
所以《北鬥經》也說:「如是真君名號,不可得聞。凡有見聞,能持念者,皆道心深重,宿有善緣。」
那麼如何才能培育這樣的善緣呢?經文中這樣告訴我們:「或先世廣讀經論,講說教化,勸獎童蒙,令知善道。
或先世種植果林,道邊立井,造作舟梁,濟度一切。或先世大設義田,施衣及食,饑寒病苦,蟲魚鳥獸,一切貧窮,皆令飽足。
或先世建立義堂,愍念寒熱,施漿及火,救助行旅,使得安居。
或先世所在發心,平等一相,廣化男女,勸助道場,立觀度人,寫經鑄像,授經傳戒,禮拜燒香,然燈念誦,布施懺悔,開悟群迷。
或先世忠貞仁孝,助國興化,正直清廉,淳和良善,不損於物,安樂眾生。
或先世為君,大行慈善,卑宮菲食,憐念人民,平等萬物,國土安寧,而諸惡未盡,眾善未圓,功名雖著,不得遷升,隨其高下來生人中,更值經法,而得出家。
或七祖積福,慶流子孫。或見世立功,名聞諸天,非起一朝而得之也。」
《北鬥經》云:「人身難得,中土難生,正法難遇。」
有的人「雖遇經訣,懷不信心。」雖然得聞正法,但是卻不肯修煉。
或者雖然想修煉,但是卻魔難重重,有各種事情來阻擾,都是善緣不夠,功德不足之故。所以說能有機緣修道更是難得的福報。
《神仙傳》中,葛洪祖師舉了很多例子:方平欲東之括蒼山,過吳,往胥門蔡經家。經者,小民也,骨相當仙,方平知之,故往其家。
遂語經曰:「汝生命應得度世,故欲取汝以補仙官,然汝少不知道,今氣少肉多,不得上升,當為屍解耳。屍解一劇須臾,如從狗竇中過耳。」
仙人王方平發現有一個叫蔡經的人,雖然不是好道者,也不知保養精氣,修身養性上也還不如很多普通人,但就是有得道成仙的命,便自己找上門傳授仙法。
再如:嚴青者,會稽人也。
家貧,常在山中燒炭,忽遇仙人云:「汝骨相合仙。」
乃以一卷素書與之,令以淨器盛之,置高處,兼教青服石腦法。
青遂以淨器盛書,置高處,便聞左右常有十數人侍之。
每載炭出,此神便為引船,他人但見船自行。後斷谷入小霍山去。
這個故事中的仙人也直截了當地說出仙人教授嚴青的原因:「骨相合仙」。
再如:劉根自敘遇到神人的經歷:「餘乃流涕自摶重請,神人曰:坐,吾將告汝,汝有仙骨」。
可見得道成仙,有時僅僅需要有成仙的命,究其根源,也是累世修行,冥冥中指引。
神仙下凡的人,是一定會修道的。
李白有詩云:「四明有狂客,風流賀季真。長安一相見,呼我謫仙人。」
有的仙人因為犯過錯,貶謫人間,這部分謫仙人也會成為修道人。
南五祖寶誥云:「九皇降跡於天台。」說的就是這個。
當時九皇因為校勘劫運出了一些誤差,謫降人間。
其中六個通過自己的努力修持,重返仙班,而另外三個則沉淪人世,迷失了本性,忘記了自己是從哪裡來的,就再也回不去了。
另外南宗五祖白玉蟾真人也是神霄府仙官下降,其詩云:「家在神霄九炁天,天中樓殿貯群仙,偶然來到人間世,料想神霄未一年。」
另外唐朝葉法善天師也是神仙謫降,《歷世真仙體道通鑑·葉法善》云:葉法善「嘗遊白馬山,石室中遇三神人,皆錦衣寶冠,謂法善曰:『我奉太上命,以密旨告子,子乃太極紫微左仙卿,以校錄不勤,謫於人世。速宜立功,濟人佐國,當復元任。今以正一三五之法今授於子,宜勉而行之。』言訖而去。」
神仙下凡,可能因為天庭還有一些關係,所以善緣會好一點,比如葉法善天師就得到了神仙的指點,傳授秘笈。
完成任務之後,又回天庭去了。
也許有人會好奇,那我有沒有修道成仙的天命呢?如果沒有,是不是只能放棄?
《金蓮正宗仙源像傳》有:「師姓劉名處玄,字通妙、號長生子……十八年秋,遷居洛城東北雲溪洞門人為鑿洞室,忽得石井,眾方駭異,師笑曰:不遠數尺更有二井,此乃我三生前修煉處。鑿之果然。」
劉長生祖師得道成仙的事跡提到,修道不是一世修成,而是累世修行,累積到這一世,終於功德圓滿,得道飛升。
那麼,這一世成仙的天命,自然也是累世修行得來的!
當下沒有仙緣,更要開始修行,為以後成仙得道積累功德,真有仙骨仙緣,就算你不信修行,也會冥冥中指引你走上這條路。
白玉蟾祖師說:「修真之士,誠心以立其志,苦節以行其事,精思以徹其感,忘我以契其真。」
對於在世俗間修道的道徒來說,不但要接受來自外在環境的磨鍊,更要接受萌發於內心深處的魔障的考驗,所以更需要把握住自己,否則就會與道疏離。
無論多麼險惡的環境和心魔,都是必經的磨鍊,也是對救贖之路的尋求與實踐。
往期推薦
1,神明前供水的注意事項,切記不可應付了事!
2,為何道教超度更靈驗?道教與其他宗教的超度有何不同?
3,家中供神卻怪事不斷?先看看你供的是神還是鬼吧!(附家中供神的方法及禁忌)
4,道教這句咒語,人人都會,但不可隨意亂喊亂講,現在知道還不晚!
5,皈依、入道、修道一切從上香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