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田捉泥鰍看旗袍秀 原陽太平鎮稻鰍文化旅遊歡樂開幕

2020-12-27 法制現場

映象網訊(記者 崔學慶 實習生 時紅芳)9月22日,原陽縣太平鎮菜吳村稻田廣場鑼鼓喧天,熱鬧非凡。「中國農民豐收節·大米節」系列活動在這裡拉開序幕,同時,菜吳村稻鰍文化旅遊暨書畫攝影大賽也正式啟動。新鄉市農科院副院長張栩、新鄉市農科院水稻所所長王書玉、新鄉市農業技術推廣站站長張東升、原陽縣文化旅遊局副局長劉學琦、原陽縣農業農村局副局長劉國威、太平鎮鎮長王領正、新鄉市旗袍會會長張金紅以及河南師範大學等出席了此次活動。

據了解,本次稻鰍文化旅遊暨書畫攝影大賽由原陽太平鎮菜吳村旺盛種植專業合作社舉辦。活動時間為2020年9月22日~10月8日。活動期間主要舉辦豐收大聯歡、稻田捉泥鰍抓魚賽、稻田旗袍秀、單車挑戰賽、攝影書畫比賽等內容。旨在向社會展示農業新成果、休閒農業新品牌、展示農民新風採。為農民、市民搭建出了一個交流、互動、發展,共同娛樂、歡慶節日盛會。

豐收節活動當天,廣場周邊的稻田金浪翻滾,鑼鼓在稻田裡敲出豐收的喜悅,田間旗袍走秀與一望無際的金黃稻田形成了一道喜慶豐收的和諧之美畫面。

菜吳村支部書記吳振邦在分享豐收節感想時說,今後要將村莊打造為特色農莊,稻田打造為鄉村旅遊景點,逐漸形成吃、喝、玩、樂、娛、購、攝影、書畫等要素,充滿「農」味為特色,實現「農耕天下,歡樂大家」的鄉村振興目地。

據了解,原陽縣旺盛種植專業合作社種植的兩千多畝稻田,是黃河背河窪地,長期使用黃河水澆灌,弱鹼,土壤潤澤肥厚,富含多種礦物質。

種養技術利用生態學原理「稻鰍(蝦)生態共作」的立體種養模式,不用化肥、農藥,而是通過利用稻田內養殖泥鰍、小龍蝦種植綠色生態水稻、同時在稻田內安裝太陽能誘捕燈,誘捕田間害蟲。該合作社生產的「鰍米香」稻鰍大米先後取得了無公害農產品認證證書、綠色食品認證證書,曾榮獲河南省知名農業品牌「產品品牌」。

(映象網新鄉新聞熱線:18003711839,投稿郵箱:hnrcnxx@163.com。映象網「大象陪辦」電話180 0371 9699)

【來源:映象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大哥哥好不好,帶我去抓泥鰍!
    拍胸懊悔回身看,  童伴飛泥鬼臉描。                         《鷓鴣天》憶童趣之——捉泥鰍 「池塘的水滿了,雨也停了,大哥哥好不好,帶我去抓泥鰍」小夥伴們還記得這首兒時的歌曲嗎?小編告訴大家一個好消息,大家不用等到池塘的水滿,也不用等雨停,只需要帶上你的「大哥哥」,一起到百裡荒農業合作社的「稻鰍田」裡面去,一起抓泥鰍!
  • 捉泥鰍
    稻田在收割前已經晾得半乾,只有中間交錯幾條小水渠尚流淌著淺淺的水。透過清澈的水,偶爾可見一兩個或圓或扁的小洞,用手指小心翼翼地沿著洞口探進去,如果運氣好的話,很快就能觸摸到細滑冰涼的泥鰍。此時需要雙手並用,又快又準地將泥鰍連同溼軟的泥巴一把捧起。油光發亮的泥鰍在手上鑽來鑽去,偶爾蹦躂幾下,將泥星濺起飛向人的臉和衣襟。
  • 兒時的你捉過泥鰍嗎?曾經田邊稀泥裡到處都是的泥鰍去哪了?
    說到抓泥鰍,陌上花就不由自主地哼起了那首《捉泥鰍》的歌曲:池塘裡水滿了 雨也停了田邊的稀泥裡到處是泥鰍天天我等著你 等著你捉泥鰍大哥哥 好不好咱們去捉泥鰍……這是一首流行於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歌曲,在那個年代,對於城市的孩子來說,可能只是聽過或唱過這首歌。
  • 泥鰍如何養殖?初夏季節養殖泥鰍5個注意事項,泥鰍養殖戶了解下
    「池塘的水滿了雨也停了,田邊的稀泥裡到處是泥鰍,天天我等著你,等著你捉泥鰍,大哥哥好不好,咱們去捉泥鰍」。相信很多小夥伴們都聽過這首歌曲,對於80後90後,生活在農村的小夥伴們來說,那個時候在農村並沒有太多的娛樂設施,所以農村的小夥伴們多數都是以逮魚摸蝦,稻田捉泥鰍作為童年樂趣,當然也給我們的童年帶來了美好的回憶。
  • 壯泥鰍哪裡有優質技術_青水水產養殖
    壯泥鰍哪裡有優質技術,青水水產養殖,公司經營分為泥鰍苗孵化、批發,泥鰍養殖技術培訓,泥鰍苗成品回收。壯泥鰍哪裡有優質技術, 柯信泥鰍繁殖場成立於2009年,原繁殖場位於勐遮黎明農場一分場一隊,業務指導為州、縣水產部門。
  • 瀘州:稻田播撒致富種子 夫妻同奏田園牧歌
    經過一年多時間的外出考察和刻苦鑽研,漸漸掌握了稻田養魚的門道及痛點,羽翼漸豐,新的目標起航:2019年,再拿出50萬元積蓄,成立綠享農業專合社,並從農戶手裡流轉150畝稻田,第二次踏上返鄉創業之路。楊清會上網查閱泥鰍養殖技術稻魚共生 村民搭上致富「便車」一直關注綠享農業專合社的農技工作者,並不只有馬文超一位。
  • 湖南首屆「湘妹子」旗袍文化旅遊活動周在新邵縣舉辦
    12月24日,由湖南省文化和旅遊廳、湖南省婦女聯合會、邵陽市政府指導,新邵縣委、新邵縣政府、邵陽市文化旅遊廣電體育局、邵陽市婦女聯合會、湖南省旗袍文化促進會共同主辦的湖南首屆「湘妹子」旗袍文化旅遊活動周暨第二屆「康壽新邵」文化旅遊節在邵陽市新邵縣白水洞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啟幕。
  • 捉泥鰍、打水鬥……武鳴"壯族四月四"好熱鬧(圖)-廣西新聞網
    小水鬥比賽。廣西新聞網-當代生活報訊(記者 馮耀華 文/圖)捉泥鰍、打水鬥、捕魚、過獨木橋……5月18日,眾多民間趣味競技比賽在南寧市武鳴區馬頭鎮中心廣場開演,讓上萬名群眾和遊客體驗到了不一樣的樂趣。據悉,昨天是農曆四月初四,也是武鳴馬頭鎮一帶獨具特色的節日,每年的這個時候,當地各個村屯都會舉辦一些民俗活動,以此祈禱播種時節能有個好天氣。
  • 《橫衝直撞20歲》火箭少女暢玩童年遊戲 捉泥鰍放飛自我
    同款童年零食的曝光也讓成員們回憶起和家人之間的相處,孟美岐爸媽在女兒的零花錢上出手大方,而楊超越則和妹妹有一段相愛相殺的過往,對童年的回憶也讓火箭少女之間的氛圍變得溫馨又歡樂,一掃往常緊張的工作壓力。捉泥鰍大賽「三強」出爐 傅菁暖心照顧火少成員繁忙的工作節奏讓火箭少女很少能夠感受鄉間生活的小樂趣,此次旅行中,傅菁特別組織了「捉泥鰍大賽」,泥鰍是很多人喜歡的美食,但如何從泥坑中把滑不留手的泥鰍挖出來,卻是個不小的挑戰。Yamy、李紫婷出於對泥鰍的先天恐懼,基本提前「退賽」。
  • 稻夢空間:中國稻田畫之鄉 奏響大地之音
    開園6年以來,位於瀋陽市瀋北新區興隆臺錫伯族鎮興光村的稻夢空間,不斷帶來驚喜,被譽為「中國稻田畫之鄉」。在這裡,可以領略到大地與藝術、農業與旅遊的完美結合。稻夢空間的名氣可不僅僅停留在瀋陽或是在省內,在全國甚至國外也非常有名。
  • 到稻香公園插秧捉泥鰍
    農作之餘還可以捉泥鰍,光腳在泥地裡徒手捉泥鰍,大朋友比小朋友更是興奮,捉不到滑滑的泥鰍開心大笑,捉到了那種高興難以言表,似乎一下子回到童年變成了孩子。雖然已是夏季但絲毫不能影響我們對快樂的渴望,稻香公園的捉泥鰍活動將一直保留,還準備有衝洗處和換衣服間,希望來的朋友都快樂!
  • 湖南首屆「湘妹子」旗袍文化旅遊活動周啟幕
    三湘都市報12月24日訊(記者 丁鵬志 實習生 何潔 通訊員 肖斌輝)今天上午,湖南首屆「湘妹子」旗袍文化旅遊活動周暨第二屆「康壽新邵」文化旅遊節,在邵陽市新邵縣白水洞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啟幕。此次活動的主題為「旗美瀟湘 康壽新邵」。
  • 捉泥鰍、海草舞、做麵食,膠州小學生兒童節玩恣了
    捉泥鰍、海草舞、做麵食,膠州小學生兒童節玩恣了半島全媒體記者 劉靜 報導本報訊 捉泥鰍、疊被子、吟誦、跳海草舞、少先隊員入隊、角色扮演……6月1日兒童節,膠州小學生及幼兒園的小朋友們在老師的引領下開展各種豐富多彩的活動,度過了精彩的一天。
  • 965 包美聖|捉泥鰍(1978)
    創作大將丘晨共發表了《你在日落深處等我》及《看我聽我》兩首歌曲。前者意象優美,後者則節奏輕快。這兩首歌曲不僅是丘晨創作生涯中早期的代表作,也是包美聖廣為人知的成名曲。而侯德健所寫的《捉泥鰍》,以充滿童趣的問句, 引導出對童年美好回憶的懷想之情,是民歌創作主題廣納百川的典範,亦是現代兒歌的佳作。
  • 在水稻田裡進行稻魚養殖,要如何才能防止泥鰍黃鱔逃跑?
    水稻田裡養殖黃鱔和泥鰍有兩種思路,一種是不改造稻田直接投放泥鰍和鱔魚養殖,另外一種思路是講將稻田改造成稻蝦田,需要留內田埂和深水環溝。第一種模式養殖出來的泥鰍鱔魚普遍規格不大,而且能養殖的規模和數量也不多,基本上就是野外養殖的路子。
  • 確山:400百畝稻田繪畫卷 打造特色旅遊新名片
    8月8日,中國·留莊稻田公園首屆稻田文化藝術節在國家3A級旅遊景區確山縣留莊稻田公園開幕。勤勞的留莊人民以地為紙、以稻為墨,恢弘巨製的3D稻田藝術景觀令人拍案叫絕,一幅幅美輪美奐、活靈活現的五彩稻田畫,給人帶來不一樣的視覺體驗。由黃淮學院藝術設計學院打造出稻草雕塑,妙趣橫生!
  • 【松溪民間故事】——大頭仔故事系列(6) 剖篾收鰍
    他嫂嫂慌忙說:「是我啊,孩他二叔,你發財了,我家卻很窮,看在祖宗和你那倆侄兒的面上,今晚這搖錢竹就讓我搖一搖?」大頭仔這人心腸好,耳根子軟,就說:「使得,使得。」說完就回屋睡覺了。他嫂嫂這下可高興了,三步並做一步撲向搖錢竹,雙手握住竹子,拼命的搖,恨不得搖下許多銀錢。哪知,她這一搖,竹子上掉下來的淨是黃黃的、黏黏的東西。猜猜那是啥?是狗屎。那些狗屎好似長了眼睛,專門往她身上掉。
  • 騰衝瑪御谷第四屆稻花魚節稻田野趣活動來襲
    在瑪御谷,大自然便是最好的道具師,一鋤一犁,一蓑鬥笠,在稻田裡追尋最原始的趣味。抓稻花魚、谷桶打稻、泥潭捉鴨、泥潭戲耍,感受風的溫暖和泥土的饋贈……當這些熟悉的情節再次展現在我們面前時,你還是否記得?擔著裝滿稻穀的稻籮筐,走在田野的小道上,那種豐收的喜悅讓多少人在記憶裡抹不去忘不掉,到田間體驗最古老的打穀,看似最簡單的收割方式,實則最吃力,因為參與,我們當知,每一粒米皆來之不易。
  • 寸草春暉——孝行天下百城巡演走進原陽大型孝文化主題文藝演出
    出席活動的嘉賓有:九屆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曲藝家協會名譽主席劉蘭芳;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原館長孔令義將軍;中共原陽縣委書記郭力銘;原陽縣人民政府縣長王保明;中共原陽縣委副書記李豔;原陽縣人大主任萬蔭生;美麗中國志願者、原陽縣政協主席、縣委常委、宣傳部部長聶光營老師;美麗中國志願者、宣傳部副部長、文明辦主任張春燕老師;美麗中國志願者、文化旅遊廣電局局長賀洪強老師;美麗中國志願者、統戰部副部長劉兢老師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