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考的是高中語文,大概準備了一個月的時間,在這裡針對《教育知識與能力》這一科目,介紹一下我的一點經驗。
教育知識與能力是難度比較大的一科,書上的重要知識點一定要背會!背會!背會!不要心存僥倖心理,卷子上出現沒有背到的知識點真的是蒙都不會蒙。
首先,一定要提前做好時間規劃,不要漫無目的,亂抓亂撓,那樣不僅影響心情還沒有效率。
其次,背誦要有方法、有重點,章節知識框架圖可以利用起來。
最後,一定要做真題,整理錯題,建立自己的知識體系,並反覆背誦加深記憶。
下面是我在備考過程中整理的心理學常考人物,有需要的同學可以參考一下。
現在是乾貨分享時間
1.皮亞傑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代表人;
認知發展階段論:將兒童認知發展分成感知運動、前運算、具體運算與形式運算四個階段;
道德發展階段論:認為兒童道德發展是由他律到自律的過程。
2.奧蘇貝爾
遺忘的同化理論。認為遺忘實際上是知識的組織與認知結構簡化的過程;
有意義接受學習論;
先行組織者理論;
成就動機的分類:即認知內驅力、自我提高內驅力、附屬內驅力;
提出認知結構遷移理論;
對學習的分類:根據兩個維度對認知領域進行學習分類: 一是學習進行的方式, 分為接受學習和發現學習;另一個維度是學習材料與學習者原有知識的關係,可分為機械學習和有意義學習;
對知識學習的種類進行劃分:根據頭腦內知識的不同形式或學習任務的複雜程度分為符號學習、概念學習和命題學習;根據新知識與原有認知結構的關係,可以分為下位學習、上位學習和組合學習。
3.弗洛伊德
倡導「內發論」認為人的性本能是推動人發展的根本動因;
人格發展理論,將人格分為本我、自我與超我;
遺忘的壓抑說,認為遺忘由於情緒或動機的壓抑作用引起的。
4.布魯納
提出了結構主義教學理論;
認知發現學習論,認為學習的實質是主動的形成認知結構;
倡導發現式學習。
5.布魯姆
提出掌握學習理論體系;
把教學目標分為三大領域:認知領域、情感領域和動作技能領域。
6.裴斯泰洛齊
主張教育遵循自然,使兒童自然發展;
最早提出「教育心理學化」的主張;
提倡情感教育,愛的教育;
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位將「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這一思想付諸實踐的教育家。
個人本位論代表人(主張教育的目的是培養「自然人」);
形式教育論代表人(認為教學的主要任務是發展學生的智力)。
7.教育心理學之父桑代克
嘗試——錯誤說代表人(認為學習的過程是刺激與反應之間建立聯結的過程,聯結是通過盲目嘗試——逐步減少錯誤——再嘗試而形成的);
遷移的共同要素說代表人(認為只有當學習情境和遷移測驗情境存在共同成分,一種學習才能影響另一種學習,即才會產生學習的遷移)。
8.班杜拉
提出德育社會模仿模式;
觀察學習。將其具體過程分為注意過程——保持過程——再現過程——動機過程;
提出動機的自我效能感理論,認為成敗經驗是影響個人自我效能感最重要的因素。
9.羅傑斯
個人本位論代表人(主張教育的目的是培養「自然人」);
倡導「非指導教學」模式;
人本主義學習理論代表人;
創立來訪者中心療法(倡導為來訪者創造無條件支持與鼓勵的氛圍)。
10.維果斯基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代表人;
提出文化歷史發展理論,區分了低級與高級兩種心理機能;
提出心理發展觀;
倡導內化學說;
提出最近發展區這一重要概念;
倡導支架式教學。
還是那句話,教資筆試準備一定要多背!多背!多背!希望我的分享能給大家一些幫助,順利通過考試!
考教師資格證也可以很有趣啊
點讚的人證都拿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