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假期在家看了一些綜藝,看到了鄭爽參加錄製了一期脫口秀的節目。
因為打著「回應網友對她的議論」的旗號,覺得她也許帶著很多想法來的,便打開看了。
之前有很多評論她的話,如「放飛自我」、「爽言爽語」等。
一度讓她的口碑和形象和曾經的小仙女不搭。
如今出來回應,也算是一種解釋吧。
當我看到她說:
「有人管我說話叫作爽言爽語,就是我自己說了很爽,你們很無語。」
第一反應是覺得,這個解釋似乎沒問題。
雖然帶了點自嘲的語氣,但如果對自己有了一些認知,也無可厚非。
但後面那一句,就讓人跌破眼鏡了。
李誕問她:「面對新人,你會有(他們)說的那種壓力嗎?」
鄭爽就卻直接說:「我也是個新人,因為演技就一直那樣嘛。」
???
這可以列入迷惑發言了吧。
本以為她這次上節目,是澄清自己的一些負面,再講一講自己的努力和成長。
結果卻把自己放到了「新人」的位置上,並寬容自己的演技。
貳
要知道,鄭爽出道至今,已經不能算是新人了。
出道11年,要是有所磨鍊,必有成長。
吃演員這碗飯,不說演技爐火純青,至少也得是能看得出喜怒哀樂的吧。
但,代表作沒幾個拿得出手的,嘟嘴賣萌式演技倒是學會不少。
作為一個「老演員」,行為舉止誇張,不分場合「放飛自我」。
不得不承認因為這些,帶來了很多流量,但有著高流量拿高片酬,卻從沒貢獻出像樣的演技,是一件值得驕傲的事嗎?
如果到了該轉型的時候,還不願意反思,還把自己當新人,覺得演技差是一件自然的事,那麼,到底是真性情,還是假敬業,一目了然。
叄
真性情,真的不是拒絕成長的理由。
很多人提前鄭爽,並非她有多少作品,哪些角色深入人心不可超越,而是戀情胖瘦情緒崩潰大哭等等。
傳說中的熱搜體質,讓人記住的,卻是一些零零碎碎的事。
真實、不做作、沒心機......
這些標籤的加持下,很多人替她說話,哪怕人設一再翻車。
但是,她真的不諳世事,真的是真性情的代表嗎?
何老師在一檔節目上問過她:拍戲有情緒了怎麼調整?
她當場就說:不想拍戲就直接走開,再不行就哭,導演也拿她沒辦法。
魏大勳曾經因為拍戲,連續34小時沒休息,她還給魏大勳分享經驗:「你為什麼不像我一樣瀟灑走開呢?」
以不敬業、賣乖來當真性情,這樣的驕傲,恕我欣賞不來。
真性情的人,不是處處給人添麻煩,用誇張的言語行為賺取流量,傳遞負能量的人。
應該是勇敢無畏、敢愛敢恨,願意把握自我的人。
牢牢吃好自己的飯碗,做該做的事,成為一個有光芒的人,才是最重要的。
扶中蜂膠清滿沐浴露,溫和的成分,洗滌你的所有不安和煩躁。
魯迅曾說:「上人生的旅途罷,前途很遠,也很暗。然而不要怕,不怕的人的面前才有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