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對各種文化及宗教的高度包容性,以及其根源錯綜複雜的文化背景,讓它成為奇幻與恐怖電影的優秀溫床。《紅衣小女孩》系列的成功,證明了恐怖作品在臺灣的廣度及彈性有著無限的可能。而靈異警匪片《第九分局》的出現,則又是另一次投石問路的新實驗。從劇情來看,《第九分局》可以拆成兩個部分。前半部是邱澤飾演的主角陳家豪進入第九分局處理人鬼問題的靈異故事,後半部則是追查集體殺人案與邪教組織的刑案故事。
它充滿奇想與趣味的前半部劇情,成了全片的第一個亮點。明眼人不難發現,第九分局名義上雖是警察,但它的辦案程序,以及使用的各種先進法具,都是祭祀與公廟文化的各種變形,使它流露出傳統及現代混合的創意巧思。雖然編導抱著自嘲的心態調侃電影對好萊塢作品的模仿,但這些有趣的小細節,其實已經讓本片建立起自己的風格。就像香港的《救殭清道夫》,用嶄新的角度說好一個傳統的民間故事。
《第九分局》的另一個亮點,在於它濃厚的人情味。第九分局雖是處理陰陽事務的官方窗口,卻沒有常見的官僚氣息或權力結構。與《MIB》系列、《降魔戰警》與《異靈靈異2002》等作品的龐大組織相比,第九分局的角色更像派出所或社會局。其維持秩序的手段也少了一絲特務式的冰冷,多了幾分同情與理解。陳家豪處理的前兩件案子,一個是鬼嚇人,另一個是人嚇鬼,兩起事件皆與人鬼殊途的誤會有關。
生者與死者角色的置換,以及立場的錯亂,讓驚慌失措的鬼魂引發靈異現象。而陳家豪從捍衛生者正義,到守護死者尊嚴的角色變換,同樣令他感到惶恐及無所適從。但相對的,他也更能以同理心看待眼前的神秘事件。《第九分局》以這些小插曲,成功地令觀眾了解第九分局的本質,也使主角的成長故事更有說服力,陳家豪與母親的回憶,是全片處理最好的環節。而片中人性化的驅鬼方式,不但呼應臺灣民間的傳統信仰,更讓《第九分局》在東西同類作品中走出自己的路。
如果電影能維持最初的人情味風格,穩健的發展下去,那麼《第九分局》的表現可能會更上一層樓。然而編導的急躁,讓電影的後半部衝往一個難以預料的方向。事實上,這種急躁的傾向從一開始就表現得相當露骨。電影在開場飛快地交代完陳家豪的角色後,就匆忙地切入第九分局的成員介紹,直到進入劇情主線後才開始平穩下來。然而電影後半部的邪教事件,又讓前半部的日常生活劇情出現巨大震蕩。
東西合壁風格強烈的人魔大戰,使《第九分局》溫和的氣氛瞬間戛然而止。原先採取守勢的第九分局成員,也在秉持人鬼殊途立場的老張退場後,突然變成攻勢強烈的除魔悍將。在前後調性不一的窘境下,《第九分局》彷佛一分為二,變成完全不同的兩部電影。當然,對提倡多元文化及信仰的臺灣社會來說,《第九分局》的東西文化大戰尚稱合理。而結尾的伏筆,也證實了電影之後的奇幻動作片走向。
不過除了過於突兀的轉折外,《第九分局》對反派過於卡通化的薄弱描寫,仍不足以支撐劇本醞釀的磅礡末日之戰。這部難得一見的國片開啟了令人期待的全新可能,也是一次令人讚賞的實驗,但若要發展成完整的系列電影,它可能還有很長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