螭虎簡談

2021-02-08 壽山石文化網


古石琅玕姿,秘文螭虎形   


螭,龍之屬。

若龍而黃,無角曰螭。

皇帝六璽,皆白玉螭虎紐,

皇后玉璽,文與帝同,螭虎紐。


螭虎,分辨段位的一塊試金石


螭虎對所有人來說,實在不是個新鮮玩意兒。從2010年到2017年,東南拍賣上拍了三百多隻螭虎,而在筆者那被石商攻陷的朋友圈裡,每天至少可以看到三路以上的人馬,在為各種螭虎題材的作品發圖發文,奮力推薦。


螭虎作為一種裝飾性極強的題材,因為狹長的身軀可盤曲、可伸展,總能適用於各種不同的石材,因此在大家視野中出現的頻率也尤其之高。


 汶洋石螭虎套件(其一)

集珍坊第11屆藝交會


當今壽山石界常見的螭虎題材,有與金石元素搭配者(如攀爬博古鼎、古泉),有與玉璧、玉璜或錢幣搭配者(這一類題材主要是穿環、戲錢,意在顯示富貴氣,有淵源但已加入了民間的創造),有踏雲者(主要來自於螭虎「龍之屬」的說法),也有子母螭、銜芝螭,或者是群相嬉戲的造型(銜芝早在元代就有,子母螭的分支造型即是「蒼龍教子」、「望子成龍」等形制),甚至有和古獸同一個印臺兩兩相望的新潮造型,可謂多種多樣。


何光速字荔枝洞石雙螭方章

集珍坊第11屆藝交會


一塊原石,材質不錯,但料子略扁平,就可以刻扁螭趴在邊緣的文房,既能有裝飾性,又顯得有些文雅的來頭;再如地好,色豔但不那麼能成為正章的好料子,刻上兩隻靈巧銜芝的螭虎,照樣也能殺進高價成交的行列。


遇到芙蓉晶多砂需掏挖,扁章有狹長俏色、隨形章想作自然臺,亦或者田黃形態怪卻不想平印臺的情況下,螭虎就更屬自然的選擇。


水洞高山石《靈芝螭虎鎮紙》

福建東南2011春季藝術品拍賣會


正因如此,多數頻繁發工的石商們樂於把螭虎當做「包治百病」的良方,舉凡不願舍料,鈕頭石肉不厚,材形奇葩的場合,螭虎往往就像救火隊員一樣被拉出來救苦救難。


以現當代的眼光看來,螭虎的造型中標誌性強的元素多,結構也不複雜,是相對容易雕刻的作品。由於這種「簡單」,以至於有時大家會覺得螭虎不夠「高冷」,甚至覺得其地位不如古獸。


筆者對此,倒是有一些不同意見:在筆者看來,螭虎鈕是一塊試金石,玩的講究不講究,刻的高明不高明,都是段位的體現。


高山石雙螭獻瑞鈕章

集珍坊第11屆藝交會


因為螭虎鈕年代悠久:從漢代到當代,流行延續了兩千多年,雖然總會不時的有些時段需要坐一陣冷板凳——多半是因為一時的審美疲勞導致——也很快又會回到聚光燈下擔當主角,又因為唱主角的時間長,因此會產生很多參照物,用以比較。至於雕工和玩者的高下之分,當然也就在這樣的比較裡,能看出深淺來了。



螭虎的時間線和時髦值


螭虎其實是個有深度、有淵源的形象,戰國時就雕刻在玉璧、腰帶上,最早是龍紋的一種變體。兩漢時代的螭虎作為裝飾紋在玉璧、劍具上大量流行,帝後的玉璽上也用螭虎鈕。《漢舊儀》記載:「皇帝六璽,皆白玉螭虎紐。」皇后之印則「與皇帝同文」,也用螭虎鈕。


戰國 白玉凸雕雙螭小璧

故宮博物院館藏


在漢代,螭虎形態是略感抽象的,雖然也有單角、雙角,以及無角的區別造型,但身軀多數都是呈現「S」型,尾巴則向兩邊分叉。


漢螭給人的印象大多比較一致——方齒寬唇、短耳鼓目,多用陰刻、浮雕表現,胯部、腿部的力量感強,氣質勇猛雄健,常以奔爬的姿態視人。後來歷代的螭虎,在以身體的線條來體現「勇猛」這點上,都不如漢螭到位。


漢 白玉鏤雕螭虎紋劍珌

故宮博物院館藏


漢代結束後,螭虎一度沉寂。直到宋代,再度重回主流。


宋代是一個「沉迷漢風」的年頭,俗話說「唐學春秋宋學漢」,可是宋朝偏安,沒有漢代人那種氣魄,雕刻與造像,也都不矯健,而是趨於靈巧。宋代的螭虎,造型圓肥,在動態感和姿態的靈氣上取得了勝利,再往後的元代螭虎,也大體上繼承了這一特點。


元 雙螭璧形絛環

中國國家博物館館藏


元 玉雙螭紋臂擱

故宮博物院館藏


明代的螭虎,越來越立體,從浮雕,走向圓雕。元朝的螭虎,僅僅是四肢有少許的陰刻絲毛紋,但到明代,這些陰刻就變得更加豐富。螭虎作為一種「神獸」的特徵,被逐步強調了出來,離「抽象」也遠得多了。


在明代的玉器,瓷器中,螭虎都是典型的構成要素之一。玉器的表現除了浮雕外,也越來越多變成了近乎圓雕的形式。而明瓷上的螭虎,常見的則是繪畫和貼塑兩種表現形式,無論立體和平面的形象,都有長足的發展。


明 玉九螭璧

故宮博物院館藏

 

明 玉透雕螭紋帶板

中國國家博物館館藏


螭虎鈕在明代,地位依舊很高。故宮博物院藏「大明皇帝之寶」,就是用盤螭為鈕。還有一件「萬國來朝」印,也是類似的造型鈕飾,雖然受數百年光陰洗鍊,但身體轉折的力量感、造型的穩重感卻依舊,絲毫不遜色於後來者。


明代的道教印中,也不乏用螭鈕的例子。明代帝王崇道,道教印用螭鈕,顯然也是一種充滿了「時髦值」的選擇,可見螭鈕在當時,是自帶了高端氣息的一種標誌。

明  白石螭紐方形璽「大明皇帝之寶」

故宮博物院館藏


明代 石「萬國來朝」印  

故宮博物院館藏


清代的螭虎,已經完全圓雕化了,大部分情況下,不再依附材質,有很強的「獨立性」,在使用方面,裝飾用途也顯得更廣泛,但它的文化地位卻沒有降低。


清代宮廷帝王的壽山石璽印,用螭虎鈕的就很不少。清代的皇帝有心機,很多事上喜歡講「正統」,而螭虎鈕在秦漢時就是「天子璽」,到了明代,依舊是天子寶璽級別的鈕飾。清代的君主既然坐上了金鑾殿,不用這種傳統的文化符號以顯示尊貴和正統,當然是不可能的。


而我們看雍正之後,清代帝王的壽山石閒章裡,螭虎鈕的數量著實不少,造型上更加是五花八門,螭虎的象徵權力的「潛臺詞」,自然也不言而喻。


清 壽山石雙螭紐「圓明園」璽

故宮博物院館藏


清 壽山石雙螭玦紐「兢兢業業」璽

故宮博物院館藏


清   「為君難」壽山石雕螭長方石印

故宮博物院館藏


以上幾件,比較接近今天壽山石雕刻者的認知。但也有特殊而「九如」(嘉慶尊親之寶)一件,畫面更加繁複,但螭虎的開相、體態則更接近犀角上的處理手法,反而不像今天壽山石中常見的造型。


清 壽山石隨形紐「嘉慶尊親之寶」

故宮博物院館藏


清代的螭虎題材,使用的處所廣泛,不獨在印鈕之中。正如前文所提,犀角杯、竹刻、硯雕上,螭虎也都是常客。且與明代一樣,清朝的瓷器也有螭虎的身影,如德化、廣窯瓷器的裝飾上,以螭虎做裝飾的情況屢見不鮮。這種廣泛的使用,更讓螭虎的造型在清代加快了不斷流變的步伐。


 清中期 犀角雕螭柄海水螭紋杯

故宮博物院館藏


清 翡翠蟠螭洗

上海博物館館藏


明清兩代數百年時間,由於裝飾紋的演進,讓螭虎的身上(如四肢、背脊)逐漸有了更多裝飾性的陰刻絲毛紋,很多螭虎的形象不但有「頭髮」,有「眉毛」,下頜部分甚至還「長」出了「鬍鬚」。有時候,螭虎的四肢也有抽象的捲曲紋飾。尾巴的部分,也常常不止兩邊捲起,甚至有四尾、六尾的情況。這些特徵,也一直沿用到了今天的壽山石雕之中。


從某種看,這種款式上不斷「更新換代」的走向,也能說明當時螭虎題材受歡迎的程度。


民國時期,壽山石的資源越來越稀缺,為了遷就石材,工匠們常常會對印鈕加入自己的創造和理解,這也讓螭虎的形象更為多樣——有些螭虎除了分叉的尾巴之外,幾乎就與一般的「古獸鈕」毫無區別。


吳樸堂為王洪銘刻 芙蓉石螭虎朱文閒章

福建東南2014秋季藝術品拍賣會


49年之後,螭虎們的勁頭又走向了更奇巧的路子去,扭身纏繞的鏤雕螭虎和活環搭檔起來,成為一時之奇景。


可能不少人還記得5月時東南春拍的那件周寶庭刻螭虎穿環巨鈕,在雕刻上的奏刀、結構,都精巧、複雜得令人眼花繚亂,從一定程度上也顯示出了當時福州工對螭虎的審美流行——整體造型追求奇險,繁複,而螭虎的身體線條圓潤,喜作靈巧之氣質,螭虎的開相也不猛悍,輪廓亦屬溫和。


周寶庭 旗降石 九螭穿環橢圓章

福建東南2017春季藝術品拍賣會


筆者曾聽老一輩雕刻大師陳祖震先生回憶:「那時候能刻穿環的人不少,但刻的好的卻不多。因為過去沒有機器,能夠嫻熟鏤刻是需要功底的。」


螭虎搭配穿環這種題材,在當時當地,就是個特別顯露「技術高明」的題材。敢於雕刻,而又能刻好這一題材,也是「高手」的證明。


王炎銓作 水洞高山石《螭虎穿環方章》

福建東南2011秋季藝術品拍賣會


當時能夠刻好螭虎穿環的人中,風格比較獨特的要屬王炎銓先生。他的螭虎玲瓏有致,活環也十分精巧。他的弟子溫九新有一次對人透露過師門刻螭虎的「規矩」,據說連活環的圓度,扭身的線條,都有嚴苛的一套標準。


後來溫九新承其師藝,也擅刻「穿環」之題,作品多遵循師門規矩,很有代表性。


溫九新作芙蓉石螭虎穿環對章(其一 局部)

集珍坊第11屆藝交會


不過,每當筆者與友人每每談起八十,九十年代,刻螭虎題材的能手,大家印象深刻的,還是首推郭祥雄(今年春天東南拍出1449萬的那件螭虎浮雕大田,就是他的作品)。


郭祥雄刻螭虎和父親、兄弟都不相同,既有獨立的印鈕雕刻,也有浮雕、圓雕手法並用的綜合型雕法,他的螭虎開相也比較多樣化,並不單一。



郭祥雄 田黃石 群螭獻瑞浮雕隨形章

福建東南2017春季藝術品拍賣會


郭祥雄不但擅長刻獸身形象的螭虎鈕,也刻博古形象的螭龍(兩者其實源頭是一樣的,但歷史上文獻解讀不同,後世作器時就有螭虎、螭龍之分)。但無論是螭虎還是螭龍,其作的共通之處,就是風格均相當華麗,細工也很盡心盡力。


祥雄的螭虎,脊骨走勢一般順勢而下,即便有扭動,也幅度不太巨大,並且少有中途忽然胡亂扭轉角度的情況,一眼看去相當的「順眼」。 


在郭祥雄在世時,因為他的高超水準,甚至帶動過一時的「螭虎潮」。他於1997年逝世之後,螭虎的熱潮也沒有馬上「退燒」,而是依舊走了幾年光景。


郭祥雄作 芙蓉晶石雙螭鈕章

集珍坊第11屆藝交會


一位如今已經頗有水平的雕刻師與筆者開玩笑說:2000年他開始學藝的時候,幾乎滿大街都是螭虎。用今天的話來說,那會兒的螭虎,還是大家心中的一種「經典爆款」。


可惜郭祥雄英年早逝,否則筆者相信,他在這一題材上一定會創造出更多有趣味、有想法的傑作。


祥雄之後,螭虎的主流形象又有一變。這種變化,主要源於「羅源螭」的流行。其原因在於當時羅源潘驚石先生,在研究漢螭、清工的造型後,創立了獨立的螭鈕風格。


潘氏的「羅源螭」無論開相、軀體和裝飾手法,以及塑形,都與傳統的福州工大異其趣。市場對於這種螭虎,也相當之認可。在筆者印象中,07年前後,再度掀起的「螭虎熱」,也多少是受到這一情況的影響。並且這股熱潮,直到今天還未冷卻。


潘驚石作 芙蓉晶石《螭虎鈕日字章》

福建東南2012春季藝術品拍賣會


 


福州螭,羅源螭


螭虎這樣的經典造型,刻過的人當然不少。在壽山石雕刻界,向來是高手林立,臥虎藏龍的。筆者自問見識有限,只能由自己的認知裡挑選印象分高,能夠欣賞得來的幾位作者,與大家交流。


筆者玩石以來,常見在市場上流動的螭虎,多是「福州工」,以及如今已在市場上廣受歡迎的「羅源工」。


在螭虎的題材上,福州工主要流行的還是「東門派」所確立的風格和造型。其中尤以郭功森先生與其子祥雄的大作,最讓筆者心儀。


郭功森作 荔枝洞石《望子成龍扁章》(局部)

福建東南2011春季藝術品拍賣會


郭功森的螭虎造型遵循東門派古制,從骨相結構到裝飾手法,都還能隱約看到清中期竹木牙角裡螭虎的遺風。


郭老的雕刻,按照王一帆先生的說法,是「很大派」的氣質,換成書面語,就是「堂皇大氣」。他雕刻的螭虎,面相飽滿,軀體充盈,扭身有力,足胯鼓起、腿部繃直,顯得蓄勢待發,對形感與線條語言的運用,均是同時代的佼佼者。


在滿工流行的時期,郭老刻多螭同鈕的例子不少,但無論幾隻,螭虎身上的線條都是乾乾淨淨,塊面也很清爽,螭虎和螭虎組成的畫面,既不混亂,也不顯得支離破碎,功力之精深,也一直以來都讓後學們感到敬佩不已。


郭功森作 善伯洞石《群螭方章》

福建東南2011壽山石雕迎春拍賣會


郭祥雄比乃父更具天才,具體的內容筆者上文談過,就不再贅言。老一輩的雕刻人常說,郭祥雄底子夯的實,是個全能型選手。無論是單螭、雙螭、三螭、五螭還是群螭,樣樣都刻的精彩。


在他離世二十年之後,臺灣的骨灰級藏家談起他的螭鈕,依舊津津樂道。他刀下螭鈕魅力之大,可見一斑。


郭祥雄作 高山桃花凍石古獸穿環鈕章(局部)

福建東南2014春季藝術品拍賣會


郭家父子之外,羅源潘驚石先生的「潘家軍」刻螭虎,比較為大家所熟知。潘驚石先生初與臺灣學者有深交,後又和海上的文人多有互動,所以在他的螭虎造型吸取的古代養分甚為全面,既有清螭的影子,又攝取了漢螭的形態。


在筆者看來,潘氏的螭虎,比較注重臀部和前後腿之間由踩、蹬等動作所造成的力量性刻畫。此外也喜歡儘量留下完整的塊面去展示材質,造型一般都簡潔,即便是螭虎穿環這種題材,也不愛刻的太細碎。


至於開相上,潘氏就和福州工分別更大,全然是他本人的獨特樣式了。


潘驚石作 二號礦石《螭虎穿環章》

福建東南2011春季藝術品拍賣會


潘氏的這種螭虎,力量感強勁,面目又有個性,最重要的是,能夠對材質的展示得比較徹底,所以大受歡迎。早期,他的弟子姚仲達也有過不錯的螭鈕作品,主要的特點是造型典正,令筆者十分鐘愛。惜乎姚氏「志不在螭」,在這一題材上,遠不如其他題材熱衷,故此筆者也難以系統地去談了。


姚仲達作 山仔瀨螭虎鈕方章


近年來「潘家軍」中,則以陳為新和陳強的螭虎鈕令筆者側目。


前者的特點是動態感強烈,開相、布局上很多脫胎明清印鈕的形制,造型飽滿有力,得古意又有新風。後者則是效法漢螭的路線,借用分色、取俏的手法來豐富螭虎的視覺效果,因此有時雖然所刻的螭虎多軀體扁薄一些,但並不因此顯得單薄。見此二君,也可見今後十年中,「羅源螭」的後勁了。


陳為新作 芙蓉石俏色螭虎穿環鈕

動態感強烈,骨相、開臉以及布局,脫胎清工


螭虎是一種裝飾性很強的命題,筆者曾經和不止一位雕刻師探討過螭虎的雕刻,也總結了一些想法,在此拋磚引玉,與諸君商榷:想刻好螭虎並不容易,雖然各人有各人的理解,但最關鍵的部分,還在於塑形。


純獸身的螭虎,因為姿勢的關係,下顎到前胸,再到前爪的輪廓把握相當重要。這一部分的雕造和把握,決定了造型的整體方向,頭、胸的角度決定了螭虎軀幹走勢,拿捏不好就像文章起了個壞頭,接下去的雕刻,就大打折扣了。而經典的螭虎造型,在這方面,一定是相當流暢、自然的。


田黃石螭虎鈕章

福建東南2014秋季藝術品拍賣會


S形身的螭虎,「生死關」則是脊骨和尾部的塑造。這兩處是展現力量感和穩定性的兩個要點,脊骨的弧度,尾巴卷出的幅度,都需要精確的估算,如果脊骨「跑刀」,刻的扭曲而無規則,大型就會「塌陷」,而倘若尾巴捲曲、甩動的不合理,過度誇張或僵硬,則會破壞整隻螭虎的平衡感。這種情形下,什麼靈巧、力量,也都談不上了。


當然,對於裝飾手法以及俏色分色的得當運用,也能夠給螭鈕加分。這一方面的運用見仁見智,太過個例化,以筆者的功力,尚未能夠三言兩語進行說明,只好暫時擱下,以待來日。


郭祥雄作 高山桃花洞石螭龍鈕章

福建東南2014秋季藝術品拍賣會


對於螭虎題材的器物鑑賞,在歷史傳承上有極高的地位,並且經過長時間的積累、變化,又延伸出了多種多樣的形制與形態,想要完滿達成這個命題,是對雕刻師功力的一種拷問,想要欣賞這個題材,也需要歷史與美學上的素養。


螭鈕雖多,但能玩到講究,刻到極致的人,在筆者看來,即願意稱您一聲「高手」了。



本文部分圖片來自集珍第十一屆藝交會,舉辦時間為7月28日-8月1日,可在文章底部點擊【閱讀原文】即可進入專場。




▼點擊【閱讀原文】進入頁面  下載集珍坊APP 

相關焦點

  • 螭虎寓意和傳說
    可見,關於「螭虎」的來源、樣貌,自古說法不一。較為常見的說法是螭虎是戰國之後玉器中常見的異獸,形體細長,看似多尾,有走獸的形態。古人崇尚螭虎。螭是古代傳說中的一種動物,屬蛟龍類。《說文·虫部》有釋:「螭,若龍而黃,北方謂之地螻。」
  • 螭虎之士·王者風範
    「 每個人都具有創造的潛能再小的手藝也有自己的價值讓世界看見你無限可能 」螭虎是戰國之後玉器中常見的異獸,戰國晚期玉器上就有螭虎紋飾。漢以後,螭虎使用的更為廣泛。史書記載:初,漢高祖入關,得秦始皇藍田玉璽,螭虎紐。
  • 螭虎與龍,傻傻分不清!?
    螭虎(chī hǔ),是中國古代玉器上常見的異獸,民間也有蟠螭、螭虎、螭龍等幾種稱謂。
  • 螭虎在環中,你在我心中
    螭虎在環中,你在我心中壽山芙蓉石石性凝結脂潤,質地細膩、潤澤通靈,觀之紅、黃、白三色交融,其上一抹殷紅聚於章身右側,鮮豔斑斕,如日落時的晚霞般絢麗,見之使人眼前一亮;▲壽山芙蓉石-螭虎穿環印章:4.6*2.25*11.2cm  章體的大部則呈現出一種可人的淡蛋清色的明黃,給人一種溫柔的感覺;整章只在章底細觀,才可見到那豔紅
  • 卡薩談在RNG的心態,跟tes差別很大,因為小明不會放棄簡自豪
    前言:卡薩談RNG老隊友以及當時的心態,跟tes差別很大,因為自己喜歡不把ad當人的輔助,但是小明不會放棄簡自豪。
  • 人在至簡
    至簡平臺初初運作,知者不廣,投稿者少,少稿如同缺米,雖巧婦也難為之炊,魚便退之幕後,一邊燒磚工作忙,一邊行文米糧計。不是夢,簡稱夢。也曾是至簡群主。不是夢,醫生。生長於農家,自幼散漫,喜讀閒書。詩書山水夢,煙火諸般忙。著一身白裳的麗人運作著至簡,確實很有幾把刷子。她忙工作,兼家庭,編稿子夜半常起身,寫散記文風自靈動。
  • 2020軍隊文職歷史學專業知識:簡談文藝復興與啟蒙運動
    【導讀】華圖寧夏軍隊文職考試網同步未知發布:2020軍隊文職歷史學專業知識:簡談文藝復興與啟蒙運動,詳細信息請閱讀下文!代表作《十日談》批判宗教守舊思想,主張「幸福在人間」,被視為文藝復興的宣言。   (二)美術三傑   1.達·文西(1452-1519)   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最負盛名的美術家、雕塑家,被稱為「文藝復興時期最完美的代表人物」。壁畫《最後的晚餐》、祭壇畫《巖間聖母》和肖像畫《蒙娜麗莎》是他一生的三大傑作。
  • 《成為簡奧斯汀》:認清現實,但不屈服於現實
    文:海小溪《成為簡奧斯汀》這部經典影片,講述的是18世紀英國著名女作家簡奧斯汀不屈服於現實,如果不是自己想要的,寧願捨去也不勉強自己委屈求全的生活。在那個年代女人嫁一個有金錢、地位的男人才能體現她們的價值,只有嫁的好,她們才能過好這一生,否則將困苦渡日。簡奧斯汀出生在英格蘭鄉下叫漢普郡的地方,父親是位牧師,有一個哥哥、姐姐、弟弟。
  • 豪門天價前妻:兩年了,或許他已經放下了,簡沫還在傷神什麼呢?
    豪門天價前妻:兩年了,或許他已經放下了,簡沫還在傷神什麼呢?簡沫的精神狀態不是很好,於是剛剛便去洗了一個澡,這會兒從浴室出來,簡沫感覺明顯精神好了許多,但是她感覺身體依舊沒有力氣。這時候,她掏出手機,想著,梓霄就要回來了,還是發條簡訊給莜玥好了。
  • 「清華簡」再推新成果 八篇佚文首次公布
    昨天(11月20日),清華大學發布了「清華簡」最新研究成果,迄今所見抄成年代最早的方技類等文獻公布。「清華簡」是清華大學所藏戰國竹簡的簡稱,這些倖免於焚書坑儒的戰國竹簡,對先秦歷史、古文字學、古文獻學等的研究具有重要價值。
  • 經典電影——《簡·愛》
    幼小的簡寄養在舅父母家裡。舅父裡德先生去世後,簡過了10年受盡歧視和虐待的生活。一次,由於反抗表哥的毆打,簡被關進了紅房子。肉體上的痛苦和心靈上的屈辱和恐懼,使她大病了一場。    舅母把她視作眼中釘,並把她和自己的孩子隔離開來,從此,她與舅母的對抗更加公開和堅決了。以後,簡被送進了洛伍德孤兒院。
  • 瑪麗·簡·布萊姬傳記
    瑪麗·簡·布萊姬瑪麗·簡·布萊姬1971年1月11日出生於紐約布朗克斯區。當17歲的瑪麗·簡·布萊姬在卡拉OK廳唱歌的錄音引起了《上城唱片公司》的注意,該公司立即對她進行了合同。瑪麗·簡·布萊姬瑪麗·簡·布萊姬於1971年1月11日出生於紐約布朗克斯區,她的音樂贏得了數百萬歌迷的喜愛。但在成為一個成功的嘻哈歌手之前,瑪麗·簡·布萊姬經歷了一個充滿暴力、酒精和毒品的地獄般的童年。
  • 獨一無二的人生 | 簡·方達
    簡的父親亨利·方達是好萊塢影視演員和簡一樣靦腆而缺乏自信心簡直有過之而無不及簡的母親弗蘭西絲·西摩·布羅考(Frances Ford Seymour)是亨利」不允許妻子吃醋瓦蒂姆還操縱了簡的事業他讓簡出演情色科幻片《太空英雌芭芭麗娜》正是在拍這部電影時簡發現自己懷上了瓦蒂姆的孩子
  • 蜘蛛俠與瑪麗簡的悽美愛情
    我最喜歡的蜘蛛俠動畫就是95版的蜘蛛俠動畫了,整部動畫中讓我最印象深刻的就是彼得與瑪麗簡的愛情,今天讓我聊聊他們的愛情吧,蜘蛛俠彼得.帕克與瑪麗簡的愛情並不是一帆風順的,他們經歷過很多困難,但彼得.帕克與瑪麗簡最終還是在一起了。他們共同走問了婚禮的殿堂。
  • 《致所有我曾愛過的男孩2》我的真實經歷,其實和拉拉簡很像。
    拉拉簡的感受我真的懂,和初戀男友談的時候,他的初戀女友和我是同班同學,也算是個朋友,每次那個女生一來,我就習慣性的想躲到一邊,不是自卑,那種感覺就好像我搶了朋友的男朋友一樣,初戀的很多第一次都是和那個女生在一起的,包括初吻,但我的第一次都是和初戀的,那種感覺就覺得自己很吃虧,哈哈哈哈。最關鍵的是,他曾經為了那個女生和別人打架,把自己的頭都打破了。
  • 今日推薦:《七根兇簡》
    《七根兇簡》作者:尾魚文案:傳說中,周王室衰微,大德之人老子決意退隱,騎青牛過函谷關。
  • 羅志祥自曝復出時間表,簡愷樂出事後被解約,待業在家不敢出門
    拋開周揚青這9年來所受的傷害不談,光就「豬揚分手」事件來看,她無疑是最大的贏家。通過此次事件不僅大幅提高了周揚青服裝店的銷量,還使得她的弱者形象得到同情。成名之後的周揚青受邀參加了幾檔綜藝節目,實現了從網紅到明星的跨越。
  • 《七根兇簡》之完整版劇透
    他們的存在和使命就是封印七根兇簡。七根兇簡實則是七道戾氣、七道不詳之氣。(插嘴,如果這是篇玄幻文,我覺得任其發展最後會修成一堆獠……)這七道戾氣在春秋時期,被老子過函谷關的時候用鳳凰鸞扣封印在簡裡,始稱七根兇簡!但是天長日久,總會有意外,七根兇簡總會被重啟。所以老子留下一堆的提示,不斷地讓後人組隊配合鳳凰鸞扣來再次封印它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