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玉案 · 元夕
辛棄疾(宋)
東風夜放花千樹。
更吹落、星如雨。
寶馬雕車香滿路。
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蛾兒雪柳黃金縷。
笑語盈盈暗香去。
眾裡尋他千百度。
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古琴套曲《袍修羅蘭》創作後記
—— 成公亮
「風是一種氣息,一種呼吸」——愚溪先生這麼說。「人們真正喜歡的是微風,微風吹動,枝葉婆娑,落葉繽紛,是大自然的美好音樂」——愚溪先生又說。
深秋的校園,血紅的杉樹葉已積滿地上,樹上的葉子還很多,只要有風吹過,它們還不斷地飄落下來。每天夕陽西下之前,便有兩位拄著拐杖的老人來到這裡枯井臺邊。他們拂去石頭上的杉樹葉,坐了下來。從井臺東面小路走過去時,會看到微風吹動老人的銀髮,在逆光中抖動著,象在發光,特別顯眼。半小時,一小時,一小時半...可能他們偶爾說些話,但我從未看見他們交談過。坐到一定時候,其中一人便說:「不早了,回去吧。」——這是十年以前的情景。兩位老人便是我的父母,十年來他們先後故去了。這麼長時間坐著不說話,他們在想些什麼呢?我常常這樣問自己。
有一天傍晚時分,我也坐在枯井邊,靜靜觀看周圍的深秋景色,風吹下來的杉樹葉照樣鋪滿枯黃的草地、路邊、井臺上。這時,微風吹來,很舒服。我看著沙沙作響的杉樹和被夕陽照紅了的雲彩,回顧起以往的日子:從童年無憂無慮的嬉戲到為衣食辛勞的中年,現在又到了精神疲憊的老年,一件件大事小事,人情世故...我突然感覺,十年前父母坐在這裡也是想的這些吧。
風吹過人的一生,一代又一代,風永遠撫摸著人,人也在風中祈願未來的快樂和安寧,無論還有多少歲月。我寫的《風》就是我的呼吸,我的生活感受和所追求的那種真切細深的人情味。
《風》是用非常傳統的古琴語言來寫的,這種傳統的特點即是散文那樣長短交錯的樂句結構、不均衡律動的自由節奏;並通過按弦的左手以「吟猱綽注」「上下進復」等手法形成一種「吟詠」式的旋律。這種旋律有著中國文人音樂中最為精彩的「韻味」,雋永的韻味常常使人一唱三嘆,感慨萬千。
成公亮先生介紹
成公亮先後師承梅庵派大師劉景韶和廣陵派大師張子謙,在演奏技法上更多地繼承了廣陵琴派的風格,這個琴派具有三百年的歷史,善於變換指法。運用這些指法,成公亮把聲音處理得細膩豐富,充分表達內心的情感。
「秋籟」是一張音色柔和的琴,你在聽秋籟時,琴弦發出的聲音,手指在琴弦上滑動的聲音,甚至成公亮隨著旋律起伏呼吸聲,共同構成了完整的音樂,這時你會很真切地感覺到他彈的琴是活生生的。日本當代哲人加滕周一的評價指出了這一特色:他認為成公亮的琴表現了「內心情感的極致」。
攝影作品 正版授權發布
粉絲福利
根據留言者隨機抽出一位,贈送古琴專輯一張,獲獎者我們會在後臺留言回復您,到時請與客服微信聯繫。
琴簫合奏《枉凝眉》懷舊金曲,百聽不厭
一曲古琴《神人暢》人神共舞,其樂融融
一曲古琴《開悟》禪音入耳,凡心沉澱
琴曲欣賞《流觴》天朗氣清,惠風和暢
一曲古琴《韋編三絕》演繹孔子人生,盡享讀書之樂
一曲古琴《梅梢月》一份恬靜淡然,一份清透高雅
一曲古琴《袍修羅蘭 水》向善如水,上善若水
一曲古琴版《刀劍如夢》誰與我生死與共
穀雨 | 賞一曲《流水》追隨古琴聲,縹緲閒雲中
一曲古琴版《鐵血丹心》懷舊金曲,滿滿回憶
傳承古琴藝術 弘揚傳統文化
客服微信號:guqin7100 客服電話:18012137031
長按識別二維碼
添加七弦古琴網 陳老師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