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魚奶爸日記原創,歡迎個人分享與轉發
在萬眾一心抗擊疫情的期間,新生兒的誕生,也為整個社會增添了不少喜氣和生機。最近比較引人關注的是,豐縣一對90後父母喜提千金。
這4朵小金花的誕生,讓產房裡的所有人都欣喜異常。不過她們來到這個世界之前,可經歷了些坎坷。
據了解,這位準媽媽本身患有多囊卵巢綜合症,孕育難度本就比普通人大一些,又懷上四胞胎。當時醫生都建議他們到南京或上海的大醫院減胎,但準爸爸擔心會對妻子身體造成傷害,何況在南京和上海也沒有熟人,還是順其自然了。
又由於準媽媽的身材比較嬌小,還患有妊娠期糖尿病,因而在醫院住院保胎過兩次。
懷孕32周時出現早產跡象,又存在許多風險,因而需要提前進行剖宮引產,這四胞胎千金的出生可謂是克服了重重險阻。
而且,老大和老二有羊水汙染的情況,肺功能也尚未發育成熟,因此只是讓父母看了一眼就被送進了重症監護室。
四胞胎的取名故事
孩子們出生後,婦產科主任給他們起了小名,分別為綻綻」、「伊伊」、「欣欣」、「莘莘」,連起來讀就是「戰疫新生」。
後來在網友的集思廣益中,取的大名為「祖伊」、「果兒」、「嘉珊」、「佑思」,首字連起來就是「祖國加油!」尾字連起來為「一二三四」,也方便區分。
大名和小名連在一起也很通順,為「戰疫新生,祖國加油!」
這樣的取名,引得網友們直呼感動,紛紛稱:有心了,這名字很硬核,估計重名的很少吧。
不得不承認,這4個名字起的確實很妙,寓意特別又好聽好看。
其實從得知懷孕的那一刻起,除了孕期的各種困擾之外,取名這件事也讓不少父母頭疼,想取個好名字可不簡單。
給孩子取名,家長要注意些什麼?
1)讀起來朗朗上口
名字的最多用途,除了書寫在紙上之外,就是被他人喊出口了。
一個好名字讀起來朗朗上口,別人叫起來不拗口,也會讓孩子的生活方便一些。
當然對於部分使用方言的地區來說,給孩子取名,除了考慮普通話之外,也要確定用方言讀起來不奇怪,否則可能會出現尷尬。
2)注意諧音
很多名字乍一聽沒什麼問題,但連上姓或倒起來讀,就會有諧音,使人聯想起一些不好的名詞。
這樣一來,孩子上學時就很可能被他人取外號,對心理本就未成熟的他們來說,是一種莫大傷害,甚至可能發展為自卑型人格。
3)避免生僻字
有的父母為了給孩子起個名字,看起來高端大氣上檔次,會專門挑字典裡那些生僻字。
事實上這樣做極為不妥,一來孩子的同學、老師以及以後的同事若不認識,容易造成尷尬,一定程度上影響人際發展;二來現在網上辦公都採用電腦輸入,若字庫裡沒有收錄,很可能會影響到孩子上學籍、考試、購票的重大事務。
4)避免爛大街
看瑪麗蘇小說的那批80後、90後已經長大了,因此現在很多孩子的名字都出現了同質化的現象。
尤其是梓、軒(萱)、晴等各類高頻字,都被父母們用到名字中,一個班可能有好幾個,讀起來都感覺滿是尷尬。
5)避免多音字
漢字系統博大精深,很多字會存在多種發音。
如果把這樣的字用在孩子的名字中,很可能導致他人喊名字時讀錯,造成尷尬。
給孩子取名字最重要的是寓意好、讀起來不至於讓人聯想,有時簡簡單單反倒讓人眼前一亮。如果自己給孩子取名字實在困擾,集思廣益會有更多好選擇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