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上市公司「聯姻」不成怎麼辦?這家公司選擇了獨立IPO。
近日,上交所官網顯示,成都國光電氣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國光電氣」)遞交了申報稿,擬申請在科創板上市,保薦機構為中信證券。
IPO日報注意到,屬於軍工行業的國光電氣客戶較為集中,且曾被上市公司航錦科技列為收購對象,但最終收購事宜最終未能成行。
客戶較為集中
據介紹,國光電氣主要從事微波器件的研製生產,產品主要應用於國防軍事領域,適用於彈載、機載、艦載、車載等多種武器平臺。
那麼,什麼是微波器件呢?
記者從公開信息了解到,微波器件是指工作在微波波段(頻率為300~300000兆赫)的器件,按其功能可分為微波振蕩器(微波源)、功率放大器、混頻器、檢波器、微波天線、微波傳輸線等。(註:通過電路設計,可將這些器件組合成各種有特定功能的微波電路,例如,利用這些器件組裝成發射機、接收機、天線系統、顯示器等,用於雷達、電子戰系統和通信系統等電子裝備。)
截至招股書籤署日,公司的控股股東為新餘環亞,實際控制人為張亞、周文梅夫婦。新餘環亞持有公司67.72%股份,張亞、周文梅分別持有新餘環亞80%、20%的股權。
根據申報稿,2017年-2019年及2020年上半年,國光電氣實現營業收入2.43億元、3億元、3.51億元、2.08億元,歸屬於母公司股東淨利潤為2434.95萬元、1928.49萬元、4207.27萬元、4590.63萬元。其中,微波器件給公司貢獻了絕對的收入,在總收入中佔比始終在70%以上。
IPO日報注意到,國光電氣具有明顯的客戶集中特徵。
報告期內,公司前五大客戶銷售額佔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65%、59.33%、70.23%、 85.29%,佔比較高且逐年上升。
國光電氣指出,武器裝備的最終用戶為軍方,而軍方的直接供應商主要為各大軍工集團,其餘的涉軍企業則主要為各大軍工集團提供配套供應。由於各大軍工集團業務的側重領域不同,導致相應領域的配套企業銷售集中度較高。
曾被收購未果
就在此次IPO之前,國光電氣還曾獲得過上市公司航錦科技的青睞。
2019年6月,航錦科技(全稱「航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公告稱,公司將通過發行股份及支付現金購買國光電氣98%的股權等標的資產。
收購的同時,交易對方,也就是國光電氣的控股股東新餘環亞作出了業績承諾,國光電氣在2019年至2021年期間各年度實現的合併報表中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扣非後淨利潤分別不低於8000萬元、1億元、1.25億元(三年合計淨利潤為3.05億元)。
不過,上述收購進行了不到半年便宣布「告吹」。2019年11月,航錦科技表示因籌劃發行股份購買資產事項存不確定性,決定終止此次重大資產重組事項。
被上市公司收購未果後,國光電氣轉而選擇了IPO。四川證監局官網顯示,國光電氣於2020年8月進行了輔導備案,一個月後便完成了輔導工作。
此外,目前國光電氣仍有自然人股東處於失聯狀態。
截至招股書籤署日,公司尚有56名自然人股東處於失聯狀態,合計持股比例為0.48%。至於失聯原因,國光電氣解釋稱,由於公司歷史沿革久遠,部分股東去世,部分股東從發行人離職、退休後未與公司聯繫且居住地發生變遷等各種原因,公司無法聯繫到歷史上全部自然人股東。
那麼,上述情況是否會影響公司的IPO審核進程?
一位業內人士對IPO日報表示,上述失聯股東因其所持有的股份較少,故而對公司合規審議通過的結果影響不大。
(文章來源:IPO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