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法制日報】;
「第一期的低保領到了嗎?」
「領到了,有2600元,真是太感謝你們了。」
近日,家住福建省泉州市豐澤區東星社區的吳女士家裡來了一批「特殊客人」。這些人中有泉州市豐澤區人民檢察院的檢察官,也有豐澤區政法委、東星社區的工作人員。他們提著油米和學習用品,與吳女士聊工作、聊生活,還與孩子們一起捏橡皮泥、畫畫,其樂融融。
吳女士9歲的女兒小米(化名)是一起刑事案件的被害人。去年6月,豐澤區檢察院在辦理這起刑事案件時發現,包括被害人小米在內的四個兄弟姐妹生活情況令人震驚。
「他們年齡介於3歲至9歲之間,無出生證明、戶口,未上學接受教育且極少與外界接觸。而他們的父親因觸犯法律受到了懲處,母親暫無經濟收入,家庭生活極其窘困。」經辦這起案件的豐澤區人民檢察院第五檢察部主任丁小錚介紹說。
如何救助這些年幼的孩子,讓他們過上正常的孩童生活?成了壓在檢察官們胸口的一塊巨石。
經多方走訪後,豐澤檢察院積極撰寫綜合救助建議,在區委政法委的支持下,包括公安、民政、婦聯、教育等15個部門在內的「豐澤區未成年人保護聯盟」召開專題會議,針對4名未成年人的「心理幹預」「入戶」「就學」「經濟救助」「低保」等多項問題進行研究,形成7條救助措施,並落實後續協作,切實幫助4名未成年人擺脫困境。
在入戶就學問題上,豐澤檢察院協調公安分局、區衛健局通過親子鑑定等途徑,合法合理解決4名未成年人戶口問題,協調區教育局將兩名應接受義務教育的適齡兒童就近入讀小學一年級,安排另外兩名未成年人就近入讀幼兒園,戶口和就學問題均在去年9月1日前順利完成,確保孩子們得以及時接受教育。
在經濟救助上,檢察機關依法快速啟動司法救助程序,為吳女士一家率先發放了1萬元司法救助金,並協調公安、民政等部門,將被害人母親吳某戶口遷至本區,由區民政局為其發放1萬元臨時救助金,並啟動低保辦理程序,於今年5月得以落實,吳女士一家每月可領取低保金2600元,日常生活方面得到較好保障。
此外,豐澤檢察院還依託其設立的「豐澤區司法社會服務中心」「雨後陽光工作室」,聘請專業心理諮詢師對小米一家開展心理輔導,幫助孩子們走出陰影。
由此,持續近一年的全方位司法救助在「未檢聯盟」的齊心協力下告一段落,原本受害的小米一家宛若重生。而這也只是豐澤區檢察院打造「雨後陽光」升級版,護航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的一個小小縮影。
據了解,豐澤檢察院立足未成年人司法保護職能,結合落實最高檢「一號檢察建議」,推動建立的「雨後陽光」未檢幫教機制獲評2018年度福建省學雷鋒「最佳志願服務項目」,86名「迷途」的少年、上百個破碎的家庭因此受益,12名因案休學的未成年人重返校園、15名幫教對象到幫教企業上班,且無一重新犯罪。
「我們將在健全完善關愛救助機制的基礎上,進一步發揮未成年人保護聯盟、幫教觀護基地的運用效果,讓『花朵』們在檢察機關的呵護下健康茁壯成長。」豐澤區檢察院檢察長許金約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