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26年,後金大汗努爾哈赤病逝,皇太極在女真貴族的支持下繼承汗位。說實話,皇太極接過來的這攤子不好弄,形式對後金來說並不樂觀,用內憂外患來形容也不過分。
皇太極即位的時候,自身的權威不夠,還得與其他三大貝勒一起主政,內部八旗只認旗主,對於皇太極這個大汗認可度並不夠。蒙古人那邊首鼠兩端,特別是在努爾哈赤剛去世的這個節點上,蒙古人除了科爾沁以外,其他部落並不看好後金。旁邊的朝鮮更是明朝的死忠,雖然戰鬥力不行,但是卻也能造成一定的威脅,袁崇煥構築的寧遠防線又打不過,背後還有個毛文龍時不時的過來偷襲一下。整個後金的發展已經進入了一個瓶頸,可以說是陷入了四戰之地。
並且後金此時國內的局勢並不穩定,因為努爾哈赤晚期殘酷的民族政策,遼東漢人不是逃亡,就是搞暴動,剩下的那些只能編為奴隸進行使用,成片的田地荒蕪沒有人耕種。可以說後金內部的問題很多,政治上最高權力被四大貝勒瓜分,軍事上依然保留有部落的習氣,只認旗主不認大汗,經濟和農業上因為漢人大量的逃亡和被屠殺處於崩潰的邊緣,外部陷入明朝、蒙古、朝鮮的包圍之中。可以說如果換成其他人,後金可能就直接嗝屁了。
當皇太極就是皇太極,針對國內的情況,首先遠徵朝鮮,解除朝鮮和東江鎮這兩個後顧之憂,然後帶著還附和自己的蒙古人殺入關內,搶了大量的人口和金銀,並且在這次入寇中還使用反間計讓崇禎殺了袁崇煥,又除掉一個大敵。通過這一系列操作,皇太極不但樹立了自己這個大汗的威信,還成功逼迫朝鮮結盟,並且還給蒙古人樹立了個榜樣,那就是跟著自己打到關內能吃肉(說白了就能搶錢搶女人),此時的蒙古就是四分五裂的,部分蒙古部落開始歸附後金,而林丹汗因為打不過皇太極,只能不斷的向西逃竄,但沒有多久自己就病死了,讓林丹汗萬萬沒有想到的是,自己一死,他的媳婦、孩子們就帶著部眾投奔了皇太極,由此蒙古這塊威脅也解除了。
通過一系列的軍事行動,皇太極的威信已經初步樹立,這時皇太極就開始著手解決後金內部的問題。首先在政治上以阿敏棄守永平、遵化等四城為由,廢除其貝勒身份,並終身囚禁。後又以&34;為由革去了莽古爾泰貝勒身份,並且以謀反為由誅殺了莽古爾泰全家,將莽古爾泰原領的正藍旗交到了豪格手中,由此皇太極掌控了八旗中的三旗,對於多爾袞、多鐸兄弟拉攏,皇太極的勢力逐步壓倒了其他後金貴族,逐步將權力集中到大汗手中,代善面對這種情況不得已主動提出撤銷四大貝勒並座的形式,從此皇太極取得了大汗獨尊的地位。
在經濟上,皇太極廢除了漢人和女真人合戶的政策,恢復遼東漢人的自由民身份,並給予土地讓其耕種,並且通過對關內的擄掠,解決了遼東的用人荒和經濟危機(這點必須得說晉商這些人太損了,拿著沾血的銀子也不怕有報應)。
隨著皇太極的對內改革,後金的實力急劇上升,於1636年正式建國號&34;,登基稱帝,並且依照明朝制度設立六部,並且以朝鮮背盟為由,再次入侵朝鮮,逼迫朝鮮向清朝臣服。
1640年,皇太極發動松錦之戰,在這場戰爭中,皇太極圍點打援,明朝十三萬大軍幾乎全軍覆沒,整個遼東自此僅剩吳三桂還守在山海關,從此明朝再也無實力與滿清抗衡。
然而就如同上天要故意開一個玩笑似的,1643年皇太極猝死於盛京,僅僅一年之後,八旗就在多爾袞的帶領下正式入關,開始了統一天下的進程。
皇太極的存在就像是給自己兒子鋪路一樣,他親手將後金由部落的形式改成了清朝的封建集權國家,親手打破了外部環境的封鎖,並將明朝最大的野戰集團給摧毀,確立了清朝對明朝的絕對優勢,為清王朝能入主中原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但就在要入鼎中原的前夕,皇太極卻病逝而亡,只能說是天不假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