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你們有沒有聽家裡的長輩說過,地上的東西不要亂撿,尤其是紅包。
在很多地區都有這樣一種民俗,家中單身的女子如果早逝,家人依然會幫他找對象,安排婚嫁。
死者的家屬會在地上放置紅包,紅包裡裝有現金、紙錢、死者的頭髮、指甲還有生辰八字等等。如果路過的男子看到,並且將紅包撿起,躲在路邊的死者家人就會突然竄出來說:「恭喜姑爺!」
如果男子拒絕為死去的女子負責的話,可能就會給他帶來厄運。
冥婚
冥婚,也叫陰婚、鬼婚或者冥配,最早可以追溯到殷商時期。
1936年,考古學家在河南安陽殷墟發現了17000多塊甲骨,幾乎全部都來自商王武丁一朝。隨著對這些甲骨的研究,一個動人的愛情故事躍然紙上。
甲骨中反覆提到了一個女人名叫「婦好」。
其中一條卜辭是「婦好先共人與龐」,意思是戰爭前婦好曾經在一個叫龐的地方徵兵,還有一條卜辭說,婦好率領三千兵馬與萬人王軍匯合,出徵遠方。
婦好是中國史上有記載的第一位女將軍,能徵善戰、貌若天仙,甚至還有自己的封地。不僅如此,婦好還是商朝第23位帝王武丁的第一任皇后。
武丁是商朝最有作為的君主之一,體恤民情,重用賢士。
武丁與婦好郎情妾意,神仙眷侶,在武丁一朝的甲骨文中有足足兩百多塊全部是用來記錄婦好的。從婦好和武丁一起徵戰四方到夫妻二人之間的瑣事,再到孕育子嗣,甚至連婦好牙痛也被記錄了下來。
用甲骨文來秀恩愛,可謂是撒狗糧的最高境界。
可奈何連年的徵戰讓婦好的身體疾病纏身,30多歲的時候婦好就撒手人寰了。
婦好去世之後,武丁悲痛萬分。
可事情沒有那麼簡單,考古學家在甲骨文上還發現這樣一條卜辭「貞,婦好有娶」。
翻譯成白話就是,武丁佔卜,急切的詢問祖先,婦好再嫁了嗎?
而「貞,婦好有娶」這句話出現了三次,也就是說,武丁給婦好安排了三次冥婚,分別把她嫁給了大甲、成湯和祖乙三位商朝的先祖。
可是武丁為什麼要這麼做呢?
商朝人信鬼神,崇尚祖先,重視佔卜,他們認為祖先的神靈依然會主宰著世間的一切。考古學家們認為可能正是因為武丁對於婦好的這種特殊感情,又或者是武丁對婦好的離去難以釋懷,所以才為婦好安排了冥婚,希望已經逝去的商朝先祖可以在陰間庇佑婦好。
自古以來中國就有孤陰不生、孤陽不長的說法,陰陽交融也常常被用來形容男女之事,而古人對陰陽交融的執著連傳說中的神仙都無法避免。
女媧造人這一廣為流傳的神話故事大家應該都聽說過,但你們不一定聽說過這個版本,在唐代李亢所寫的《獨異志》中說到,天地初開之時,伏羲和女媧是住在崑崙山上的一對兄妹。
後來支撐天地的不周山倒塌,洪水四處泛濫,人類面臨滅頂之災。女媧用五彩石一通修補,終於將天修好,可是這時候大地上的人類已經基本滅絕。
為了人類的繁衍大業,二人來到崑崙山,決定佔卜問天。
他們各自點了一堆篝火,發願說,如果上天同意我們結為夫妻,就讓兩堆篝火合為一股吧。結果兩股煙真的奇蹟般的糾纏在了一起,兩人最終結為夫妻。但是為了避免尷尬,他們在做陰陽調和之事時會用扇子遮住對方的表情。
從女媧的傳說中,我們可以看出古人對陰陽調和、婚嫁之事的看重,就算是神仙也得把他們湊一對。
古人認為,如果未婚嫁的男女往生,對於家族來說是極其不吉利的,死者在陰間也會感到孤獨寂寞想要找個伴,於是就有了冥婚。總的來說,冥婚的發展可以分為四個階段,起源於殷商,發展於魏晉南北朝,興盛於隋唐五代,繼續發展於宋明元清。
西周時期,民眾廣泛受到了儒家思想的影響。周禮中有民文規定「禁遷葬者與嫁殤者」,所謂遷葬是指兩個已經死的人在生前不是夫妻,死後家人為了讓他們在陰間不孤單,也為了讓自家祖墳上不出現孤墳,於是就將兩人的墳墓遷到一處合葬。而嫁殤是指把未婚的女子嫁給已經死去的男子。
儘管周禮明文禁止,可是民間的冥婚從未斷絕過,到了魏晉南北朝時期,冥婚的記載更是越來越多,其原因是曹操為自己的兒子曹衝辦了場大型冥婚。
曹衝是曹操最為寵愛的小兒子,我們熟知的「曹衝稱象」的主人公就是他。可惜天妒英才,曹衝在13歲時就死於一場瘟疫。隨後曹操為曹衝辦了一場非常隆重的冥婚,把曹丕的夫人甄氏家的一位亡女配給了曹衝,將二人合葬。
到了唐宋時期,《太平廣記》中也記載了大量的冥婚故事,折射了那個時代冥婚的興盛。
其中有一則故事是這樣的:唐朝時期,有一名書生王乙進京趕考。剛到京城,他路過一戶大戶人家李氏莊,看到了一位年芳十五六歲的美麗小姐,一見傾心。
小姐也被王乙文質彬彬的書生氣所吸引,於是兩個人由丫鬟傳信,私定了終身,有時候還會晚上偷偷出來相約。
可是沒想到幾天之後,小姐生了一場大病,可能命不久矣。
在王乙赴考之前,小姐對王乙說道,如果我死了,你回來之後可以來我的墳前看一看,以慰藉我的亡靈。
不久之後,王乙得官東歸來到李氏莊,聽聞小姐真的已經死了王乙傷心痛哭。丫鬟帶著王乙來到王乙的墳前祭拜,可是沒想到這個時候,小姐的靈魂竟然從墳墓中走了出來,驚喜與悲痛之下王乙倒地猝死。隨後,王李二家見事已至此,就為兩人舉辦了冥婚。
這則故事突出了冥婚之中男女雙方的愛情,可是現實中,冥婚往往是強勢一方的強買強賣。
總的來說冥婚分為兩種,死人和死人之間的,死人和活人之間的。要是男女雙方有一方是死人,有一方是活人,那麼這事就不好辦了。
抱主成親
宋朝之後對女性的束縛進一步加強,有了一女不侍二夫的觀念。
如果男女雙方定下婚約,但行李成親之前男方不幸去世,女方也必須嫁入夫家為亡夫守節,這就是嫁殤,也叫做抱主成親。
成婚之日與正常婚禮不同的是,男方的家人會抱著男方的牌位走在迎親隊伍的最前面,回程時牌位則由女方包在胸前。
女方進門後,會脫去花冠喜服,換上孝衣,到廳堂拜天地。禮畢,將牌位供於宗祠之上,女方此生不能再嫁侍奉公婆至死。
這樣所謂的抱主成親無疑是有違人性的。
如果冥婚中死去一方是女性的話,男方就需要迎框歸葬,不同的是,男方在進行冥婚之後還是可以再娶的。
然而並不是所有給子女配冥婚的父母都是為了讓子女在死後不孤單,更多的是想著「鬼有所歸,乃不為厲」。
如果不給死去的未婚子女尋找另一半的話,他們就可能會化為厲鬼,影響家族的運勢。
甚至有些家族不惜藉助冥婚攀附權勢,鞏固家族的利益。結成冥婚之後,雙方父母就是親家了,這就形成了一種可共利用的社會關係。
冥婚背後的產業鏈
俗話說,有需求就會有買賣,隨著時間的推移,這個詭異的民俗冥婚演變成了一條無比骯髒的產業鏈。而這條產業鏈之龐大,超乎你我的想像。
上海大學文學系教授黃景春對冥婚這個課題已經研究超過十五年了。
從2003年起,黃景春教授走訪了山東、陝西、山西等多個冥婚習俗盛行的地區,深入了解駭人聽聞的屍體買賣行業的內幕。
山西陝西地區因為煤礦業發達,每一年有相當數量的男子因礦難而喪生,再加上如今男女比例嚴重失調,在這種情況下喪子的父母急於給兒子配冥婚,導致女性屍體的價格一路飆升。
據山西一帶的一位鬼媒人透露,90年代買一具女屍再加上辦一場冥婚,費用不過幾千塊人民幣。可如今,沒有個十五萬你連根骨頭都別想買到。
在2010年屍體黑市交易的高峰時期,一具剛死不久的新鮮女屍可以賣到30萬人民幣。
而屍體也是分等級的,可以用來被炒作的。
剛剛死去的叫做鮮屍,一般價格是最高的,往往八萬起跳。死去不久的叫做溼屍,一般在五到八萬之前。而死去有些年頭,甚至被重新挖出來的叫做乾屍,雖然價格便宜但也要上萬。
那些長相姣好,年齡、家庭、學歷都不錯的,剛剛死去的女性的遺體,簡直可以被賣上天價。甚至有些家庭會在女方徹底斷氣之前就開始競價,最後當然是價高者得。
在火葬盛行的今天,各類屍體仍是供不應求。正當渠道買不來貨,於是很多人就幹上了掘墳盜屍的勾當,甚至有甚者不惜殺人賣屍。
2016年,甘肅男子馬崇華殘害了兩名智力缺陷的女性,並以每人四萬元的價格出售給了需要配冥婚的人。
在過去,冥婚這個民俗可能還包含著一些對人性的關懷,可是如今完全被一些不法分子當成了斂財的工具。
試問那些為往生子女張羅冥婚的父母,你們真的願意讓一具來歷不明的屍體,甚至是一個無辜冤死的人,永遠躺在自己的孩子身邊嗎?
對於逝者來說,生前被七大姑八大姨逼婚,死後還要與一個陌生人長眠,他們真的能得到安寧嗎?真可謂世界上沒有比冥婚更可怕的逼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