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947攜手百位音樂家領跑「貝多芬誕辰日」:16小時馬拉松音樂會獻耳畔盛宴,中國視角解讀「樂聖」人文精神

2021-02-25 經典947

今年恰逢偉大的作曲家貝多芬誕辰250周年,上海人民廣播電臺經典947聯合阿基米德APP、話匣子FM,於12月16日貝多芬誕辰紀念日當天8:00至24:00,向全球同步直播《貝多芬在中國——紀念貝多芬誕辰250周年16小時馬拉松音樂會》,以「嘉賓訪談+現場演奏+音視頻賞析」的形式,從音樂家、學者、樂評人、策劃人、樂迷等多個視角,全方位展現貝多芬的音樂力量及人文力量,並以此為契機,看古典音樂在中國的普及發展,看中外文化交流的最新碩果,看中國音樂力量的崛起。

 

此次馬拉松音樂會由百位海內外優秀音樂家強強聯手,60首音樂會曲目和50段珍貴音視頻史料,幾乎囊括貝多芬一生所有創作體裁;行業專家多維度探尋貝多芬力量之源,共話樂壇盛世;眾多中外名家名團通過視頻進行跨時空對話,演繹經典。

 

馬拉松音樂會在享有「亞洲第一棚」之稱的上海廣播大廈200平錄音棚舉行,得天獨厚的聲學條件為優質的現場演奏效果保駕護航。百年鋼琴品牌施坦威帶來最新「黑科技」——SPIRIO | r新悅高解析度自動演奏鋼琴,其錄製和回放功能可百分百重現藝術家現場演奏的效果,記錄傳承大師經典之聲,並收錄至SPIRIO新悅曲目庫,讓音樂愛好者們感受音樂家現場演奏的激情和魅力。吳氏策劃、環球唱片為音樂會提供音視頻版權支持。

16小時的直播中,經典947主持人虞莉婭、馬辰,王平,周婕,洪韻與嘉賓趙晨曦輪番搭檔上陣,帶領網友聽眾全方位、多角度走進貝多芬的音樂世界。阿基米德、話匣子、百視通IPTV、OTT、BesTV app、澎湃新聞、看看新聞、嗶哩嗶哩彈幕網、騰訊看點直播等網絡音視頻平臺,同步直播呈現這場馬拉松音樂會。

貝多芬於1770年12月16日出生於德國小城波恩,本次馬拉松音樂會便以波恩為起點。在如今的波恩,研究中心、博物館等紛紛建成,為探究這位「樂聖」提供了豐富的史料。

上海大學音樂學院院長、教授、星期廣播音樂會主持人王勇連續四小時坐鎮直播間,作為德國國家學術交流委員會學者、首位中德聯培音樂學博士的他,帶領大家深入德國,重走貝多芬的成長之路。貝多芬的父親希望貝多芬能在音樂上有一定成就,而晚熟的貝多芬在13、14歲才展現出對音樂的喜愛和才華。波恩時期,貝多芬還在往演奏者的身份上努力,即使是創作,也是中小型的創作,並沒有作品被出版,很多手稿現在還有待考證。

為了接受更多名人的指導,貝多芬17歲離開波恩前往維也納。王勇打了個比方:「貝多芬對音樂的學習,波恩時期可理解為是在'普通藝校',而在維也納則是到了著名高校。」同時,王勇還從一名音樂廣播主持人的角度,與第一板塊的主持人虞莉婭、馬辰一起,回顧貝多芬的音樂是如何通過廣播,引領一代代人踏入古典音樂大門的故事。

除此之外,豎琴演奏家陳妤穎、古典吉他演奏家範曄、長笛演奏家富足還兩兩搭檔,帶來多首貝多芬作品的小眾樂器改編版,在音樂中漫遊德奧。

貝多芬伴隨著一代中國音樂人的成長,在貝多芬紀念年之際,中國音樂家們也交出了一份答卷。


曾在貝多芬「第二故鄉」維也納求學的指揮家張亮,深得德奧作品精髓,於今年發行了他執棒上海愛樂樂團現場灌錄的《貝多芬交響曲全集》。張亮表示:「這個現場錄製於兩年前,當時我將近40歲,指揮生涯即將進入一個新的階段。這九部交響樂我全部都是背譜指揮,面前沒有譜子,能和樂團真正地融合在一起。」本次直播中,張亮分享了在音樂之都維也納的學習生活以及這些經歷所帶給他的音樂上的轉變和感悟。

貝多芬把後天失聰的絕望變成了希望,從第三交響曲開始,他的作品愈發展現出與命運頑強抗爭的精神。第九交響曲加入大合唱,用現在的話來說,展現了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主題。張亮最想介紹給大家的是貝多芬的第六交響曲:「不同於激烈的交響樂作品,貝多芬在失聰後,腦海中時常浮現出奧地利靜謐的鄉間風光,滿眼碧綠、婉轉鳥鳴,去過那兒的人,再聽《第六交響曲『田園』》,都能感受到貝多芬的功力。」

指揮張誠傑曾在德國留學七年,師從於已故指揮大師、貝多芬的權威詮釋者庫特·馬舒爾,在不斷歷練中成長為獨當一面的指揮家。離開德國七年之後,張誠傑故地重遊並找到老師「回爐」學習,獲得了許多樂隊實踐的機會。在實踐過程中,張誠傑發現自己自己駕馭德國樂團的感覺和讀書時完全不同:「我可以更從容地和老師更深層次地溝通音樂。在遊歷的過程中從德國樂團身上吸收到新的養分,同時我的狀態也能融入樂團,我們可以一起享受音樂。」

貝多芬歌劇《費德裡奧》 作品72

第一幕詠嘆調: 「噢,假如我們在一起」

女高音:宋倩 鋼琴:張誠傑

通過這次回歸,張誠傑希望在未來能夠帶領中國樂團演繹最純正的貝多芬風格:「指揮和演繹貝多芬作品的時候,一定要像他創作作品時一樣嚴謹和精確,不斷推翻、不斷更新,精益求精,把譜上每個記號都做到位。」

在前不久的一場星期廣播音樂會上,張誠傑執棒上海愛樂樂團,與鋼琴家江晨帶來了貝多芬《第四鋼琴協奏曲》,江晨也在直播中解讀了貝多芬的鋼琴奏鳴曲、鋼琴三重奏及聲樂作品,破譯貝多芬的音樂密碼,並與小提琴家紀堯姆(Guillaume Molko)、大提琴家潘龑帶來現場演奏。

今年12月底,音樂劇《貝多芬》中文版即將上演。該劇在2019年舉辦的K-Musical Road Show韓國音樂劇推介大賞中廣受好評,同年榮獲了韓國第八屆Yegreen音樂劇獎最佳音樂獎。

當代年輕人如何用新形式紀念貝多芬?大師的一生將如何在歌曲和戲劇中娓娓道來?音樂劇《貝多芬》從普通人貝多芬的視角,演繹其波瀾壯闊的一生,全新詮釋令人期待。此次直播中,《聲入人心》人氣選手賈凡、音樂劇演員崔恩爾、祝頌皓以及音樂總監李瑋捷親臨現場帶來音樂劇《貝多芬》電臺首秀,演繹劇中精彩唱段,讓音樂劇迷過一把「超前點播」的癮。

馬拉松音樂會的第二板塊聚焦貝多芬的音樂創作,經典947主持人王平、嘉賓趙晨曦與多位音樂學者展開對話,講述音樂背後的故事,以專業視角觀察「多面貝多芬」

上海音樂學院教授、音樂學系主任王丹丹與上海音樂學院副研究員韓斌為大家解讀貝多芬的交響曲,分析他音樂中的英雄性和人性的那一面。貝多芬一生命運多舛,但內心卻住著一個英雄,他是較早用英雄性進行創作的古典作曲家,《第三交響曲》奠定了他的英雄氣質。

上海音樂學院教授伍維曦帶大家領略貝多芬室內樂的精彩。貝多芬中期與晚期的室內樂風格變化很大,晚期作品非常私密化,指向內心,更加「隨心所欲」,猶如喃喃自語的日記。比如《大賦格》,初聽也許感覺晦澀,卻像橄欖一般,越嚼越有風味。

同時,指揮家、鋼琴家張亮和上海愛樂樂團的兩位首席——大提琴家吳敏喆、小提琴家張潤崯共同帶來貝多芬的室內樂作品,鋼琴家江晨、周寧演繹貝多芬的四手聯彈曲目。

鋼琴奏鳴曲可謂貫穿了貝多芬的一生,囊括了他不同時期的創作特點。上海音樂學院教授鄒彥深度解讀貝多芬的鋼琴奏鳴曲:「鋼琴就是屬於貝多芬的樂器,特別是耳聾之後,貝多芬通過和鋼琴的交流感受音樂的存在。貝多芬把很多最好的作品都留給了鋼琴奏鳴曲。如果說交響曲是貝多芬面向大眾的窗口,弦樂四重奏是精英的體裁,鋼琴則是他個人化的樂器,是他精神的『自留地』。」鄒彥通過邊彈邊講的方式為觀眾庖丁解牛,講述貝多芬的鋼琴情緣,被網友譽為直播中的「音樂大師課」。

鋼琴家詹姆斯·布朗(James Brawn)也現場演繹了貝多芬的《E大調第30鋼琴奏鳴曲》。

本次特別直播還拾起了不少貝多芬作品中的「遺珠」,古典音樂電視節目製作人謝力昕和大家一起聆聽貝多芬的冷門作品、後人的改編作品:「冷門作品是走進『樂聖』一個更親密的視角,把他帶下高高的寶座,賦予他的音樂更多的人性、故事性以及更重要的當代性,讓他的作品在不同時代發出屬於這個時代的聲音,這也是很多貝多芬改編曲的思路。」

黑膠發燒友、《新民晚報》高級編輯沈次農就貝多芬作品的黑膠唱片和經典版本給出他的私人推薦:「我最喜歡的貝多芬黑膠唱片是《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目前已經收了二十多張。而交響音樂的第一次錄音選擇的是貝多芬《第五交響曲》,那是尼基什指揮1913年在柏林愛樂的錄音,這張黑膠我也有。」由這張黑膠轉錄而成的版本也在直播中播放,讓聽眾、網友們聆聽到107年前的經典留聲。

貝多芬與中國的淵源有百年之久。在此次直播中,音樂學者們也帶領大家從中國文化看「多面」貝多芬。

貝多芬最初「進入」中國,對當時中國的新生代知識分子的精神世界和藝術文化生活起到了引領作用,韓斌表示:「一代代人紀念貝多芬,是因為我們對歷史的研究在不斷演進。史實沒有變化,而我們的世界變了,再過50年,我們仍然可以紀念貝多芬。」

如今,貝多芬已經成為了一個符號,每一個聆聽者可以有自己心裡的貝多芬。對中國樂迷來說,貝多芬中期風格體現出的「通過不斷努力追求自我完善」的精神,以及晚期室內樂體現出的內省化的審美傾向,都越來越適應現在這個時代的精神需要。

伍維曦從中國的繪畫、詩歌作品出發,探尋貝多芬晚期作品與中國藝術作品的種種審美共通點。在伍維曦看來,貝多芬之所以是偉大的音樂家,是因為其作品除了表面的「美」,更多了思維與觀念上的高度,這一點和中國傳統文化也有共同之處:「從石濤的畫作上也能看到這種審美傾向——如同獨白一樣,不一定有明確的主題,卻有很強烈的人格力量。

貝多芬用音樂謳歌著博愛、力量和勇氣,面對逆境,他的「英雄主義」以及對生命本身的敬畏與敬重在今年尤其鼓舞人心,他的精神力量顯現於音樂,並把這種力量帶給了所有人。王丹丹結合當下的疫情,聊了聊隔離在家的人們如何體驗「貝多芬式的孤獨」:「貝多芬安於孤獨、享受孤獨。喧囂熱鬧中難出大師,英雄都是在孤獨中成長起來的。貝多芬的奮起抗爭告訴了我們,人在逆境中可以做些什麼。」

貝多芬的作品是很多人古典音樂普及路上的「敲門磚」,囊括了交響樂、室內樂、聲樂等多種音樂體裁,成為了不朽的經典。

近8小時的第三板塊由周婕、洪韻主持,近60位海內外優秀音樂家帶來貝多芬作品的純正演繹,將馬拉松音樂會推向高潮——鋼琴家柴瓊妍、李堅、彼得·託馬斯(Peter Tomasz)、萬捷旎、王魯、閆競舸、周希希、張勝量(牛牛)、左章奏響「熱情」、「暴風雨」、「黎明」、「狩獵」等多首貝多芬獨具代表性的鋼琴奏鳴曲、變奏曲和交響曲的鋼琴改編版。

小提琴家寧峰、大提琴家朱琳、鋼琴家左章、黃秋寧互相合作帶來貝多芬的鋼琴三重奏和小提琴奏鳴曲、大提琴奏鳴曲。

上海四重奏以及來自上海歌劇院交響樂團的三位首席——小提琴家張樂、中提琴家孫揚、大提琴家陳小龍帶來貝多芬的弦樂三重奏、弦樂四重奏作品的精選樂章。

男中音歌唱家周正中、女高音歌唱家許蕾、男高音李潤哲也與鋼琴家馮佳音、小提琴家廖希、大提琴家郭配垚合作,唱響貝多芬的藝術歌曲。

貝多芬音樂的全新器樂組合改編,也是馬拉松音樂會的亮點所在。

古典吉他演奏家楊雪霏搭檔鋼琴家左章,琵琶演奏家吳蠻搭檔豎琴演奏家茱莉·史密斯·菲利普斯(Julie Smith Phillips),中阮演奏家薛淼搭檔鋼琴家齊一多,古典吉他演奏家範曄搭檔豎琴演奏家陳妤穎,都不約而同地挑戰了貝多芬為曼陀林和古鋼琴而作的音樂作品。

從現在的資料看,貝多芬一生為曼陀林寫了至少六首作品,但只有四首流傳至今,分別是43a、43b、44a和44b,都是未標號的作品,且非常冷門,如今很少會上演。而在這一次的馬拉松音樂會上,這四首僅有的貝多芬曼陀林作品都通過樂器改編的方式被完整演繹。


鋼琴家張勝量(牛牛)、小提琴家黃蒙拉、口琴演奏家趙晨曦、長笛演奏家胡喆接力演繹《F大調第五小提琴奏鳴曲「春天」》。

張勝量(牛牛)表示:「從6歲第一次公開音樂會彈奏貝多芬後,他的音樂一直陪伴著我、啟發著我。貝多芬多元化的作品讓每個人都能從中獲得感動。希望今天的幾首作品能表達年輕人對貝多芬的致意。」

楊雪霏和黃蒙拉帶來藝術歌曲《阿德萊德》古典吉他與小提琴的改編版,拓寬了貝多芬作品在小眾樂器上改編的可能性

上海音樂學院教授陶辛從專業領域出發,深入淺出地為樂迷導賞,分享小眾樂器作品,探尋貝多芬音樂背後的「冷知識」。他著重推薦了貝多芬的《c小調主題及三十二首變奏曲》:「這首變奏曲旋律、情緒變化多,無論是否接觸過古典音樂,剛剛入門或是資深樂迷,都能讓人不斷跟隨它的變化分析音樂起伏,會有很多收穫。」

如今,當代的音樂家也通過自己的創作和演繹,為貝多芬的作品注入新的生命力,用獨特的方式紀念大師。

致力於演繹現當代作品的鋼琴家柴瓊妍帶來兩位美國作曲家致敬貝多芬的作品——安迪·秋保的《小品曲》和艾夫斯的《第二鋼琴奏鳴曲「康科德」》,帶領觀眾一同尋找當代作品中貝多芬音樂的蹤跡。

其中,《第二鋼琴奏鳴曲「康科德」》最短的第三樂章,描寫的是康科德鎮及阿爾科特一家的房子優美恬靜的環境,樂曲中就運用到了阿爾科特的小說《小婦人》中女主人公喜愛彈奏的貝多芬、華格納的音樂片斷。燃點人聲樂團用阿卡貝拉唱響以「歡樂頌」的曲調改編的歌曲《Joyful Joyful》。阿卡貝拉的起源可以追溯至中世紀,貝多芬的年代,無伴奏合唱的形式早就存在,但大師完全不為所動,從未寫過任何無伴奏合唱作品。但第九交響曲中的合唱部分又是如此精彩,令人不由地想要用現代的合唱方式去演繹經典。

如果貝多芬「穿越」來到21世紀的中國,作為一個充滿創造力、不斷迎接新挑戰的作曲大師,他一定會對現代人生活中的爵士樂、電子音樂充滿好奇,迫切想了解這些樂器設備和它的表現手法,開拓出更多音樂的可能性。

中國著名爵士音樂廠牌JZ Music旗下的籤約藝術家——爵士小號演奏家李曉川、爵士吉他演奏家張雄關和貝斯演奏家田欣通過即興創作淬鍊貝多芬音樂的爵士味道。

鋼琴家、先鋒電子音樂創作人朱林蕾帶來他根據貝多芬《f小調第二十三鋼琴奏鳴曲「熱情」》改編創作的電子音樂作品,他在這首原本的鋼琴奏鳴曲中添加了女高音聲部,並選用了一首德文詩作為歌詞,由女高音歌唱家許蕾演繹。

貝多芬可以說是20世紀上半葉中國接受度最高的音樂家,李叔同、魯迅兩大學者推崇貝多芬,並以貝多芬為起點,逐漸引入西方古典音樂,「樂聖」之稱也源於李叔同。

低男中音歌唱家沈洋帶來李叔同以貝多芬的曲填上詞寫成的學堂樂歌《眾生》、《乞命》,追溯貝多芬在中國的足跡。

1911年,上海公共樂隊首次演出了貝多芬《第三交響曲》末樂章,1936年,上海工部局樂隊進行了貝多芬《第九交響曲》的中國首演,這也是如今的上海交響樂團前身,這些珍貴的史料也見證了貝多芬音樂在中國的發端並不斷壯大。上海交響樂團團長周平與大家分享曾有「遠東第一團」美譽的上交作為亞洲歷史最悠久的交響樂團,與貝多芬之間的深厚淵源。

今年,上海的各個廳團、音樂家都為紀念「樂聖」卯足了勁,紛紛推出貝多芬紀念音樂會和貝多芬全集的系列演繹,上海大劇院總經理張笑丁、上海音樂廳總經理方靚、上海東方藝術中心節目總監劉愛華、上海人民廣播電臺公益事業部藝術總監沈舒強在第三板塊,從幕後策劃人的角度,講述「貝多芬在上海」的高光時刻

每到新年之際,去上海大劇院感受「貝九」已經成為了很多申城樂迷的習慣。「今年紀念貝多芬誕辰250周年,疫情之下,大劇院也沒有放棄」,上海大劇院總經理張笑丁表示。今年由許忠領銜,張昊辰攜上海歌劇院交響樂團演繹的貝多芬《第二鋼琴協奏曲》第一樂章的精彩片段也在直播中播出。

作為全國第一座專業音樂廳,上海音樂廳成立至今的90年裡,見證了無數中外音樂家和樂團的表演。通過上海音樂廳總經理方靚的介紹,我們了解到了2020年修繕之後的上海音樂廳,推出的貝多芬大展、貝多芬盲盒等一些列新動作,看到了更多年輕的創新力。

2017年3月30日-4月2日,指揮菲利普·喬丹執棒維也納交響樂團完整演繹「貝交全集」是上海東方藝術中心節目總監劉愛華印象中最轟動的一場關於貝多芬主題的音樂會,也是東方藝術中心運營16年來的「第一次」。不少觀眾從外地慕名而來,連聽數場,這其中也留下了專屬上海的聲音——《第九交響曲》由王瑾指導,上海音樂學院合唱團以德文演繹。

上海人民廣播電臺公益事業部藝術總監沈舒強認為,貝多芬之所以能成為幾百年來人們的音樂偶像,是因為其身上的創新精神。作為策劃者,他介紹了經典947在星期廣播音樂會、辰山草地廣播音樂節中曾經上演過的貝多芬作品和貝多芬主題音樂會,其中既有2007年至2008年「完全貝多芬」對貝多芬九部交響曲全集的呈現,也有年輕音樂家以自己的方式致敬貝多芬。今年的辰山草地廣播音樂節作為疫情後全世界第一個大規模的戶外音樂節,其5月31日的演出呈現了一場「貝多芬的音樂派對」,在抗擊疫情的關鍵時刻將音樂力量傳遞給全世界。

此外,活躍在美國的中國指揮家蔡金冬執棒巴德當代樂團,復刻歷史上第一支演繹貝多芬交響作品的中國人樂隊的編制,奏響貝多芬《第七交響曲》的實況也在節目中播出。

馬拉松音樂會的最後,上海交響樂團、杭州愛樂樂團、上海愛樂樂團、德國科隆西德廣播交響樂團接力演繹貝多芬的《d小調第九交響曲「合唱」》,再次以音樂的力量激蕩人心。

聽眾、網友評論

網友、聽眾們紛紛為經典947「貝多芬誕辰日」的特別策劃以及音樂家們的精彩演出、學者嘉賓們的精妙解讀點讚:「直播彈奏貝多芬,簡直牛得不行!」「希望多多開展此類直播,讓普通人能直觀地了解大師們的精彩人生」「從得知此項活動就天天期待,想像著各種場景和音樂的碰撞,今天如約而至,感覺太棒了!」,更有網友盛讚這臺馬拉松音樂會「就是貝多芬精神的體現」。

今年初,當疫情來襲時,上海人民廣播電臺經典947頻率以「世界地球日12小時音視頻特別直播」的獨特方式,用音樂溫暖世界,激勵人們共同抗擊疫情。隨後,經典947辰山草地廣播音樂節、辰山自然生活節先後亮相,給了眾多都市人一方身心休憩之地。

時至年末,經典947再度以「貝多芬在中國——紀念貝多芬誕辰250周年16小時馬拉松音樂會」為主題,再次以音樂的力量激蕩人心。2020年註定是不平凡的一年,我們攜手一起留下了很多值得驕傲的瞬間,2021年,上海廣播經典947將繼續用美妙的音樂陪伴我們的聽眾和用戶,繼續走好未來的路。

音樂會精彩瞬間記錄



相關焦點

  • 經典947攜手百位音樂家領跑「貝多芬誕辰日」:16小時馬拉松音樂會...
    今年恰逢偉大的作曲家貝多芬誕辰250周年,上海人民廣播電臺經典947聯合阿基米德APP、話匣子FM,於12月16日貝多芬誕辰紀念日當天8:00至24:00,向全球同步直播《貝多芬在中國——紀念貝多芬誕辰250周年16小時馬拉松音樂會》,以「嘉賓訪談+現場演奏+音視頻賞析」的形式,從音樂家、學者
  • 經典947攜手百位音樂家領跑「貝多芬誕辰日」:16小時馬拉松音樂會獻耳畔盛宴
    今年恰逢偉大的作曲家貝多芬誕辰250周年,上海人民廣播電臺經典947聯合阿基米德APP、話匣子FM,於12月16日貝多芬誕辰紀念日當天8:00至24:00,向全球同步直播《貝多芬在中國——紀念貝多芬誕辰250周年16小時馬拉松音樂會》,以「嘉賓訪談+現場演奏+音視頻賞析」的形式,從音樂家、學者、樂評人、策劃人、樂迷等多個視角,全方位展現貝多芬的音樂力量及人文力量,並以此為契機,看
  • 經典947攜手百位音樂家開創16小時馬拉松音樂會
    今年恰逢作曲家貝多芬誕辰250周年,上海人民廣播電臺經典947聯合阿基米德APP、話匣子FM,於12月16日貝多芬誕辰紀念日當天的08:00至24:00,向全球同步直播《貝多芬在中國——紀念貝多芬誕辰250周年16小時馬拉松音樂會》。
  • 貝多芬誕辰250年|貝多芬馬拉松,中國音樂家撐起一片天
    「這是與人類精神庫的連接。」「觸動心靈的好聽!呼吸都不自覺屏住了。」「經典就是經典,讓人舒服,讓人充實。」「今天的音樂大師課,滿足!」聽了「貝多芬在中國」馬拉松音樂會,觀眾紛紛發彈幕表示。 12月16日,貝多芬誕辰250周年紀念日當天,上海人民廣播電臺「經典947」頻率聯合阿基米德APP、話匣子FM,全球同步直播了「貝多芬在中國」馬拉松音樂會。
  • 紀念貝多芬,百位音樂家共「跑」16小時馬拉松音樂會
    今年恰逢作曲家貝多芬誕辰250周年,上海人民廣播電臺經典947聯合阿基米德APP、話匣子FM,將於12月16日貝多芬誕辰紀念日當天的08:00至24:00,向全球同步直播《貝多芬在中國——紀念貝多芬誕辰250周年16小時馬拉松音樂會》。
  • 百視通攜手經典947 16小時直播再現「完全貝多芬」
    (原標題:百視通攜手經典947 16小時直播再現「完全貝多芬」)
  • 百視通攜手經典947 16小時直播再現「完全貝多芬」_綜合_江西網絡...
    12月16日,貝多芬誕辰250周年紀念日當天,百視通攜手上海人民廣播電臺「經典947」頻率,以音、視頻直播的方式,向全球樂迷放送「貝多芬在中國」馬拉松音樂會。今年,世界各地都在用各種方式紀念樂聖的誕辰,疫情籠罩下的2020,全世界從未像當下這樣需要貝多芬的精神鼓舞。百名藝術家接力再現貝多芬經典名曲
  • 16小時馬拉松音樂會接力紀念貝多芬
    本報訊(記者姜方)7個多月前的世界地球日,上海發起一場規模空前的線上音樂會,推出「用音樂溫暖世界」12小時特別直播。時間轉眼到了冬季,全球百餘古典音樂名家再接上海「英雄帖」——12月16日貝多芬誕辰250周年當天,一場16小時馬拉松音樂會將面向全球直播。
  • 百視通攜手經典94716小時直播再現「完全貝多芬」
    12月16日,貝多芬誕辰250周年紀念日當天,百視通攜手上海人民廣播電臺「經典947」頻率,以音、視頻直播的方式,向全球樂迷放送「貝多芬在中國」馬拉松音樂會。今年,世界各地都在用各種方式紀念樂聖的誕辰,疫情籠罩下的2020,全世界從未像當下這樣需要貝多芬的精神鼓舞。
  • 經典947貝多芬馬拉松音樂會 | 嘉賓陣容(二)
    上海人民廣播電臺「經典947」頻率聯合阿基米德App、話匣子FM,將於2020年12月16日貝多芬誕辰紀念日當天,向全球同步直播《貝多芬在中國——紀念貝多芬誕辰250周年16小時馬拉松音樂會》。
  • 馬拉松音樂會 · 亮點搶先看 | 音樂家帶你重走貝多芬之路,音樂劇《貝多芬》電臺首秀
    上海人民廣播電臺「經典947」頻率聯合阿基米德App、話匣子FM,將於2020年12月16日貝多芬>誕辰紀念日當天,向全球同步直播《貝多芬在中國——紀念貝多芬誕辰250周年16小時馬拉松音樂會》。作為2020上海市民文化節美育系列活動之一,此次馬拉松音樂會通過「嘉賓訪談+現場演奏+音視頻賞析」的形式,從音樂家、學者、樂評人、策劃人、樂迷等多重視角,全方位展現貝多芬的音樂力量及人文精神,呈現古典音樂在中國的普及發展。
  • 經典947貝多芬馬拉松音樂會 | 嘉賓陣容(九)
    上海人民廣播電臺「經典947」頻率聯合阿基米德App、話匣子FM,將於2020年12月16日貝多芬誕辰紀念日當天,向全球同步直播《貝多芬在中國——紀念貝多芬誕辰250周年16小時馬拉松音樂會》。作為2020上海市民文化節美育系列活動之一,此次馬拉松音樂會通過「嘉賓訪談+現場演奏+音視頻賞析」的形式,從音樂家、學者、樂評人、策劃人、樂迷等多重視角,全方位展現貝多芬的音樂力量及人文精神,呈現古典音樂在中國的普及發展。
  • 明天貝多芬誕辰250周年,16小時直播音樂會曲目單在此
    2020年12月16日,貝多芬誕辰250周年之際,經典947攜手百位音樂家開創16小時馬拉松音樂會,領跑「貝多芬誕辰日」。今天,澎湃新聞將全程直播。海報設計 吳思敏全球同步直播《貝多芬在中國——紀念貝多芬誕辰250周年16小時馬拉松音樂會》,通過「嘉賓訪談+現場演奏+音視頻賞析」的形式,從音樂家、學者、樂評人、策劃人、樂迷等多重視角,全方位展現貝多芬的音樂力量及人文精神
  • 今天貝多芬誕辰250周年,16小時直播音樂會曲目單在此
    2020年12月16日,貝多芬誕辰250周年之際,經典947攜手百位音樂家開創16小時馬拉松音樂會,領跑「貝多芬誕辰日」。今天,澎湃新聞將全程直播。海報設計 吳思敏全球同步直播《貝多芬在中國——紀念貝多芬誕辰250周年16小時馬拉松音樂會》,通過「嘉賓訪談+現場演奏+音視頻賞析」的形式,從音樂家、學者、樂評人、策劃人、樂迷等多重視角,全方位展現貝多芬的音樂力量及人文精神
  • 947愛樂廳·歐洲現場 | 這周,跟著貝多芬一起跑馬拉松
    原創 乘以0 經典947今年恰逢貝多芬誕辰250周年,自去年12月16日貝多芬生日當天,相關的紀念活動在貝多芬出生地波恩開啟以來,幾乎所有演出機構和團體都卯足了勁,希望以最真摯的情感為樂聖獻上最走心的禮物。
  • 中國音樂人眼中的貝多芬什麼樣?這場16小時馬拉松音樂會中找到答案
    為紀念著名作曲家貝多芬誕辰250周年,12月16日8點起,一場《貝多芬在中國——紀念貝多芬誕辰250周年16小時馬拉松音樂會》開啟全球同步直播,並將持續到24點。
  • 經典947貝多芬馬拉松音樂會 | 嘉賓陣容(八)
    上海人民廣播電臺「經典947」頻率聯合阿基米德App、話匣子FM,將於2020年12月16日貝多芬誕辰紀念日當天,向全球同步直播《貝多芬在中國——紀念貝多芬誕辰250周年16小時馬拉松音樂會》。作為2020上海市民文化節美育系列活動之一,此次馬拉松音樂會通過「嘉賓訪談+現場演奏+音視頻賞析」的形式,從音樂家、學者、樂評人、策劃人、樂迷等多重視角,全方位展現貝多芬的音樂力量及人文精神,呈現古典音樂在中國的普及發展。
  • 經典947貝多芬馬拉松音樂會 | 嘉賓陣容(七)
    上海人民廣播電臺「經典947」頻率聯合阿基米德App、話匣子FM,將於2020年12月16日貝多芬誕辰紀念日當天,向全球同步直播《貝多芬在中國——紀念貝多芬誕辰250周年16小時馬拉松音樂會》。作為2020上海市民文化節美育系列活動之一,此次馬拉松音樂會通過「嘉賓訪談+現場演奏+音視頻賞析」的形式,從音樂家、學者、樂評人、策劃人、樂迷等多重視角,全方位展現貝多芬的音樂力量及人文精神,呈現古典音樂在中國的普及發展。
  • 經典947貝多芬馬拉松音樂會 | 嘉賓陣容(四)
    上海人民廣播電臺「經典947」頻率聯合阿基米德App、話匣子FM,將於2020年12月16日貝多芬誕辰紀念日當天,向全球同步直播《貝多芬在中國——紀念貝多芬誕辰250周年16小時馬拉松音樂會》。
  • 2020貝多芬馬拉松音樂會在京上演
    新華社北京12月15日電(記者史競男)為紀念偉大「樂聖」貝多芬誕辰250周年,北京中山公園音樂堂近日以一場全天候的「奔跑吧!貝多芬——2020貝多芬馬拉松音樂會」,讓海內外樂迷共享音樂盛宴。  該活動由北京交響樂團和北京保利紫禁城劇院管理有限公司共同策劃,超過180位音樂家接力演出,通過鋼琴獨奏單元、重奏單元、公益兒童音樂會和交響合唱單元四場音樂會,並全程12小時不間斷在網絡平臺進行免費公益直播,全方位展現貝多芬作品的恆久藝術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