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佳被淘汰,是第三次公演的爆點和淚點。
第二次公演,孟佳帶領金晨張含韻逆天改命。
第三次公演,孟佳團拿到《花樣年華》這種出力不討好的死亡牌。
孟佳無力回天,被出局。
或許有人說,沒有觀眾緣護體,孟佳再強,被淘汰也是理所當然。
但是,觀眾緣就是一門玄學。《乘風破浪》的觀眾緣,更讓人迷惑。
孟佳被淘汰更像是節目組有意為之。
第三次公演後,孟佳人氣倒數第一(有沒有潛規則,咱也不知道)。
面對這樣的局面,節目組制定的遊戲規則,按照人氣排名,坐擁選節目的優先權。
這就形成一個惡性循環。
因為人氣低,所以拿到的牌越差,牌差就更難得到實力派隊友,得分就越低。
得分越低,人氣也會越低。
孟佳就成為這個惡性循環的犧牲品。
看到了吧,《乘風破浪》制定這個遊戲規則,是在鼓勵惡性循環。
還有個細節可以看出節目組虐孟佳是有意為之。
第三次公演,四個節目,三快一慢,那些有優先選擇權的人都會不約而同選快歌,孟佳拿到《花樣年華》是沒得選。
如果節目組真心想要玩棋逢對手高級PK的節目,要麼全部採用快歌,或者全部慢歌。
從本質上講,獻祭孟佳和第一期獻祭杜華,第二期獻祭黃聖依,第三期獻祭伊能靜,第四期獻祭藍盈瑩等套路是一樣的。
她們都是節目保持熱度的犧牲品。區別是,前者是犧牲個人明星形象,後者是暫時離開舞臺(第五次公演,孟佳會回來)。
想要保持節目熱度,想要收割流量,必須拿人開刀。
沒有爭議,就缺少熱度,缺少熱度,商業價值就低。
一檔成功的綜藝節目,不怕有爭議,最怕沒熱度,沒商業價值。
《乘風破浪》有極強的生存焦慮,註定它要不停貢獻各種騷操作。
孟佳不過是節目組維持熱度的棋子而已。
說句恐怕會觸怒大眾的話,我覺得節目組這樣做是為了觀眾。
它就是想要通過淘汰孟佳,為觀眾提供談資。
大家想想,如果《乘風破浪》嚴格按照團綜賽事的標準來,講輸贏,拼才藝,請專業評委得分,有多少姐姐能打得過孟佳王菲菲這種級別的選手?
幾乎沒有。
節目組沒有按照團綜賽事的遊戲規則來,因為它們明白,像孟佳王菲菲這樣專業的唱跳歌手,吸粉能力比不過寧靜萬茜張雨綺她們。
虐人氣選手,節目組不敢——寧靜張雨綺萬茜都明確表示過,被淘汰就拜拜。
節目組只能虐人氣低需要用節目組刷人氣的實力派。
此外,被淘汰的王麗坤說了很精準的話,「這是個真人秀」。
這句話的言外之意是,團綜賽事要求的拼才藝,不過是《乘風破浪》的表現手段,而不是定位。
淘汰孟佳,也是節目組在撩撥觀眾對比賽持有的公平公正的道德訴求。
不公平不公正是撩撥手段,讓孟佳失敗,王霏霏為她落淚,觸動大眾情緒,製造淚點等等都是手段。
它們的存在只有一個目的,為節目提升熱度。
《乘風破浪》還有個精明的地方,用觀眾人氣當靶子,沒有讓看得見的評委背鍋。
觀眾評委成為一個看不見的群體,他們決定的人氣就是節目組想要觀眾看到的人氣。
大家在第一期罵杜華,後來杜華撐不住也哭了。面對像玄學一樣的人氣榜,觀眾罵的是看不見的觀眾評委。
節目組一邊收割騷操作帶來的流量,一邊把鍋甩在觀眾評委身上。
看到這一點,你才會明白《乘風破浪》的精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