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知名英文雜誌:釋放孟晚舟,現在是時候了!附:孟晚舟簡歷

2021-02-08 客家圈

【熱讀】

刁坤明 簡歷

廣東籍中央委員速覽

黃華華的情懷

葉文戈 簡歷



「釋放孟晚舟,現在是時候了!」1月8日,加拿大知名英文雜誌《海象》在一篇名為《為什麼加拿大應該最終釋放孟晚舟》的文章中指出:加拿大拘留孟晚舟一直是出於政治目的,現在川普即將離任,加拿大總理杜魯多應馬上釋放孟晚舟。

《海象》雜誌創辦於2003年,是一本類似美國《大西洋月刊》和《紐約客》的加拿大主流雜誌。

1月8日,作者克裡斯·斯科特在雜誌上發表了一文章中觀點鮮明,他認為「在這場不斷升級的國際對峙中,人們卻忽略了一個因素,那就是美國要求加拿大拘留和引渡孟晚舟本身就具有強烈的政治色彩。忽視這個因素將加拿大輿論討論的焦點引向了完全不同的方向。」斯科特這樣寫到。孟晚舟被逮捕的時間正處於川普政府加劇與中國和伊朗的緊張局勢的同時,此時加拿大拘留了孟晚舟,並開始引渡程序。斯科特認為:「加拿大法庭已經變成川普的外交政策工具。而美國的政策,一部分並不符合加拿大的利益。過去四年間,加拿大政府一直小心翼翼,避免激怒川普政府,但是隨著美國新政府即將就職,加拿大的政治領導可以有機會重新從另一個角度審視孟晚舟案。」「對於夾在兩個互相競爭的超級大國之間的加拿大,釋放孟晚舟應該是最正確的事。」斯科特得出這樣的結論。

可趁美改朝換代 釋放孟晚舟走出困窘

文章認為,隨著新一屆美國政府的到來,加拿大可以利用這一機會從新的角度評估孟晚舟案。陷入兩個相互競爭的超級大國之間,釋放孟晚舟可能是加拿大唯一要做的事情。

對於加拿大的領導人來說,停止允許川普與中國和伊朗繼續衝突為時未晚,尤其是川普政權已被美國選民否決,很快就不會存在。

加拿大目前仍有選擇的餘地,引渡孟晚舟的裁決會在2021年作出,但美國對孟晚舟的起訴一開始就是政治性,執政自由黨最終仍要面對這局面。去年6月,19位前政治家、學者和公眾人物致函總理杜魯多,要求釋放孟晚舟以換取康明凱和斯柏弗的獲釋。文章形容,杜魯多政府的反應令人沮喪。

          美國對孟晚舟的指控一直帶有政治性

川普拘捕孟晚舟正值美國與中國和伊朗的緊張局勢升級之際,對孟繼續進行引渡,那是加拿大法院淪為川普外交政策的工具。

在美國,引渡的決定取決於司法部的高層官僚機構,而總統可以隨意僱用或解僱所有政治任命官。由於並非所有地區聯邦法院的起訴書都會引渡要求,因此這是一個酌情事項,取決於官僚和政府的工作重點。

在過去的4年中,川普的瘋狂企圖欺負並影響司法部採取某些行動是顯而易見的。

針對孟晚舟的指控,從技術上而言,檢控孟晚舟在美國法律上是合理的。但是,川普放棄伊朗協議以及隨後針對孟的行為卻令人震驚,這可能破壞人們對國際條約體系的信心。

加拿大有興趣幫助維持世界秩序,而戰爭不是解決世界爭端的後備機制。但是,要使條約生效,就必須獲得各方的普遍信任,所有各方都要兌現其承諾。川普對伊朗發動經濟戰,違反了其前任的諾言,但加拿大卻選擇不譴責美國這種行為,而要願寬恕甚至促進這種行為。

10月1日孟晚舟再出庭,她佩戴電子腳銬,一襲紅裝配國旗徽章亮相,祝福祖國母親生日快樂。

斯科特緊接著寫到:「孟晚舟案件遠遠超過了美伊衝突這一層面。從中美關係的角度看,還有很多其他的力量在較量。」「中國是加拿大的戰略競爭者,對於加拿大來說,謹慎的做法是最大程度的降低安全隱患。但拋開各種衝突,川普將逮捕孟晚舟當做交易的籌碼是否也可以算是另一種名義上的人質劫持。」「加拿大不能再等待了!」文章最後,斯科特指出美國對孟晚舟的指控一直帶有政治性,杜魯多政府也應該把其看作政治案件。川普政府已經被美國選民所拋棄,並馬上要下臺,加拿大的領導者們應該停止幫助川普與中國和伊朗對抗。現在還不晚!


孟晚舟發表的文章截圖





孟晚舟(Cathy Meng,1972年-),企業家,畢業於華中理工大學,華為創始人任正非之女,現任華為副董事長、CFO。



於1993年加入華為,歷任銷售融資與資金管理部總裁、帳務管理部總裁、華為香港公司財務長,以及國際會計部總監。《福布斯》將她列為「中國傑出商界女性」。2018年12月因被加拿大方面惡意逮捕而引發廣大關注。

孟晚舟女士出生於1972年,畢業於華中理工大學(現華中科技大學),碩士。1993年加入華為,1998年獲得碩士學位,歷任公司國際會計部總監、華為香港公司財務長、帳務管理部總裁、銷售融資與資金管理部總裁等,現任公司CFO。


孟晚舟在題為《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的內部文章中寫道,1993年,孟晚舟大學畢業進入華為工作。



1998年,孟晚舟從行政轉到財務。

2003年,孟晚舟負責建立全球統一的華為財務組織。

2005年到2009年,華為全球帳務系統的統一化和標準化建設,並推動華為全球集中支付中心在深圳落成。

2007年開始,孟晚舟負責實施華為集成財經服務的變革項目,促使華為持續為客戶提供高品質的綜合解決方案。

2011年4月17日,華為公司在其官方網站上首次公布了董事會及監事會成員名單。名單顯示,孟晚舟為新一屆董事會成員,並出任公司常務董事、CFO。


2018年3月23日,經持股員工代表會投票選舉,孟晚舟出任華為副董事長。

孟晚舟經歷過兩段婚姻,與前夫育有3個子女,與比自己小三歲的第二任丈夫劉曉棕育有1個女兒。2019年1月,美國正式宣布要求引渡孟晚舟,同時,美國還打算以23項罪名起訴華為。
2020年5月27日上午,加拿大卑詩省高等法院就「孟晚舟案」做出裁決,認定孟晚舟符合「雙重犯罪」標準,將對引渡案繼續審理,孟未能獲釋。


相關焦點

  • 加拿大雜誌發文:是時候釋放孟晚舟了!
    加拿大知名英文雜誌《海象》8日在一篇題為《為什麼加拿大應該最終釋放孟晚舟》的文章中指出,加拿大拘留孟晚舟一直是出於政治目的,現在美國總統川普即將離任,加拿大總理特魯多應馬上釋放孟晚舟。
  • 終於要釋放孟晚舟?加拿大重要「證據」曝光,美國這次罪責難逃
    作者:書南/編輯:弘文全文872字,閱讀約需2分鐘加拿大拘押孟晚舟已經長達2年之久了,孟晚舟並未觸犯任何加拿大的法律,但是因為美國在背後指使,所以遭到了加拿大毫無理由的逮捕和審問不過,最近事情出現了轉機,因為孟晚舟的律師團隊不斷努力,法庭的審判越來越有利於孟晚舟一方。終於快到了加拿大釋放孟晚舟的時刻,美國又拿出了新的方案,加拿大的重要"證據"也被曝光,美國這次罪責難逃。
  • 還不釋放孟晚舟?加拿大外長說了句大實話:對中國說硬話沒用
    何時釋放孟晚舟孟晚舟方面經過不斷努力,在近期聽證會上,讓加拿大破綻不斷暴露,這也給孟晚舟後續的維權之路提供更多有利的條件。關於何時釋放孟晚舟?也成為民眾關注熱議的焦點。在之前,因為孟晚舟事件導致中國和加拿大兩國的關係極速下滑,加拿大政府和民眾對華的態度也發生了重大改變。
  • 加拿大人康明凱涉危害中國安全被公訴 其妻要求:釋放孟晚舟
    路透社:在中國被拘留的加拿大公民妻子公開發聲納吉布拉表示,法律專家已確定,如果符合國家利益,加拿大司法部長有權在任何時候停止有關孟晚舟的引渡程序,而不僅僅是在法庭程序結束之後。CBC:康明凱的妻子表示,渥太華可以為釋放兩名在中國被監禁的加拿大人做出更多努力「我們是加拿大人,加拿大人政府,必須採取行動把他帶回國。」納吉布拉說。她在採訪中提到了孟晚舟引渡案,稱自己在加拿大獲得了一份法律意見,確認渥太華能夠在符合法治且不存在任何司法幹預的情況下結束(對孟晚舟)的引渡程序。
  • 加拿大現任國會議員首次公開表示支持釋放孟晚舟
    圖片來源:央視新聞一張寫著孟晚舟手機密碼的紙條因「過失」交給警方,就連孟晚舟住宅安保系統的密碼也被警方獲得……此外,據當地媒體報導,兩位加拿大國會議員和一位溫哥華市議員已經宣布,支持釋放孟晚舟。這是現任國會議員首次公開表示支持釋放孟晚舟。孟晚舟手機密碼紙條因「過失」交給警方達利瓦爾稱,寫著孟晚舟手機密碼的紙條是加拿大邊境服務局的司各特·柯克蘭(Scott Kirkland)交給他的。柯克蘭在作證時,則聲稱是他因「過失」把紙條放進與手機同一個袋子裡,聯邦警察因而獲得了這個密碼紙條。
  • 拒不釋放孟晚舟後,加拿大又憋了個壞招!中方火速反擊,寸步不讓
    2018年12月1日,孟晚舟在溫哥華國際機場被加拿大警方「應美國發布的逮捕令」拘押,美國要求加拿大引渡孟晚舟、孟晚舟方積極抗爭的法律程序自此開啟,然而至今加拿大方面仍未釋放孟晚舟。對此,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本月1日表示,事實已經充分證明,孟晚舟事件是一起嚴重的政治事件。
  • 終於,在孟晚舟律師的詢問下,加拿大皇家騎警承認了!
    中加之間的關係隨著合作的加深一直在改善,但很顯然「孟晚舟事件」的出現已經給中加關係帶來了障礙,加拿大方面對於扣留孟晚舟的做法一直沒能給出一個令人信服的答案,加拿大方面需要拿出態度才能和中國繼續發展關係。
  • 俠客島:關於「孟晚舟案」,加拿大很無辜嗎?
    來源:俠客島文/宇文雷格北京時間5月28日凌晨2點,加拿大卑詩省高等法院就「孟晚舟案」做出裁決:該案符合「雙重犯罪」的引渡標準,孟晚舟不能獲釋。對此,華為表示:對加拿大方面的判決表示失望;我們一直相信孟女士是清白的,我們也將繼續支持孟女士尋求公正判決和自由。如何看待加方的裁決?
  • 中糧集團宣布「制裁」加拿大,孟晚舟回國有望了?
    2018年12月1日,加拿大作出錯誤決定,孟晚舟女士在加拿大溫哥華轉機時被拘留;2020年5月27日,加拿大再一次作出錯誤決定,裁決認定孟晚舟女士符合「雙重犯罪」標準,不予釋放,而這已經是孟晚舟女士被拘押扣留的第543天。
  • 加拿大軟禁孟晚舟後又不引渡,究竟什麼原因?原來是在等這個時機
    2018年12月,孟晚舟在加拿大被捕,到現在已經過去了整整500多個日夜,什麼時候能夠回家還是不得而知,但無論有多久,我們都不會放棄,我們會做晚舟堅強的後盾。雖然如此,但也不得不說加拿大總理特魯多夾在中美兩國之間的確很為難,自從孟晚舟在加拿大被捕,加拿大本國的內部就出現了不同的聲音,到底放不放孟晚舟?什麼時候放?真是讓特魯多頭疼!
  • 加拿大為什麼要抓孟晚舟?
    2018年12月,孟晚舟在加拿大機場被警方控制,加拿大警方給出的說法,是協助美國警方辦案。做小弟就有做小弟的覺悟,老大讓抓誰就抓誰,不需要問理由的。美國警方讓加拿大抓捕孟晚舟的原因,是孟晚舟犯了「銀行欺詐罪」。美國規定:禁止把美國高科技及高科技產品轉賣或應用到被美國禁止出售的國家,伊朗就是其中的一個。華為與美國籤署了購買美國高科技產品的商業合同,所以不能把這些產品賣到伊朗。
  • 為何美國和加拿大偏愛抓孟晚舟?任正非的一席話,讓它們失望
    導語:孟晚舟被捕事件過去了五六百天,美國和加拿大還是不願意釋放孟晚舟。任正非曾經說了一段話,將會讓他們感到後悔。 5月27日,孟晚舟事件在加拿大法院迎來了開庭,網友們都期待會有一個好結果。可是不幸的是,加方認為孟晚舟的犯罪事實成立,孟晚舟將繼續被羈押在加拿大,不得回國。
  • 杜魯多拒絕釋放孟晚舟 ,後果會是什麼?
    信中說到:「美國要求的引渡令加拿大陷入困境。作為總理,你面臨一個艱難的決定。服從美國的要求啟動引渡程序,已經引起中國的強烈不滿。」 信中也指出,"聯邦司法部長拉梅提(David Lametti)有權力終止引渡程序並釋放孟晚舟...且並不影響加拿大的司法獨立。"
  • 美國給孟晚舟下套,加拿大則忙著刪除證詞
    加拿大檢察官現在要求法院刪除對美加不利的證詞,因為白宮前律師(歐巴馬時期)戈特利布的證詞指出:川普將孟晚舟作為與中國進行貿易談判的籌碼。顯然加拿大出於政治需要,想要強行「修改」證據,把對孟晚舟極為有利的重要證詞刪除,以確保這場鬧劇般的「審判」能繼續拖下去,為華盛頓主子贏得更多時間,這就是特魯多口中的「司法獨立」。
  • 孟晚舟案再度開庭,隱藏信息逐漸水落石出!加拿大官員:我犯錯了
    正是因為美國政府對加拿大方面的要求,才讓加拿大政府冒著同中國完全斷交的風險對孟晚舟女士進行扣押。    而正是因為這件事情,兩國關係直接跌入冰點,中國方面一直在要求加拿大政府對孟晚舟女士進行釋放。現在關於孟晚舟女士案件正在進行審訊,隨著審訊的深入,整個案件背後隱藏的秘密正在一點一點地被揭露出來。  孟晚舟遭拘捕部分細節曝光  根據澎湃新聞報導,現在關於孟晚舟女士的案件依然在審訊當中,主要審訊就是關於加拿大執法部門在拘捕過程中是否存在程序濫用。隨著審訊越來越深入,之前一些被隱藏起來的非法扣押細節被曝光。
  • 孟晚舟再次出庭!華為加拿大公司:引渡程序應該終止,孟晚舟女士是...
    據央視新聞報導,華為公司副董事長、財務長孟晚舟引渡案當地時間9月28日上午10點在位於溫哥華的加拿大卑詩省高等法院再次開庭。孟晚舟女士當天出庭。孟晚舟的律師所訴的程序濫用涉及三個分支,第一,是美國總統川普等人的言論表明,所謂的引渡案是被高度政治化的政治事件;第二,加拿大執法機構在溫哥華國際機場逮捕孟晚舟的過程中,存在程序濫用的行為;第三,美國提交的《案件記錄》和《案件補充記錄》中存在誤導性內容,是對美加引渡程序的濫用。
  • 美國踢到「鐵板」,加拿大扣押孟晚舟不放,如今騎虎難下
    孟晚舟被捕 在信息技術發展迅速的時代背景下,相關產業可以影響到了一個國家的各個方面。於是美國開始重視起這方面的發展,為了自身利益自然要打壓意識形態不同的華為。在各種手段沒有效果後,美國耍起了無賴,指使加拿大於2018年12月在加拿大以莫須有的罪名逮捕了華為的財務長孟晚舟。
  • 孟晚舟案果然有內幕?加拿大警官爆出「猛料」,美國這回怎麼說
    作者:影覓 編輯:枯木 現在距離孟晚舟被加拿大司法機構進行非法拘留已經過去兩年外界一直關注孟晚舟什麼時候能夠重新恢復自由。而最近孟晚舟引渡案有了最新的消息。
  • 孟晚舟已有勝訴條件,申請變更保釋條件遭拒,加拿大緊急出手阻攔
    自2018年被捕之後,孟晚舟女士就一直在加拿大受到軟禁,被限制了人身自由,而作為操縱了這場政治陰謀的加拿大,在沒有美國的授權之下,始終都不願意釋放孟晚舟。為此,孟晚舟方面一直在尋求法律上的解決途徑,不過加拿大方面似乎卻想繼續詭辯下去,導致孟晚舟事件幾經開庭,始終無果。
  • 事關孟晚舟,加拿大律師直接捅破窗戶紙,一番話直擊美國「七寸」
    從2018年底至今,孟晚舟事件已過去2年時間。事實已證明,孟晚舟事件是美方濫用加美引渡條約、為了打壓中國高技術企業華為而一手炮製的嚴重政治事件。隨著孟晚舟引渡案多次開庭審理,越來越多的細節也浮出水面。多名加拿大執法人員承認自己在執法過程中錯漏百出,甚至有人出庭時的證言也自相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