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世碩:孫悟空形象的社會學詮釋——就《西遊記》前七回說

2021-02-16 西遊記學刊

《西遊記》是我國古典文學中一部偉大的神魔小說。它在我國廣大人民生活中流傳之廣、影響之深,是不下於《三國演義》等其他幾部長篇小說的。識字的人,沒有讀過《西遊記》的恐怕不多;不識字的人,也經常有機會接觸到它裡面的幾個主要人物形象和部分精彩篇章。記得童年時代,在還沒有讀《西遊記》之前,從舞臺上、皮影戲的「銀幕」上,從小人書裡,從某些節日裡或祭神或娛樂的熱鬧場合中,旱天裡鑼鼓喧天的祈雨的行列中,就經常看到唐僧師徒四人的形象,就非常熟悉了其中若干片斷的情節,如「大鬧天宮」、「孫悟空大戰牛魔王」等。後來讀了《西遊記》,印象就更親切、深刻了。直到現在,孫悟空這個神通廣大的魔頭的形象,還活躍在我們社會主義的舞臺上。

孫悟空是小說《西遊記》的主角。他的活動,是小說結構的脊椎骨,整個情節是圍繞著他、跟隨著他而開展的。《西遊記》可以稱作是一部「孫悟空傳」。

孫悟空是小說《西遊記》的靈魂。它的反抗鬥爭的主題,是體現在孫悟空一連串的戰鬥行動中的;它的積極浪漫主義精神,是從孫悟空的性格、行動中生發出來的。

《西遊記》和《三國演義》、《水滸傳》一樣,不是一個作家在一個時代裡寫出的。它的成書也有一個發展過程。吳承恩創作《西遊記》和施耐庵寫《水滸傳》、羅貫中寫《三國演義》一樣,也是建築在豐富的民間故事、民間文藝作品的基礎之上的。最早的《慈恩三藏法師傳》、宋元間的《大唐三藏取經詩話》、元明間的《西遊記平話》① 和楊景言的《西遊記》雜劇等,都是吳承恩創作《西遊記》的依據。從取經故事的演變過程,我們不僅可以看到玄奘取經的史實一步步地故事化、神話化,逐漸豐富多彩,而且可以看到它的主人公的逐漸轉化:唐僧的地位逐漸降低,孫悟空的地位逐漸升高;唐僧的性格越來越消極、減色,孫悟空的性格越來越積極、完美,越來越呈現出一種美與力的神奇光彩。《西遊記》的成書過程,實際上也就是對孫悟空這個內容與形式達到了高度統一的藝術形象不斷創造、加工,而日臻完美的過程。

 

這一過程,說明一個問題:孫悟空這個藝術形象是人民群眾和人民的藝術家們在數百年的時間裡創造出來的,是在人民和人民的藝術家們的幻想中不自覺或半自覺地藝術加工的結果。創作的集體性把人民群眾的集體精神的一切能力都賦予了這個虛構的神話英雄形象,使他能夠具有反抗一切統治壓迫的叛逆思想和鬥爭精神,具有如此廣大的神通和足以與一切神祗抗衡的力量。像孫悟空這樣具有如此巨大生命力的神話英雄形象,只有人民群眾的集體的精神力量和創造力,才能夠創造得出來。

高爾基說過這樣一句話:「人民創造了宙斯,斐狄亞斯把他體現在大理石上。」②對於孫悟空這個藝術形象的創作權,我們也只能作如是觀:人民在數百年的時間裡,創造了孫悟空,吳承恩的功績就在於用藝術的語言把他浮雕似的具象化了出來。

《西遊記》是從孫悟空的出世開始的。

人,都是父母生養的,都隸屬於一定的社會階層。即使許多神話形象,譬如《西遊記》中的絕大部分的神和魔,也大都有自己出身來歷,玉皇大帝和西天如來佛也不例外。而孫悟空卻不然,他是一個自然化育的石猴。《西遊記》裡說:在「十洲之祖脈,三島之來龍」的花果山的「正當頂上,有一塊仙石」,「自開闢以來,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華,感之既久,遂有通靈之意。內育仙胞,一日迸裂,五官俱備,四肢皆全。便就學爬學走,拜了四方」。並且,從他一誕生,便「日送兩道金光,衝射鬥府」,顯示出了一種威脅天宮中玉皇大帝的寶座的叛逆反抗的徵兆。

神魔小說有著這樣一個神奇怪異的開端,原是很自然的事情。不僅神話小說,在一般古代章同小說中,為了開展情節,揭示其主人公的性格和他與周圍環境的衝突的根源,也常常虛構一個神奇怪異的開端。儘管它們都是作者藉助幻想任意虛構出來的,然而它們卻總是體現著作者對他即將描寫的人物和即將展開的矛盾衝突的根源的理解、闡釋。例如,《水滸傳》的第一回關於洪太尉誤走妖魔的一段描寫,就隱喻著後面就要描寫的一百零八個英雄的叛逆反抗,是由作福作威的權勢者所造成的。這個神奇怪異的開端,與《水滸傳》的「逼上梁山」的主題是和諧一致的。《說嶽全傳》的開端就不同了,它把嶽飛、金兀朮和秦檜,說成是如來佛頭頂上的大鵬金翅鳥、靈山偷聽經的老鼠和被大鵬鳥啄了一口的烏龜轉生,把即將描寫的嶽飛抗金鬥爭和被奸賊秦檜的隱害說成是他們前世的冤讎,雖然也多少寄託著作者的愛憎,但畢竟是給小說的愛國主義的內容抹上了一層宿命論的迷信色彩。

《西遊記》的這個開端對孫悟空這個神通廣大的魔頭的出世的描寫,雖然它的作者並非完全自覺,但其意味卻極為深長。試想:在君權、神權具有很大的政治的和宗教的、物質的和精神的威懾力量的古代封建社會裡,皇帝是人間的最高統治者,十殿閻羅在陰司裡操生殺予奪的大權,天宮的玉皇大帝則是三界萬靈之主宰,在所謂「西方極樂世界裡」,還有個法術無邊的如來佛。孫悟空這個神通廣大、敢於反抗一切統治力量,先後制服了閻羅、龍王,兩次大鬧了天宮的叛逆者及其力量,究竟是從哪兒來的,他的根扎在什麼地方?它的創造者是不能理解其中的秘密的,歸於人間,似乎不可能,歸於天界或西方淨土,又顯然不很合適,於是便歸之於自然化育。

生活於古代封建社會裡的人民群眾和作者,不理解他們所創造出來的孫悟空的性格、力量的現實基礎和社會根源,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事情,但在我們的時代裡,有的古典文學研究者在這個問題上也存在一些問題,那就是不應該的事情了。有人說:「孫行者出生於石頭中,什麼成分也沒有,又該如何?」自然,這顯然是針對我們古典文學研究中存在的一種以查階級、定成分來代替深入的藝術分析的庸俗社會學的現象而發的。但是,如果就此而否認孫悟空這個神話英雄形象的現實根源和所概括的社會內容的階級性質,就未必完全正確了。因為,任何的幻想和藝術虛構總是有它的現實根據,受著現實生活的制約;任何神話英雄形象,無論多麼神奇怪異,也總是概括了一定的現實生活內容、曲折地反映著作者一定的現實要求和理想。俄國文學批評家杜勃羅留波夫說:「文學的傾向和內容就是公眾追求的是什麼,哪一些問題使它興奮激動,它最同情的是什麼的最可靠的證據。」③這對於神話和幻想性質的作品,也是完全適用的。

有的同志說,孫猴子大鬧天宮是通過神話式的故事反映了中國封建社會的人民的反抗,沒有中國歷史上多次發生的那樣規模巨大、以致封建統治不能維持或幾乎不能維持的農民起義農民戰爭,孫猴子大鬧天宮這樣的情節是不可能虛構出來的。我覺得這段話雖然有「機械論」之嫌,但個中也不無一定道理。因為,存在決定意識,一切的文藝作品,都是現實生活的或正確、或近似、或歪曲的反映。《西遊記》所描寫的孫悟空大鬧天宮的情節,無疑是封建社會人民起義反抗封建統治壓迫的鬥爭在神話藝術中的折光。從唯物主義的觀點看,這絲毫沒有什麼難理解的。然而,如果僅僅以此來說明《西遊記》的反抗的主題,把孫悟空大鬧天宮這一個情節作為揭示孫悟空這個神話形象所概括的現實生活內容、積極意義和社會根源的依據,也未免嫌不夠全面。孫悟空這個形象,是通過《西遊記》的全部情節表現出的。《西遊記》中最精彩、最能表現孫悟空的反抗叛逆精神、也是使廣大讀者興奮快意的,自然是前七回。這前七回,是由孫悟空出世、學道、鬧龍宮、鬧冥府、大鬧天宮這一串情節構成的。分析孫悟空這個神話形象,是應該觸及其中幾個主要情節的。只有如此,才能夠充分地揭示出在這個神話形象所概括出的現實生活內容,所反映的深廣的社會意義,才能夠明顯地看出它的根究竟是扎在什麼地方。

鬧龍宮是孫悟空叛逆性格的開始行動化。龍宮的主人是龍王。龍王是水神,他管轄著五湖四海、九江八河,乃至擔負著行雨的任務。水,是勞動人民生活中最重要的東西。洪水泛濫是經常威脅著人們的生命、財產安全的自然災害之一。雨,與勞動生產有關,旱、澇都直接影響到農作物的收成和人們的生活。在我國古代神話中,出現那麼多的與水有關的神話傳說,如「鯀禹治水」、「李冰治水」、「河伯娶婦」等,其原因也就在這兒。它們反映了古代勞動群眾生產鬥爭的願望。社會進入了階級社會之後,社會鬥爭、階級鬥爭,顯然就成為人民生活中更重要的生活內容。在文學上,勞動的主題與自然鬥爭的主題也就逐漸減少,社會鬥爭的主題逐漸增多,以至成為佔主導地位的主題,就連一些反映人與自然鬥爭的神話故事,也帶有了程度不同的社會鬥爭的色彩和意義。孫悟空大鬧龍宮這一情節,看來就有著這樣一種特點。它雖然還烙印著人與自然鬥爭的色彩,但已經不單純是人與自然鬥爭的反映了,更主要的是人民反抗鬥爭的反映,是人民的反抗力量巨大的表現,水族世界的統治者被制服,是《西遊記》的叛逆反抗主題的一個組成部分。

孫悟空鬧冥府,是古代人民反抗統治壓迫者的另一個重要方面的反映。

在古代封建社會裡,統治階級為了維護封建剝削制度,迫使人民大眾安於被統治剝削的地位和災難深重的生活境況,他們除了進行政治上的壓迫外,還採取了種種方式從精神上奴役壓迫人民。當廣大的勞動群眾由於歷史的局限還不能達到無神論的高度的時候,宗教迷信便成了一種極有力的壓迫手段。古代的僧侶、巫婆和宗教文人所編造出來的輪迴說,所虛構出來的陰間的統治者一一十殿閻羅和各種各樣的大小鬼頭猙獰兇惡的面目,所設計出來的令人髮指的無奇不有的殘酷刑罰——如下油鍋、上刀山等,在勞動群眾的精神上形成了一種十分恐怖的威懾力量,強有力地鉗制著人們的思想,迫使他們一切聽天由命,不敢輕舉妄為。這就是統治著古代人民群眾的精神世界的「神權」,無數的人們為其所嚇倒、懾服,老老實實地安於被奴役的地位和悲慘的生活境地,把自身所遭受到的一切不幸都歸咎於自己前世罪孽深重。魯迅筆下的祥林嫂,便是一個深刻的典型:她不了解也無法了解她的不幸身世的真正原因,以為這是前世造下的孽,輪迴報應的迷信觀念,不僅掩蓋起了統治階級的罪惡,而且像無比沉重的枷鎖,鉗制著她的靈魂,以致最後摧殘了生命。所以,希望擺脫生死輪迴,摧毀這種殘酷的精神壓力,便成了古代廣大的人民群眾的一種強烈的現實要求。《西遊記》關於閻羅府的描寫——孫悟空打死了閻羅王差來的勾死鬼,舞動著一條金箍棒直人森羅殿,嚇得十殿閻羅俯首貼耳,惟命是從,從註定眾生靈生死輪迴的簿籍中,強銷了同類死籍,然後,摔下生死簿子道:「了帳,了帳,今番不伏你管了!」一路棒打出了幽冥界——正是反映了古代人們精神生活深處所蘊藏的那種要躲避生死輪迴、解除它所造成的精神壓力的強烈願望。這雖然都是幻想世界的事情,但對於古代封建社會裡還沒有達到無神論的思想高度的人們說,卻有著十分直接的現實意義,是人民生活中的現實問題在幻想中的反映。不僅反映了這種要求、願望,而且表現了一種大無畏的精神力量,對陰森恐怖的冥府和兇惡猙獰的閻羅王給予了莫大的侮謾、嘲笑,在孫悟空面前,他們變得那麼的怯懦無能。這種巨大的精神力量,是只有在勞動群眾的集體精神中才會存在的。

最充分、最突出地表現孫悟空的大無畏的反抗鬥爭精神的,也最使人興奮、快意的,自然是《西遊記》關於大鬧天宮的描寫。

在我國一切文字的記載中,人們幻想中的天界,恐怕要以《西遊記》的描繪為最完整了。它儼然是一個完整的封建朝廷的複製品:高居靈霄寶殿的玉皇大帝,完全是封建皇帝的模樣;所謂四大天王、二十八宿等,也仿佛是朝中的文武百官。雖然,這無疑是因襲了道家的宗教迷信材料所描繪出來的,然而,卻不是用來顯示它的嚴莊妙象,藉以恫嚇人民,或者以引起人們的尊敬、景仰,而是拿來輕侮、嘲笑,出它們洋相的。孫悟空以其廣大的神通,揮動著那條金箍棒,兩次大鬧了天宮,諸天神將,乃至託塔李天王,根本不是他的對手。不僅令無數一心成仙成佛的人們羨慕煞的「蟠桃盛會」被他攪散了,連整個天界都被他鬧了個天翻地覆。至高無上的主宰著天地三界的玉皇大帝,對他也束手無策,無可奈何。宗教王國中的最高神祗的神威和尊嚴,在他面前可以說是完全丟盡。在他的那個自由的天地——花果山中,高豎起一桿上書「齊天大聖」的大旗,顯示出了一種與上天、與最高神柢平等、抗衡的偉大力量。當西天如來佛被請來向他興師問罪時,他喊出了響徹雲霄的「皇帝輪流做,明年到我家」的反抗的呼聲。這一切,分明是封建社會的人民群眾反抗封建統治在藝術幻想中的折射。這種大膽無畏的幻想,這種巨大的精神力量,與一切統治階級的特權意識,是毫無共同之處,只有在被統治壓迫的人民的精神中,它才會存在的。

在古代封建社會裡,政權與神權是二位一體的。當時,神權系統的大小神祗,特別是玉皇大帝,是絕對侮謾、褻瀆不得的。因為,神權是現實生活中封建統治權力的投影,是封建統治的精神支持。侮謾、褻瀆上天,不僅會招致政治的懲罰,乃至殺身滅族之禍,而且會招致精神的懲罰,會引起許多被宗教迷信思想所麻醉了靈魂的人們的不滿和非難。在現實生活中絕對不能被允許的事情,使廣大群眾在精神上感到鼓舞、快慰,神話的情節、神奇怪異的藝術幻想,發揮出一種它獨具的巨大藝術威力。

《西遊記》所描寫的孫悟空與神仙世界的統治力量的抗爭,究竟表現了些什麼?為什麼這種神奇怪異的幻想的情節在現實生活中發生了如此巨大的影響?從以上的分析中,就完全可以明顯地看得出來:儘管它是多麼神奇怪異,甚而可以說非常怪誕不經,然而它於古代廣大人民的生活卻不是多餘的,無關緊要的,而是從廣大人民生活中直接生發出來的,它反映了古代封建社會裡在經濟的、政治的、宗教的種種壓迫下的勞動群眾的現實要求,從它裡面我們可以看到封建時代廣大人民的精神生活的特色。鬧龍宮所描寫的孫悟空與水族世界的最高統治者的抗爭中,顯然還烙印著勞動人民與自然鬥爭、駕馭自然的理想的色彩。鬧冥府無疑是反映了還沒有達到無神論高度的被壓迫的人民群眾希望擺脫宗教迷信的精神壓力、自己掌握生活命運的精神追求。鬧天宮,分明是廣大的被壓迫的人民反抗封建統治的鬥爭在神話藝術中的反映。馬克思說:「要求拋棄關於自己處境的幻想,也就是要求拋棄那需要幻想的處境。」④《西遊記》所描寫的孫悟空與神權系統的諸神祗的鬥爭,實際上也就是曲折地反映了古代人民要求擺脫現實處境、改變現狀的革命精神。

在古代封建社會裡,農民在封建的經濟剝削和封建的政治壓迫之下,過著貧窮困苦的奴隸式的生活。統治階級對於農民階級的殘酷的經濟剝削和經濟壓迫,迫使農民多次地舉行起義,以反抗地主階級的統治。毫無疑問,唐宋元明幾代廣大勞動農民的生活、鬥爭,正是孫悟空這個神話英雄形象和他鬧天宮等一串幻想情節生根、開花的肥沃土壤,正是他們所賴以形成的現實根據。這也許就是我國封建時代的文學中能夠產生其他國家的封建時期的文學中所罕見的像孫悟空這樣神通廣大、反抗一切統治力量的神話形象的社會原因。

孫悟空這個神話英雄形象,究竟體現了一種什麼樣的社會力量?由以上的分析,問題也就很清楚了。馬克思說過這樣一句話:「有人想在天國的幻想的現實性中尋找一種超人的存在物,而他找到的卻只是自己本身的反映。」[⑤]孫悟空這個神話形象的產生,也就是這樣的。在古代封建社會裡,沒有達到無神論高度的勞動人民群眾,要求擺脫一切束縛、壓迫的願望,促使他們在宗教幻想世界裡尋找一個與命運、神祗相抗衡的力量,於是便創造了孫悟空這個神話英雄的形象,賦予自己的集體精神的一切力量,來寄託自己的現實要求和精神願望。所以,孫悟空雖然有一個猴子的外形,但其性格概括的現實內容的本質,卻是屬於古代人民群眾的。他的那種積極、樂觀、叛逆的性格,他的那種敢於反抗一切統治力量的無比巨大的精神力量,他的那種足以戰勝一切神祗的神通,在封建社會裡,是只有創造物質財富和文化財富的人民群眾才能夠具有的。概括地說:孫悟空這個神話英雄形象,是封建時代的人民群眾在藝術幻想中的自我認識、自我表現。


① 古朝鮮《樸通事諺解》裡說到(元末明初)中國就有一部《西遊記》平話,並引入了「車遲國鬥聖」的情節,還有一條注文,歷述取經人經過的十餘處地方,可知那部平話已與後來的《兩遊記》小說非常接近。② 高爾基:《個性的毀滅》,《蘇聯民間文學論文集》作家出版社1958年版,第82頁。③ 杜勃羅留波夫:《俄國文學發展中人民性滲透的程度》,《杜勃羅留渡夫選集》第二卷,上海新文藝出版社1959年版,第132頁。④ 《黑格爾法哲學批判導言》,《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牡1956年版,第453頁。⑤ 《黑格爾法哲學批判導言》,《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452頁。

相關焦點

  • 袁世碩:關於《西遊記》解說的解說 ---- 文學詮釋的一個案例
    文學詮釋的多樣固然是極普遍的現象,像《西遊記》這樣的清況卻是少有的。《西遊記》是神魔小說,屬於神話幻想性質的小說。詮釋者不滿足於為奇異的情節所引起的興趣,要追尋神魔故事背後蘊涵的意思、意義,自然是應有之義,勢所必然。所以,眾說紛紜的詮釋,大都屬於寓意說,追尋的是小說故事層面內裡蘊涵的究竟是什麼意思,有什麼現實意義,區別在於各家尋繹出的意思、意義各自不同。那麼,這眾多解說是怎樣作出的?
  • 【薦讀】《西遊記》中孫悟空故事與靜樂的淵源
    其獨特的藝術世界、奇幻的神魔形象,以及極具吸引力的情節構成,無不讓人記憶深刻,也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人們的審美需求,因此得以流傳至今、享譽世界。探尋《西遊記》與靜樂的淵源,揭示孫悟空藝術形象形成的漫長進程,挖掘這段不平凡的歷史文化,對於《西遊記》和靜樂歷史文化的探索研究具有重要的歷史和現實意義。
  • 西遊記電影再添新作《七聖》 劉德華主演
    今年的電影市場,將新有一部西遊記的電影開拍,它就是由馬楚成導演,劉德華監製兼主演的電影《七聖》將於5月開機,其他演員還有鍾楚曦、
  • 你知道《西遊記》中,與孫悟空結拜的七大聖都是誰嗎?
    在原著《西遊記》中,齊天大聖孫悟空在花果山遍訪英豪之時,結識了牛魔王等六大魔王,七人結拜為兄弟。後孫悟空大鬧天宮,自稱齊天大聖,其他六大魔王也都各稱大聖。書中:孫悟空得到金箍棒以後「眾猴駭然叫道:「大王!還拿出來耍耍!」猴王真箇去耳朵裡拿出,託放掌上叫:「大,大,大!」即又大做鬥來粗細,二丈長短。
  • 孫悟空竟然不在前10!西遊記真正實力TOP20排行榜
    《西遊記》中大家都認為,除了佛祖,觀音等,孫悟空的戰鬥力應該很高的,雖然排不上第一名吧,但是應該在前十,因為他的大鬧天宮實在是太精彩了
  • 西遊記第七十二回
    好了,廢話不說,今天我們一起來聽《西遊記》第七十二回。(本視頻來自樂樂課堂,只供學習,非商業用途)看完視頻的同學,趕緊答題吧。1.告別朱紫國之後,唐僧師徒來到一處村莊,這裡沒有別人,只有七個(  ),唐僧沒說幾句話,就被綁了起來,而且整個村莊(  ),原來這裡是妖怪住的(  )A.
  • 《西遊記》裡不能說的大秘密:孫悟空早死在取經途中!
    》第五十七回,說是「六耳獼猴」化作孫悟空的摸樣,傷了唐僧,後又和孫悟空大打出手……這位假孫悟空,實力不用多說了吧,和真孫悟空一般無二,大戰孫悟空,鬧到上天入地下海。肯定有和孫悟空同門出處的高人指點,自然菩提祖師不會在此之列,因為老人家既然有了孫悟空這樣有情有義的徒弟,難道還要在造出一個六耳獼猴來和孫悟空對著幹嗎?所以,指點六耳獼猴來和孫悟空對著幹的只有一個人,那就是菩提祖師的同門師兄,如來。五、再回到《西遊記》第五十八回,話說,二猴打鬧到如來這裡要如來辯個真假……如來卻對眾佛說:「我觀假悟空乃六耳獼猴也。
  • 原標題 [老版電視劇《西遊記》孫悟空形象歸屬引爭議 ]
    文化學者:吳承恩也不能全然擁有"孫悟空"  上訴方六小齡童認為,網路遊戲版《西遊記》的官網以及遊戲中孫悟空,使用了他曾經出演的老版電視劇《西遊記》中的形象,並要求停止使用,公開道歉,索賠百萬元。  孫悟空的形象來自於我國古典文學名著、由明代小說家吳承恩寫就的《西遊記》,而這部小說也在後世不斷地被改編為影視作品。
  • 周星馳電影《西遊記》中的孫悟空為什麼被設計得那麼醜?
    先說第一點。在原著中,對孫悟空的描寫是這樣的:孫悟空拜菩提老祖學藝:祖師道:「你雖然像人,卻比人少腮。」原來那猴子孤拐面,凹臉尖嘴。第二回:魔王見了,笑道:「你身不滿四尺,年不過三旬,手內又無兵器,怎麼大膽猖狂,要尋我見什麼上下?」第二十回黃風嶺,王老者認為孫悟空是「拐子臉、別頦腮、雷公嘴、紅眼睛的一個癆病鬼」。第三十六回,寶林寺的僧官看到他「真箇是生得醜陋:七高八低孤拐臉、兩隻黃眼睛,一個磕額頭;獠牙往外生,就像屬螃蟹的,肉在裡面、骨在外面」。」
  • 孫悟空都不能擠進前十,西遊記實力排名TOP20
    孫悟空都不能擠進前十,西遊記實力排名TOP20TOP20 鐵扇公主
  • 西遊記中的七大聖結拜,為何孫悟空只能排在第七位,當個小老弟
    西天取經的故事由來已久,在元朝,取經故事的主角是唐僧,而且還沒出現豬八戒,到了明朝,取經故事的主角由唐僧轉為孫悟空,且增加了一個象徵著農民的豬八戒。因為孫悟空作為主角,所以原著開頭整整用了七個章回,描寫孫悟空的身世。
  • 兒童英文版《西遊記》萌賤萌賤 孫悟空上線
    這套動畫還是比較忠於原著的,畫風可愛,時不時來點小幽默,尤其孫悟空,萌賤萌賤的。兒童英文版《西遊記》內容簡介:古典名著《西遊記》是吳承恩所著,是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一部優秀的神魔小說,也是一部規模宏偉、結構完整
  • 孫悟空與牛魔王等七大聖聯手,為何打不過十萬天兵?你看孫悟空說了啥
    你看孫悟空說了啥西遊釋疑第8期上一期說到,觀音以慈悲為懷,在大鬧天宮中,為何卻要偷襲孫悟空?只因她要試探老君與孫悟空之間的關係,所以才假裝要殺孫悟空,其實是逼老君出手相助。這一回咱們說說,孫悟空反天過程中的敗筆。七大聖聯手,為何不抵10萬天兵?西遊記中,最強的妖怪集團是哪一個?很多人會不假思索地說,肯定是獅駝國。
  • 盤點影視劇中最經典的六位孫悟空形象
    孫悟空這一形象在影視劇中出現了很多次,主要包括各版本西遊記電視劇、豬八戒系列電視劇、西遊改編電影系列、寶蓮燈系列等,也還有其他的一切影視作品中會有孫悟空的形象。下面,我們就來盤點一下影視劇中最經典六位孫悟空形象!
  • 你了解的《西遊記》,可能不是真的《西遊記》
    吳承恩這樣描寫:《西遊記》第三十六回,寶林寺的僧官看到他:真箇是生得醜陋:七高八低孤拐臉、兩隻黃眼睛,一個磕額頭;獠牙往外生,就像屬螃蟹的,肉在裡面、骨在外面。別不信,最像此描述的,是《西遊降魔篇》裡的孫悟空。
  • 《西遊記之孫悟空三打白骨精》:中國式超級英雄片
    吐槽《大鬧天宮》已經不合時宜,但這部電影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壞印象,讓拍過《狗咬狗》這樣狠作的鄭保瑞陷入群嘲,不誇張地說,今年賀歲檔他的新作《西遊記之孫悟空三打白骨精》,讓不少人期待值冰封,因為當年的《大鬧天宮》實在太爛了。所謂福禍相依,因為有了《大鬧天宮》的無底線鋪墊,抱著「試試看」態度的提前觀影,倒成了一次驚喜的體驗,《三打白骨精》出人意料得瑰奇、壯闊、曼妙。
  • 西遊記第五十七回
    好了,廢話不說,今天我們一起來聽《西遊記》第五十七回。(本視頻來自樂樂課堂,只供學習,非商業用途)看完視頻的同學,趕緊答題吧。1.話說孫悟空被逐出師門後,卻又回到了唐僧身邊,還(  )A. 將唐僧捆綁起來B.
  • 神話小說《西遊記》
    吳承恩的《西遊記》,說它是神話小說,有兩大原因:一是它創造了一個居於全書最主要地位、貫徹始終的神話英雄人物孫悟空;二是它是演化小說,是根據民間傳說的積累逐漸演化而來,包括孫悟空形象的創造。由此二因,我們認為《西遊記》名正言順地應該享有神話小說的聲譽,而此書所表現的一切,也應該理直氣壯地被視為後世產生的新神話。先說第二個原因。
  • 《西遊記》中的七大聖
    《西遊記》是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主要講述了唐僧、孫悟空、豬八戒、沙和尚師徒四人西去取經,一路降妖除魔,終修得正果的故事,近幾年以《西遊記》為題材的影視劇層出不窮,而最多的應該就是描寫孫悟空的了。此時又會了七個弟兄,乃牛魔王、蛟魔王、鵬魔王、獅駝王、獼猴王、禺狨王,加上自家美猴王(個人認為86版身穿鎖子甲、步雲履的造型最帥了)七個。孫悟空被玉帝封為弼馬溫,卻嫌官小,下得界又回花果山,此時遇兩個獨角鬼王向孫悟空進言做個「齊天大聖」,猴王喜不自勝,置辦旌旗,掛上「齊天大聖」。玉帝聞言便發天兵十萬拿孫悟空卻敗陣而回。
  • 孫悟空到底長什麼樣,西遊記原著中的幾個詞語,心中美好形象全無
    文/小豬八1000個西遊記未解之謎【第十六期】原著中的孫悟空究竟是什麼樣?孫悟空這個人物就不用多介紹了,出自四大名著《西遊記》中的角色,在身世背景以及個人能力方面都是首屈一指的,唯獨他的長相引起了很多人的懷疑,為什麼這麼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