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艾嘉電影《念念》:心似雙絲網,中有千千結

2020-08-27 唐詩宋詞經典

千秋歲·數聲鶗鴂

北宋·張先


數聲鶗鴂。又報芳菲歇。

惜春更把殘紅折。

雨輕風色暴,梅子青時節。

永豐柳,無人盡日飛花雪。

莫把么弦撥。怨極弦能說。

天不老,情難絕。

心似雙絲網,中有千千結。

夜過也,東窗未白凝殘月。


有沒有一個人,你以為忘了,卻影響你一輩子。

今天為大家推薦一部5年前的電影《念念》,張艾嘉導演,梁洛施、張孝全、李心潔、柯宇綸等主演。張艾嘉自是不必說了,是飛雪非常欣賞的一位女性演員、導演。在以前我那篇《女子無才便是德》中提到過她。至於電影講了個什麼,很難用一句話說清楚,也許用很多句也說不清楚。


說到「念念」,相信有很多人會想起王家衛導演在《一代宗師》裡的:念念不忘,必有迴響。只不過這個概念太大了,《念念》也多多少少有這麼點意思。


用導演張艾嘉的原話就是:

念念的英文是「murmur of the hearts」。

murmur是一種小碎念。

就像你想念一個人,

很多年過去後他在你心中留下的念想已經不是多驚天駭浪般的感覺,

而是一種小碎念,

三不五時撓你一下。

就這樣。

故事講述了生活在大城市的三個年輕人對於愛情與親情的承擔和奉獻的故事。


三個有著童年陰影的孩子,對自己的父母有著不同的愛恨糾葛。導演借鑑日本的「年輕人疏離症」這個概念,展開描述。


什麼是「年輕人疏離症」,在日本來說就是父輩接著騰飛的經濟,忙於工作對於小孩的心理世界疏於觀察和關懷,等到這些小孩都長大了陸續走向社會,這個時候由於大環境經濟增長放緩,年輕人壓力劇增。


由於小時候家長的疏離,在孩子心中或多或少刻下了創傷與陰影,帶著創傷與陰影來面對壓力,他們無處發洩,對於家庭他們是冷漠的,在社會關係中也處於疏離的狀態,依賴於社交軟體。在日本,「年輕人疏離症」導致的自殺事件已經不是什麼新鮮話題了。

這種「年輕人疏離症」體現出它的泛亞性(即在東南亞的國家中普遍存在)。在中國,城市的孩子類似日本,農村的孩子特別是85、90後這種情況更為嚴重。


小時候,農村的父母大多滿足於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對於孩子僅僅只是吃飽、穿暖而已,談不上什麼對於心理的照顧。父輩也沒有這種經驗,等到經濟飛速發展,大學擴招,教育醫療產業化,父母們不得不外出打工,來應付巨額的學費與醫療費(或蓋房或為孩子結婚)。


在孩子上學時期,他們大多接受的是城市文化,而父母仍然沉浸在村落文化中,隨著85、90後讀書、工作的腳步離家鄉越來越遠,代溝一詞也應運而生。


現在的中國,也正是經濟放緩的時候,年輕人的鴨梨山大,請問你可以向父母傾訴嗎?不能!1.是因為從小就沒有養成這樣的習慣;2.你說了父母也不懂/或者說農村的父母也幫不上城市的你。

但是,隨著物質的極大豐富,教育水平的普遍提高,人們對於情感的需要,精神的需要也顯現了出來。


全社會開始關注人的心理、心靈問題,第一次大規模的是在08年汶川大地震,為了解決災後兒童以及成人可能出現的各種心理問題,國家和社會公益組織,共同向災區派往大量的心理醫生和心理輔導師。


這次武漢發生的新冠疫情也是一樣的,也有很多的心理醫生參與其中。需要注意的是,此次心理救助行為,首先是對抗擊疫情一線的醫護人員,他們所面對的心理壓力的緩解與疏導,其次是身處恐懼之中的疫區人員與病人。


人們對於留守兒童、婦女心理問題的關注,對於農民工心理問題的關注,以及青少年成長中心理問題的關注,甚至是各個階層心理問題的關注,從最基礎、最原始的食衣住行,到身心健康、人格健全,顯示了,人們開始拋棄固有的觀念,而來應對新的問題。(心理問題出現在各個階層,並不只出現在底層,只是底層的心理問題,往往引發的社會後果較為惡劣,讓人驚心)


這裡只討論人的物質需求與情感、精神需求,並不牽扯經濟、科技飛速發展的背後,給人們帶來的心理與道德的改變。(以上為社論內容,與電影的內容關係不大)

片中的育男,在自己的生日的時候,給自己做了碗面,然後不知道幹什麼了,於是在臉書上發了條狀態,那些工作上的朋友回應他:應該和父母一起過。


可是,他有父母嗎?從小父母就在他的世界中缺失,而如今他們都已經真的缺失了。對於一個死去的親人,你能恨起來嗎?


在我們接受的傳統文化中,應該是:父母關懷孩子,孩子孝順父母。但現實中,卻差距太大,真實的恨與強加的愛,會使一個人扭曲,於是就誕生了像育美一樣的藝術家。


就像育美對自己的心理醫生說:她只有在自己生氣時才感覺是最真實的。只有在生氣時,她才能將心底的恨爆發出來,平時那強加的愛永遠都是她的枷鎖,讓她強顏歡笑。

廣漠純淨的天空,深邃靜謐的海底,若隱若現的美人魚,鏡頭對於人物內心世界的描寫,神秘、空靈之餘,也有點靈異的感覺。


影片採用魔幻現實主義的手段,想看一遍理清故事的脈絡是艱難的。那些沒有影子的人,自己與自己的拳擊賽,真實與夢境的交錯,回憶與現實的交錯,都是他們心底的念念,也是他們心底不能訴說的創傷。

傷痕需要癒合,我們需要與自己達成和解,釋懷心中的恨,才能遇見真正的自己。


有人說:這個電影是自己與自己心靈的一次對話。沒錯,深層次的溝通需要平靜。如果你靜下來看完,你一定會被感動的。


也有人說:看了電影讓他懂得了與家人溝通的重要性;讓她知道母親對於自己孩子呵護的重要性。


不管你在電影裡遇見了什麼,你都只是遇見了你自己心底的念念(創傷)。

相關焦點

  • 心似雙絲網,中有千千結
    從結繩記事,到周朝的「綬帶」,南北朝的「腰間雙綺帶,夢為同心結」,盛唐的「披帛結綬」,宋的「玉環綬」直至明清旗袍上的「盤扣」,以及傳世的香囊、玉佩、扇墜、髮簪等無不顯示了「結」的悠久與廣博。   在新婚宴上,裝飾一個「盤長結」,寓意愛人相隨相依,永不分離;在佩玉上裝飾一個「如意結」,引申為稱心如意。在扇子上裝飾一個「吉祥結」,代表祥瑞美好。
  • 心似雙絲網,中有千千結——電影《步履不停》
    日本電影《步履不停》,一定會給不同人各不相同的感觸。一個家庭,一群人,一桌飯菜,一些話 ……從從容容地在面前鋪展開來……那個沉默寡言 、步履矯健的爺爺,那個忙忙碌碌、喋喋不休的奶奶, 那個咿咿呀呀、別有所圖的女兒,那個心事重重、欲說還休的兒子,還有篤定前行、謹小慎微的兒媳,那個立志成為像爸爸一樣的調琴師,又對爺爺一樣的醫生充滿興趣的孩子——每個人都是一路走一路結著心結,有的結慢慢解開了,有的解一輩子,有的呢?剪不斷理還亂!
  • 《念念》梁洛施「復出」大銀幕「愛的代價」讓自己長大
    雖說三個女人三段故事,各有各的精彩,但我們的記者還是更多地把鏡頭對準了12歲就踏足娛樂圈,中間被經紀公司雪藏,藉由此片再度復出影壇的香港演員梁洛施, 梁洛施年輕照片 字幕:12歲入行梁洛施被雪藏網頁 字幕 :被公司雪藏梁洛施抱孩子照片 字幕:三個孩子的媽媽字幕:她叫梁洛施 《中國電影報導》記者毛毛:觀眾朋友大家好
  • 千千結千千意——解讀中國結的寓意
    在古文中就有記載: 「上古結繩而治,後聖人以書契之」(《易·繫辭》)。 我們平時所見到的許多由「結」構成的詞, 都有著美好的意思, 如團結、結交、結緣、永結同心等。
  • 《念念》:張艾嘉的深情
    他以此寫了兩場戲,我被他的真實感動,女孩子可能比較容易訴說心裡的渴望,但是很少有男孩子願意這樣袒露心扉。」張艾嘉的一個朋友告訴她,他平時一看電影就瞌睡,《念念》是他一生中第一次看電影沒有睡覺。「他說他看了三次,看到第三次的時候,他坐在電影院裡大哭。」張艾嘉反覆說,《念念》講的不是故事,而是情緒。「電影其實可以不用那麼講白,然後把情感推到一個不同的層次上去。」
  • 電影說明書 《念念》張艾嘉
    【中 文 名】 念念【外 文 名】 Murmur of the Hearts【製片地區】中國臺灣【出品公司】 松澤國際影業 博納影視【成 本】 8000萬臺幣【導 演】 張艾嘉【編 劇】 蔭山徵彥 張艾嘉
  • 中國結|芯似雙絲網,中有繩繩結—既是藝術品,也是文化情懷
    1、家「結」情懷:(中國)結是神聖婚姻的代名詞 在中國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中,就已經有了關於結的描述。說的是在女兒出嫁時,母親親自給女兒結(扎)頭巾(蓋頭)的溫馨場面。雖然叫法不同,但萬變不變其「結」。這也使千百年來,每個中華兒女的心中都有了一個「結」,一個關於家庭的家「結」情懷。2、心有千千結:男女之間的「結」總是情天不老,情難絕。心似雙絲網,中有千千結。
  • 《念念》版「愛的代價」MV發布 張艾嘉娓娓道來
    《念念》中的梁洛施 「人生中不只有愛情,愛可以包含太多東西了。」通過電影宣傳曲《愛的代價》MV,導演張艾嘉這樣表達對於新作《念念》的理解。再度演繹經典金曲,張艾嘉採用了更貼合《念念》影片風格、近乎娓娓道來的說唱方式,喚醒觀眾心底珍藏的有關青春歲月的感懷。
  • 《念念》版"愛的代價"釋放回憶 張艾嘉感懷青春
    因為歌曲與電影內容契合度很高,早有人嚮導演提議以《愛的代價》作為《念念》的宣傳曲。但張艾嘉卻一直很猶豫。重唱《愛的代價》時,張艾嘉特別在MV中加入了自身的全新感悟,以求觀眾更好理解《念念》的主題。最終導演張艾嘉放下心來:「很開心《愛的代價》這首歌能夠讓大家更好地感受《念念》那種溫暖的情感,看來我之前的擔心是多餘了。」
  • 陳慧嫻演唱的《千千闕歌》詞曲卓絕,是獨一無二的經典作品
    因為求學,當年人生中第一次遠離家鄉,乘坐大巴去往廣州,再轉火車到東北,大巴上一路單循就是這首。有些詞曲,旋律,一旦響起,勾起的不但是回憶,更是一段往昔珍藏的情感。第一次聽,真的哭了,歌詞深奧,旋律清晣,人的一生又能遇上多少相愛比此到永遠,有時愛情真的要靠彼此去爭取,如果放手,那就是一輩子。
  • 《念念》調檔4月30日 張艾嘉用電影「擁抱」兩代人
    著名導演張艾嘉新作,由梁洛施、張孝全、柯宇綸和李心潔共同主演的電影《念念》日前宣布,將內地上映日期調整至4月30日。作為張艾嘉沉潛多年推出的力作,《念念》以優雅安靜的氣質在兩岸三地的多場試映中取得了極佳的口碑。通過片中兩代人逐漸和解的故事,張艾嘉希望為更多觀眾帶去被她「擁抱」的感覺。「但願大家看完《念念》,會有被擁抱過一樣的溫暖感覺,並從中獲得安靜和力量。」
  • 《念念》主人公首度揭秘 「綠島跑男」柯宇綸現身張艾嘉新片
    而其所飾角色育男,也成為這部青春愛情電影中,第一個揭開面紗正式「現身」的主人公。在《念念》裡,柯宇綸飾演的育男與梁洛施飾演的育美是一對兄妹。由於父母離異,兄妹倆被分隔兩地,年幼的育男只能帶著思念,孤獨地在綠島長大。而跑步則成了他在成長過程中,寄託對母親與妹妹情感的唯一途徑。電影裡,育男有近一半的戲份是在環繞綠島跑步,因此扮演他的柯宇綸也成了《念念》裡不折不扣的「綠島跑男」。
  • 《念念》劇組來杭州啦 張艾嘉李心潔張孝全等你來約
    小編再出大招——《念念》劇組杭州見面會!導演張艾嘉、李心潔、張孝全、柯宇綸等都將出席——張艾嘉導演睽違大銀幕七年的新作《念念》,因為息影多年的梁洛施加盟,而備受關注。念念劇照(梁洛施)《念念》的幾位主創,梁洛施、李心潔,甚至唱主題曲的劉若英,都是久違的面孔。梁洛施同李澤楷分手之後,遠居加拿大,獨自撫養三個幼子。
  • 解開怨念,成就愛——張艾嘉電影《念念》觀感
    愛是不止息,愛裡有饒恕,就讓愛的火焰,一直這樣燃燒下去。第39屆香港國際電影節開幕影片,3個月前上映的《念念》是一部安靜的電影,似乎它是靜悄悄地上映,靜悄悄地下線,卻留下了那份充滿溫情讓人為之動容的愛;《念念》更是一部關於愛和饒恕的電影,電影的名字正詮釋著電影的主題:念是一種盼望,一種期待,一種歸回。
  • 張艾嘉用《念念》擁抱觀眾,柯宇綸角色引父親飆淚 博納速遞
    在4場特別放映中,導演張艾嘉的眾多好友紛紛前來捧場,令張艾嘉無比感動。而演員柯宇綸的父親,導演柯一正也在其中。對於老爸現身觀眾席,柯宇綸很有壓力,卻沒想到自己的演出,讓父親柯一正在影院中流下了眼淚。柯一正表示:「看電影時我一直忍著不哭,最後還是忍不住,但我心甘情願被兒子柯宇綸『打敗』!」
  • 【電影速遞】《念念》不忘,必有迴響
    電影《念念》4月17日-5月17日《念念》的英文名字叫做「Murmur of the Hearts」,直譯過來就是「心的呢喃」。
  • 甄珍丨往事幽幽夢,心似千千結
    她是典型的小家碧玉,溫潤活潑,人送外號「小淘氣」,擅長喜劇,在瓊瑤戲裡也多擔任活潑討喜的女角,《一簾幽夢》《心有千千結》都是她的代表作。林青霞說:有一次拍片,攝影師想拍我一個美麗的特寫,花了很長時間打光也不能滿意,攝影師感嘆,女明星中只有一個人是從每個角度拍都好看,那就是甄珍。
  • 《相愛相親》 | 張艾嘉:「電影是一輩子的承諾.」
    與上一部影片《念念》相比,不論是豆瓣評分還是票房成績也都可圈可點。在《念念》這部影片中,阿男在意媽媽的離開,卻沒有勇氣去找回媽媽和妹妹。阿美對媽媽的難產耿耿於懷。阿翔從小就希望能夠好好練拳,這樣爸爸才能回來陪他打比賽。它主要講述了在生活中背負了如此沉重的秘密的幾個人如何機緣巧合地化解了心中的刺。
  • 有一個女人叫張姐 有一部電影叫《念念》
    那個MV裡面,有個女孩提起牛仔褲的鏡頭,還有一個小修女聲嘶力竭的哭泣,還有一碗粥的故事。到後來,這首歌我基本上從來不唱,因為不捨得。有一次,在三星的體驗店看大電視,裡面有三個女人在唱歌,李心潔、劉若英、張艾嘉,張姐穿著圍裙,聊著家長裡短,唱起《愛的代價》。她是一個在能生命中發現感動的人,《少女小漁》裡,在工廠做衣服的中年女人突然唱起這首《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