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秋歲·數聲鶗鴂
北宋·張先
數聲鶗鴂。又報芳菲歇。
惜春更把殘紅折。
雨輕風色暴,梅子青時節。
永豐柳,無人盡日飛花雪。
莫把么弦撥。怨極弦能說。
天不老,情難絕。
心似雙絲網,中有千千結。
夜過也,東窗未白凝殘月。
有沒有一個人,你以為忘了,卻影響你一輩子。
今天為大家推薦一部5年前的電影《念念》,張艾嘉導演,梁洛施、張孝全、李心潔、柯宇綸等主演。張艾嘉自是不必說了,是飛雪非常欣賞的一位女性演員、導演。在以前我那篇《女子無才便是德》中提到過她。至於電影講了個什麼,很難用一句話說清楚,也許用很多句也說不清楚。
說到「念念」,相信有很多人會想起王家衛導演在《一代宗師》裡的:念念不忘,必有迴響。只不過這個概念太大了,《念念》也多多少少有這麼點意思。
用導演張艾嘉的原話就是:
念念的英文是「murmur of the hearts」。
murmur是一種小碎念。
就像你想念一個人,
很多年過去後他在你心中留下的念想已經不是多驚天駭浪般的感覺,
而是一種小碎念,
三不五時撓你一下。
就這樣。
故事講述了生活在大城市的三個年輕人對於愛情與親情的承擔和奉獻的故事。
三個有著童年陰影的孩子,對自己的父母有著不同的愛恨糾葛。導演借鑑日本的「年輕人疏離症」這個概念,展開描述。
什麼是「年輕人疏離症」,在日本來說就是父輩接著騰飛的經濟,忙於工作對於小孩的心理世界疏於觀察和關懷,等到這些小孩都長大了陸續走向社會,這個時候由於大環境經濟增長放緩,年輕人壓力劇增。
由於小時候家長的疏離,在孩子心中或多或少刻下了創傷與陰影,帶著創傷與陰影來面對壓力,他們無處發洩,對於家庭他們是冷漠的,在社會關係中也處於疏離的狀態,依賴於社交軟體。在日本,「年輕人疏離症」導致的自殺事件已經不是什麼新鮮話題了。
這種「年輕人疏離症」體現出它的泛亞性(即在東南亞的國家中普遍存在)。在中國,城市的孩子類似日本,農村的孩子特別是85、90後這種情況更為嚴重。
小時候,農村的父母大多滿足於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對於孩子僅僅只是吃飽、穿暖而已,談不上什麼對於心理的照顧。父輩也沒有這種經驗,等到經濟飛速發展,大學擴招,教育醫療產業化,父母們不得不外出打工,來應付巨額的學費與醫療費(或蓋房或為孩子結婚)。
在孩子上學時期,他們大多接受的是城市文化,而父母仍然沉浸在村落文化中,隨著85、90後讀書、工作的腳步離家鄉越來越遠,代溝一詞也應運而生。
現在的中國,也正是經濟放緩的時候,年輕人的鴨梨山大,請問你可以向父母傾訴嗎?不能!1.是因為從小就沒有養成這樣的習慣;2.你說了父母也不懂/或者說農村的父母也幫不上城市的你。
但是,隨著物質的極大豐富,教育水平的普遍提高,人們對於情感的需要,精神的需要也顯現了出來。
全社會開始關注人的心理、心靈問題,第一次大規模的是在08年汶川大地震,為了解決災後兒童以及成人可能出現的各種心理問題,國家和社會公益組織,共同向災區派往大量的心理醫生和心理輔導師。
這次武漢發生的新冠疫情也是一樣的,也有很多的心理醫生參與其中。需要注意的是,此次心理救助行為,首先是對抗擊疫情一線的醫護人員,他們所面對的心理壓力的緩解與疏導,其次是身處恐懼之中的疫區人員與病人。
人們對於留守兒童、婦女心理問題的關注,對於農民工心理問題的關注,以及青少年成長中心理問題的關注,甚至是各個階層心理問題的關注,從最基礎、最原始的食衣住行,到身心健康、人格健全,顯示了,人們開始拋棄固有的觀念,而來應對新的問題。(心理問題出現在各個階層,並不只出現在底層,只是底層的心理問題,往往引發的社會後果較為惡劣,讓人驚心)
這裡只討論人的物質需求與情感、精神需求,並不牽扯經濟、科技飛速發展的背後,給人們帶來的心理與道德的改變。(以上為社論內容,與電影的內容關係不大)
片中的育男,在自己的生日的時候,給自己做了碗面,然後不知道幹什麼了,於是在臉書上發了條狀態,那些工作上的朋友回應他:應該和父母一起過。
可是,他有父母嗎?從小父母就在他的世界中缺失,而如今他們都已經真的缺失了。對於一個死去的親人,你能恨起來嗎?
在我們接受的傳統文化中,應該是:父母關懷孩子,孩子孝順父母。但現實中,卻差距太大,真實的恨與強加的愛,會使一個人扭曲,於是就誕生了像育美一樣的藝術家。
就像育美對自己的心理醫生說:她只有在自己生氣時才感覺是最真實的。只有在生氣時,她才能將心底的恨爆發出來,平時那強加的愛永遠都是她的枷鎖,讓她強顏歡笑。
廣漠純淨的天空,深邃靜謐的海底,若隱若現的美人魚,鏡頭對於人物內心世界的描寫,神秘、空靈之餘,也有點靈異的感覺。
影片採用魔幻現實主義的手段,想看一遍理清故事的脈絡是艱難的。那些沒有影子的人,自己與自己的拳擊賽,真實與夢境的交錯,回憶與現實的交錯,都是他們心底的念念,也是他們心底不能訴說的創傷。
傷痕需要癒合,我們需要與自己達成和解,釋懷心中的恨,才能遇見真正的自己。
有人說:這個電影是自己與自己心靈的一次對話。沒錯,深層次的溝通需要平靜。如果你靜下來看完,你一定會被感動的。
也有人說:看了電影讓他懂得了與家人溝通的重要性;讓她知道母親對於自己孩子呵護的重要性。
不管你在電影裡遇見了什麼,你都只是遇見了你自己心底的念念(創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