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是在2006年的時候,彼時的光榮和特庫摩還未合併為KT的時候,光榮曾公布了一款以日本戰國末期外籍武士三浦按針為原型的遊戲——《仁王》。但是在這之後,《仁王》卻與同期的《最終幻想V13》一起,成為了只存在於預告片裡的黑歷史遊戲。也許是那時光榮的技術能力以及在動作遊戲方面的造詣有限,他們沒辦法實現心中對於《仁王》的構想,於是這個IP就被雪藏了。直到後來光榮與特庫摩合併,在Team Ninja接手並在受到《血源詛咒》、《黑暗之魂》等魂系列遊戲的啟發下,《仁王》終於在2017年以類魂系遊戲的姿態重現世間,並在玩家中掀起了不小的波瀾(一方面是遊戲素質確實不錯,還有一方面是當年的「獨佔」風波:原版為PS4獨佔遊戲,在加上DLC變成完全版後登入全平臺,這種欺騙玩家的行為受到了玩家的唾棄)。
初版《仁王》的封面,當時還是only on playstation
彼時還沒有變成《FF15》的《FFV13》,女主角還是Stella不是後來的Luna
今年的2月份,Team Ninja的新作《仁王2》也即將以完全版的形式登入PC平臺,作為KT社以及《忍者龍劍傳》系列的粉絲,我還是非常期待的。
《仁王2》PC版的宣傳圖
《仁王》首作我是在PS4平臺上的PS+會員裏白嫖的。遊戲主要講述的是英國船員威廉是擁有異能能看見鬼怪和守護靈的人,他的守護靈被反派凱瑞搶走,於是他跟隨凱瑞來到了日本並開始了一段斬妖除魔、幫助德川家康打敗石田三成的冒險故事。由於威廉和《巫師》系列中的主角傑洛特比較像,因此威廉又被調侃為「東瀛傑洛特」。因為遊戲風格是類魂系的那種受苦遊戲,我本人不是特別喜歡這一類型的遊戲,所以一開始並沒有打算去玩。白嫖的總是香的,在我玩過了之後,我發現《仁王》確實是值得一玩的遊戲,他讓我找到了一絲當年玩《忍龍》的感覺,而這是其他魂類遊戲沒辦法做到的。
那既然說到這裡了,那我就要說一說《仁王》裡最大的優點以及最吸引我的地方——動作系統。《仁王》擁有著獨特的「殘心」以及上中下三段的動作系統。
《仁王》的上中下三段動作系統,主要分為打點高、單次攻擊力高、攻擊頻率低的上段架勢,打點低、單次攻擊力低、攻擊頻率高的下段架勢以及介於二者之間的中端架勢三種。每一種攻擊架勢都有不同的攻擊招式和操作體驗,再加上太刀、雙刀、長槍、大斧等多種武器和架勢進行搭配,整個動作系統是非常豐富的。
「殘心」系統則是《仁王》動作系統中的一個核心機制。《仁王》中主角威廉的奔跑、攻擊、防禦和閃避等都需要耗費精力槽,當精力槽見底,威廉將無法行動。在以高難度著稱的魂系遊戲中,主角一旦無法行動,那就離白給也不遠了。因此玩家要時刻注意自己的精力槽。「殘心」系統便與精力槽的回覆有關,當威廉在攻擊敵人後,他的身邊會有白色的光芒擴散,玩家看準時機按下對應「殘心」技的按鍵,就能將這些光芒回收來回復一定量的精力。如果說朋友你是第一次接觸《仁王》的話,我建議你先把殘心練好。
發動殘心的一瞬間
綜合以上兩個動作系統以及類似於無雙技的九十九武器系統,《仁王》的動作系統在魂系遊戲中是獨樹一幟的,或者說一枝獨秀,比其他魂系略顯套路公式化的動作系統要好玩得多了。這得多歸功於ACT出身的Team Ninja。雖然忍者組在核心製作人板垣伴信離開後過得並不如意(板垣伴信製作的XBOX上獨佔的原版《忍龍1》、《忍龍2》一直被ACT愛好者奉為神作。PS上的西格瑪系列移植作是本作製作人早矢仕洋介製作的。因為板垣伴信比較有黑社會大哥的做派,他在評價早矢仕洋介時說了「我小弟表現得還不錯」,所以早矢仕洋介有了「小弟」的外號。在帶頭大哥離開後,由小弟製作的《忍龍3》迎來了滑鐵盧。雖然靠之後發售的《忍龍3:刀鋒邊緣》挽回了一點口碑,但《忍龍》系列從此一蹶不振,至今未有新作消息),但是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底蘊尚在,對動作遊戲的製作經驗還沒有丟掉。
爽快感與血腥度並存的《忍者龍劍傳3刀鋒邊緣》
說了這麼多動作系統的優點,但其實本作並不是一個真正的ACT遊戲,《仁王》是一款A·RPG遊戲,也就是說它是一款帶有動作要素的角色扮演遊戲。
其實目前純粹的ACT動作遊戲已經沒有什麼市場了,市場上基本還是以A·RPG為主。這可能與目前快節奏且較為固定枯燥的生活方式有一定的關係。因為RPG遊戲的核心體驗在於扮演角色體驗一段不一樣的故事。而ACT遊戲在故事劇情方面較為薄弱,多數被調侃為「給你一個理由去砍人」。ACT遊戲的核心體驗就是它的動作系統,但是這需要玩家投入較大的精力去熟悉系統和操作,而目前的玩家都不太願意去花費時間和精力去研究這個,而且如果玩家本身手比較殘的話,可能體驗也不太好。用簡單的比喻來講的話,RPG就類似LOL的蓋倫、德萊厄斯、墨菲特這類英雄,誰都可以玩一玩,比較容易獲得樂趣;ACT就像銳雯、菲奧娜、艾瑞莉婭,有一定的上手難度,專精玩家能玩出很秀的操作,普通玩家的體驗可能不是那麼好。
其實《仁王》的RPG要素還是很明顯的。一是它的等級系統,等級上升可以給自身帶來數值上的提升。二是裝備系統,不同的裝備有不同的數值屬性和技能搭配,前期主要看數值,後期看技能。也就是從理論上來講,不管你的對手有多厲害,你都可以依靠等級和裝備的壓制去打敗他,這就是典型的RPG遊戲的特點。因為ACT遊戲一般沒有等級和裝備的概念,不同的裝備沒有數值上的區別,只有不同招式的區別,玩家是依靠技術去打敗對手。
既然提到了裝備系統,那就提一提《仁王》的缺點吧。
眾所周知,KT是出了名的刷子遊戲製作商,《無雙》系列就是典型的刷子遊戲,《仁王》自然也不例外。之前提到,裝備有不同的數值和技能,而這個基本靠刷,即便你在武器工坊裡可以強化裝備,強化所需要的素材也依然是靠刷的。這將是個無比漫長且煎熬乏味的過程。
遊戲前期最熱門的裝備就是立花宗茂的這身「西國無雙」套
之後再聊聊這遊戲的其他方面吧,有些可能是優勢特色,有些可能是缺點或者說比較噁心人的地方。
《仁王》的地圖設計是個比較大的槽點。其一是比較繞,整個地圖總會讓人繞過來繞過去。其二是地圖總體較為狹窄,這其實是變相提高遊戲難度,讓玩家可操作的區域變小,再加上製作者故意設計的一些「坑」,讓玩家一步不小心就落命了(玩家所操控的角色威廉作為一名船員居然不會遊泳?!)。
本作雖然是受苦遊戲,戰鬥難度高一點其實能理解,畢竟他們之前製作的《忍者龍劍傳》就是以高難度著稱的,和其他ACT遊戲先學會出刀不同,《忍者龍劍傳》先要學的是怎麼防禦和翻滾……但是《仁王》裡有很多的難是製作者故意刁難玩家,比如上文提到的「坑」,此外就是總會在視野盲區安排敵人故意從背後或天上陰玩家,屬實能讓玩家感到製作組滿滿的惡意。
最後再總結一下吧,如果你是魂系列和《忍者龍劍傳》系列亦或是動作遊戲的愛好者,那麼《仁王》我是非常推薦你去一試的。但假如你真的手比較殘,而且脾氣還比較暴躁的老哥,我勸你慎重,不管是PS4還是電腦,都不便宜,脾氣上來咋壞了就虧大了。在這裡我還要向各位推薦一下B站大溼的學徒做的《仁王》全收集通關流程視頻,能幫你少走很多彎路同時順道把收集要素都收齊。
其實我自己還有一個小小的心願。去年曾經有消息爆料稱KT將會把《忍者龍劍傳西格瑪系列》和《忍者龍劍傳3刀鋒邊緣》打包在PS4和NS上炒冷飯。距離上一作《忍龍》登錄主機還是在PS3時代的事情,現如今已經進入了PS5的新時代,《忍龍》依然沒有新作消息,甚至連冷飯都沒炒,所以聽到這個消息我還是挺激動的,我買PS4這麼多年沒有玩到過《忍龍》,還是比較遺憾的。不過當時爆料的時候說是2021年3月份發售,而如今都快步入2月份了,卻連一點官方消息都沒有……恐怕是無了。無論如何,我還是希望能在接下來的幾年裡玩到《忍龍》這種純粹的ACT的新作的,哪怕是炒冷飯也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