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18日凌晨,坎城電影節正式開幕。這幾年最能引發網友吐槽的,就是某些沒有任何作品的明星蹭紅毯的新聞。
即便影響力一年不如一年,但當第70屆坎城電影節公布了主競賽單元評委名單之後,還是引起了一番討論——中國女演員範冰冰受邀擔任本屆坎城電影節主競賽單元評委。(她一直被很多人諷刺——毯星。)
當然在紅毯上,她美得不要不要的。
▲這件禮服來自於ElieSaab 2017春夏高定,清新藍色襯得冰冰淡雅脫俗,珠寶則來自於De Beers。
但是依然有一批作妖的,比如微博認證為演員的@徐大寶OK (代表作《妹兒》)身穿五星紅旗裝。。。。
以及頭飾奇特的影星藍燕(代表作《3D肉蒲團之極樂寶鑑》)。
好吧,其實現在的坎城電影節並不是只有受邀請的電影工作者才能參加的,走紅毯、參加開幕式都是被明碼標價的,比如最近微博上就有人爆出了一份「坎城電影節紅毯價格表」,開幕式一等席位價格是19000歐元,二等席位是16000歐元,三等席位是14000歐元,而且三等席位還無法保證你走完紅毯。還有紅毯前的專業攝影師是2200歐元每次,amfar慈善晚會的參與價格是24000歐元……
據業內人士表示,確實聽說過有「紅毯推手」對明星進行包裝,花高價參加紅毯秀;甚至一些機構陸續推出類似服務,連普通民眾都可以花錢買到走紅毯的機會。這種「高大上」的服務也是令人咋舌,就是不知明星能否享受折扣;不然花那麼多錢,只為去坎城找中國攝影師拍個照,在國內媒體上報導一下,也真浪費,不如直接花錢買篇專訪,還少了旅途的奔波勞累。
坎城這個金字招牌每年的五月份就閃閃如鑽石,以超高的曝光量佔據各大媒體。雖然奧斯卡可能更加星光璀璨,但是奧斯卡的官方名稱是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獎(Academy Awards),那是好萊塢的自娛自樂,人家玩得開心,我們看個熱鬧。
坎城電影節的官方名稱是坎城國際電影節(Cannes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從官方定位來說,坎城視野要開闊的多,各個國家的電影人都有參與其中的資格。所以雖然坎城沒有好萊塢那麼多的大腕,但曝光量也絕對不少。在這個什麼都講流量的年代,看見這麼大的流量,就像看見錢啊!
坎城電影節的組織者每年的預算是2000萬歐元,按照當下匯率約合人名幣1.5億。這麼多錢怎麼來?
坎城的傲嬌在於,這麼多錢裡面不含有出售的電影票。和坎城齊名的柏林電影節和威尼斯電影節都面向大眾出售電影票,坎城是極少數隻面向業內人士,不對外出售電影票的電影節。另外記者註冊也是免費。如果想要參加電影節的各種活動以及電影放映,除了註冊人士,就必須持有電影節發出的請柬。果真逼格很高。
2000萬歐元的預算中,政府和法國國際電影節協會各負責1000萬歐元左右。
政府方面有三部分來源:
法國文化部下設的國家影視中心提供300萬歐元。
舉辦地坎城市政府出資200萬歐元。
由政府出面帶來的電影宮使用,評委所用別墅等各種場地贊助,折合現金為400萬歐元。
就這一塊來說,首先坎城電影節所帶來的世界性的文化影響力是無價的。要不然我們也不會一開始就砸錢辦上海國際電影節、北京國際電影節,還不是為了在文化這一塊不斷擴大影響力。另外更加現實好處是根據法國商業雜誌《挑戰》的報導,在這不到兩周的盛會中,能夠給當地製造3000個就業機會,帶來2億歐元左右的收入,而這收入佔到坎城每年旅遊收入的四分之一。
法國國際電影節協會其實才是電影節真正意義上的組織機構。他們提供的1000萬歐元來自他們招募到的贊助商。
六大讚助商:蕭邦、歐萊雅、惠普、開雲、雷諾和萬事達。這麼說來,冰冰姐也是厲害,曾經是蕭邦和歐萊雅的全球代言人,15年還代言了雷諾的新款車科雷嘉。坎城為她帶來了曝光,也帶了直接的收入。
▲第一次踏上坎城紅毯的王珞丹身穿Dior 2017春夏高定絲絨拼接禮服裙,深V的款式性感外露,讓我們看到了一個不一樣的王珞丹。據說為了穿下這套巨瘦的禮服裙,她已經一整天沒吃東西了……
這兩大部分如果說真好滿足2000萬歐元的預算的話,其他的收入就真的是盈利了。
1.出售轉播權。坎城電影節的媒體合作夥伴Canal+電視臺擁有獨家轉播電影節的開幕式和頒獎典禮的權力。其投入為600萬歐元以上。這和奧委會依靠像電視臺出售直播權賺錢是一樣的。
2.參選影片的會費。雖然不賣票,但是電影想參選,是要交傳說中的檔案製作費的。一部影片300歐元。每年約1800部電影,算起來也有54萬歐元呢。
3.酒店回扣。是的,酒店會給主辦方回扣。電影節只給主創人員提供交通費和房費,其他人住酒店就得自己花錢,而且電影節指定合作夥伴Majestic酒店還很貴。該酒店在電影節期間客房600歐元,套房4000歐元,單位都是每天。每一個入住者,舉辦方都能拿到回扣。
坎城一直在商業明星大片和藝術獨立作品中保持平衡。用商業大製作來養藝術小片,是坎城一貫的宗旨。所以它才能有如此大的影響力辦一場奢華的盛會,在和柏林、威尼斯的較量中,坎城佔了上風。
對於演藝明星來講,名氣就是金錢,需要保持持續的曝光度。而曝光的級別越高,場面越大,越有利於提高自己的身價。從這一點上來講,明星也是一種商品,也需要做廣告。坎城電影節掙得盆滿缽滿,明星也都得到了知名度,其實也是雙贏的局面,至於我們吃瓜群眾,看完熱鬧,繼續趁著歐元黃金上漲的趨勢大掙一筆,才是最炎炎夏日最爽快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