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愛情劇的宣傳語裡經常看到「相愛相殺」、「虐戀」這類字樣。
想想《花千骨》裡的白子畫和花千骨,《東宮》中的李承鄞和曲小楓,
還有《都挺好》裡蘇明成和蘇大強……
要麼是仇敵相愛,要麼是父子對決。
可,這些影視作品,往往只是打著相愛相殺的噱頭,而已。
內容麼,
懟完天,懟完地,哭到失明才能成戲......
而今天要講的這部劇,才是正兒八經的解釋了一下,啥叫相愛相殺——
《殺死伊芙》第二季
《殺死伊芙》第一季2018年橫空出世,一時間風光無限。
這次的再度回歸,豆瓣評分直逼9.3。
其實,這種貓鼠追逐式的情節在影視作品裡並不少見,
但想要拍成神作卻很難。
以往類似設定的作品,往往聚焦於追逐的快感和緊張的對峙。
而這部劇卻用巨大的反差、微妙的聯繫展開劇情,並將性愛和殺戮融入到追逐的過程中,
整部劇呈現出帶著點血腥的甜蜜感。
伊芙和薇拉內爾的第一次相遇,是在醫院洗手間。
伊芙在糾結自己的頭髮應不應該放下來,薇拉內爾則剛剛殺了四個人。
源於對濃密的捲髮的獨特情愫,僅是那一面,薇拉內爾就已經對伊芙有了好感。
而對於伊芙,薇拉內爾留下的印象也是不錯。當為警察面前描述殺手形象時,伊芙神情飄忽,竟有些陶醉。
是的,她們彼此一見鍾情。
之後,伊芙開始瘋狂地查找薇拉內爾的線索,而薇拉內爾則在偷偷送伊芙衣服和香水。
也就在這個時候,兩個人身後組織間的秘密也慢慢地揭開。
第一季的前六集,簡直就是犯罪外殼包裹下的同性言情劇。
可這部劇的精彩遠不止如此——
因為
結局前的最後一刀——
整部劇裡,最重要的這一刀。
伊芙在薇拉內爾放下槍之後,朝她的腹部狠狠捅下了那一刀。
薇拉內爾說,這很痛。
借用編劇菲比在另一部作品,《倫敦生活》裡的臺詞。
愛情很糟糕,不僅很糟糕,還使人痛苦,使人害怕,讓你懷疑自我,批判自我,與生活中其他人疏遠。讓你變自私,讓你變奇葩,讓你糾結髮型,讓你變殘忍,讓你語言和行動都失常。我們都想得到愛,得到後卻發現愛是如此可怕。所以,怪不得我們並不想獨自經歷。別人教我愛是與生俱來的,人生的目的是為愛找到合適歸屬。人們總是這樣說,「感覺來電」「來電就好辦。」但我深表懷疑,要有勇氣才能辨別合適人選。弱者不擅長愛,做一個浪漫的人需要滿懷希望。我想他們的意思是,當你找到你愛的那個人,就像找到了希望。
這應該也是伊芙捅下那一刀的瞬間,兩人內心共同的感受,也將相愛相殺的關係升華到極致。
如果說沒有這一刀,伊芙和薇拉內爾是愛恨矛盾的綜合體,
那麼這一刀捅下去之後,兩位獨特的女性就在精神層面上達到了和解。
可怕的是,她們的相殺進一步的促成了她們的愛,而她們的愛,也最終融於她們的廝殺之中。
當然,這部劇並不是在賺同性相愛的噱頭,而是升華了相愛相殺的意義。
本來,殺姐覺得第一季已經為結尾拍案叫絕,更認為沒啥必要再拍續集。
然而,
第二季一開頭,薇拉內爾在醫院遇到了一個小男孩(是的,還是在醫院)。
小男孩父母雙亡,自己也毀了容,找不到活下去的動力和意義。
在他跟薇拉內爾抱怨,說自己寧願去死的時,薇拉內爾一下扭斷了他的脖子。
其實,薇拉內爾並非不知道什麼是愛,相反她太知道愛是什麼,
只是,她的愛太沉重,太濃烈,別人都承擔不起。
是的,這種關係並非僅限於兩位女主角之間!
當然,第二季也並不完美,問題主要出在新加入的少女殺手——影子。
首先,第一季裡並沒有事先埋下關於她的伏筆,就這麼憑空出現實在是有些突兀。
再者,她的出現將伊芙和薇拉內爾之間的感情立意給拉了下來。
如果影子的出現讓薇拉內爾吃醋、耍小性子,那麼,原本兩位女性之間純粹的精神層次上的愛就和其他女同的愛情沒有任何區別,甚至有些傳統言情劇的俗氣。
最後,就目前的幾集來看,伊芙在還沒有充足的證據就抓住了影子。
不知道是編劇另有深意,還是有所疏忽,就這樣放棄推理邏輯上的嚴謹,實在是有些遺憾。
雖然,薇拉內爾和伊芙都是有些神經質的女性,
可她們之間的情感卻是激烈、絢麗而又帶著血腥。
這樣的愛情實在是太過另類,卻又是它本真的模樣。
在相愛相殺的拉鋸戰中,薇拉內爾是個只想單純地為愛人付出一切的女子,
而,伊芙也會變成穿裙子,噴香水的女人。
愛是痛苦,是傷害,卻也是欲罷不能、全力以赴的溫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