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臺上,一剪梅
喜歡梅花,只因它色彩豔麗,濃鬱芳香,婀娜多姿,更具高潔堅貞、頑強雄健、傲霜資雪、不俗浮沉的高貴品格。
臺友若希望欣賞成片栽植的梅花,就去那些賞梅勝地,每逢梅花盛開,香雪如海,遊人如潮。
臺友若想將梅花搬回家,要麼盆景,要麼盆栽,要麼是以切花為主。
無論做什麼,只要你喜歡梅花,別顧慮,帶一盆寒梅回家,4個小技巧就可讓它完美綻放!
1.梅花宜在冬季花初開時購,這時上市量大,價格便宜,花正在半休眠狀態,栽上恢復快,能見到樁形、花形、聞到香味濃淡。
2.要選梅花好樁,砧木得以杏梅為好,主幹橫斜,粗老,嫁接點要低,枝幹疏展。
新栽盆梅宜在9~10月進行,因為這時花芽已經分化,花苞已經初步形成,這時上盆植株還能經過較長一段時間的生長,同時,通過切斷部分根,能促進開花,但是梅花翻盆換土,則應在花後的3月為宜。
梅花的根系發達,再生能力強,要求年年換盆。
1.換盆時要剪除腐根,填上底肥(豆餅、禽糞、馬掌或羊蹄殼),換上培養土,這樣才能保證年年開花。
2.同時,在營養生長期,最好用普通瓦盆栽培,置於室外,戴者埋於地下。
3.綻花期再掘起,裝於瓷質或宜興花盆裡(套盆),置於室內,這樣既能增加觀賞價值,又不影響長勢。
4.梅花通過年年翻盆換土,對培養古老梅樁特別有利。每次換盆都可以適當提高植株的位置,使基部曲根一次一次地露出土面。
5.臺友如有雅興還可嵌入山石,使之達到懸根露爪或盤根錯節的目的,不但能提高造型技藝,而且還能增添梅樁的風姿和美態。
梅花是一種喜肥植物,在生長過程中,需要大量的氮、磷、鉀等營養元素。
盆栽梅花,可以結合澆水,10天左右施一次腐熟的豆餅水。
秋季花芽分化時,應停止施用氮肥,增施少量的磷肥,或者施用0.2%的磷酸二氫鉀,以保證花芽的正常分化所需要的養分。
在10月上旬的時候,還可施一次液肥,能促使早春開花鮮豔和延長開花期。
梅花是一種耐旱植物,水分過大會引起爛根、落葉,不死也會影響花蕾的形成。
盆栽梅花由於盆土有限,在春夏幹風或高溫季節,也要注意澆水。
值得注意的是,天旱時,每天下午澆水,有的盆土過幹,上午也要澆水,一定要保持盆土的溼潤,要掌握不幹不澆,見幹澆水的方法。
當發現青葉萎蔫,是盆土過幹。
當發現葉片發黃脫落,則是盆土過溼。
如果是營養生長季節,葉片過早脫落,也會影響梅枝進行花芽分化。
在秋季以後,花芽逐漸形成,這時老葉脫落,反而對開花有好處,蒔養者不必多慮。
話說,這是展現梅花美貌最重要的一步,值得細看哦!
梅花的花芽形成在當年新生枝條上,欲使梅枝多著花,可以採取短截修剪的方法,促使多生新枝。
經過臺長多年養梅花實踐得知:梅花新枝過長反而花蕾少,新枝短壯而花蕾最多。對梅花進行修剪,就是根據梅花這一習性進行的。
在春季花後新側枝中的徒長枝(細長枝)、纖弱枝、粉蟲枝,應從基部剪去。
到了秋季,這些新側枝的葉腋中就有花芽萌生,凡有花芽的枝條,入冬前一般保留10釐米長短截。
開花之後還要剪短枝條,配合澆水施肥,促進多生新枝、壯枝,這樣才能多開花。
古人論梅提到:「梅以曲為美,直則無姿。以敬為美,正則無景。以疏為美,密則無態。」
前人對梅樁造型的總結是很有道理的。因而對成齡梅樹,特別是一些已開花並且發枝力強的品種,進行強度修剪是很必要的。其目的是增強樹勢,使之萌發的新枝粗壯,著花率高。
但是,在對主幹垂臥,曲枝進行修剪時要慎重,要為梅樁造型創造條件,主幹、枝條、樹勢要平衡。
結論是:枝強多剪,枝弱少剪。
在修剪側枝時,應視枝條發展的方向和所佔空間的大小而定。掌握骨幹枝條留長,側陪枝條留短的原則。
為了保持整個株型的需要,對於一些過密枝條,可以從基部剪除。
按照文中5步計劃攻略,咱們不僅可使含苞待放的梅花完美綻放,經過一年又年的修剪,還可為梅花盆栽造型成為盆景。
臺長千言萬語,不如臺友親自嘗試!如果在梅花栽培開花過程中遇到啥問題,老辦法,來找臺長吧,哇哈哈哈……
臺友若能找來,就是一種信任。
臺長肩負信任前行,必不辜負!
好啦,今天就講到這裡,臺友們若還有什麼疑問希望臺長回答,下方留言區留言哦。非常希望得到臺友們的問題反饋,臺長會多多努力,一對一給你回復,一對一為你解憂。
喜歡這篇文章的臺友,輕點食指,先轉發朋友圈,再關注。更多精彩文章、詳細步驟、獨門絕技,哈哈哈……臺長將陸續為臺友們奉上。
喜歡臺長文,懇請轉發;
種在陽臺上,學無止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