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三十而已》這部電視劇太火了,雖然這部片子的著力點是在三十歲的女性身上,但是片中的唯一「小暖男」也是捕獲了不少觀眾的心。
劇情中,許子言和媽媽在談及「父母離婚後跟誰?」的問題時,乖萌的許子言給出了「如果你和爸爸離婚的話,我就選爸爸」的回答。當顧佳不解為什麼許子言不選媽媽時,許子言解釋到:「我最喜歡媽媽,媽媽也最喜歡我。如果我選爸爸的話,媽媽就不捨得離開我們了。」天啊!這麼甜蜜、暖心的話語真的是萌壞了不少觀眾的心!
對於三十歲的老阿姨來說,誰不想擁有一個像許子言一樣撒嬌,會賣萌,還貼心的小暖男呢?
其實許子言的這種「暖」就在於他特別的「共情」的能力。那麼什麼是「共情」能力呢?「共情」能力就是 理解、感受他人情感的能力。
第一、理解「情緒」、「情感」
對於孩子來說,理解他人情感的第一步,首先是要理解什麼是情感,什麼是情緒。生活中,爸爸媽媽們可以在適當的情形下為孩子解讀不同的情景,比如在孩子大哭一場後,家長可以心平氣和地同孩子回顧剛才的情緒,家長可以這樣問:「寶寶,你剛才是不是覺得很難過?」通過不同的情景讓孩子理解什麼是開心、難過、驚訝、害羞、慚愧等等情感。
第二、感受他人的情感
在孩子理解了不同的情感之後,家長要開始嘗試讓孩子理解他人的情感。這種社會情感技能對於提升孩子的社交能力意義重大。讓孩子學會換位思考。比如,孩子把別人的積木作品推翻了,那麼你可以引導孩子:「如果你的作品被推翻,你會有什麼樣的感受?」
第三、運用「同情」能力
父母還應指導孩子表達同理心的方式。雖然孩子有了同情的能力,但是如果不善於表達的話這種能力很難體現。比如家長可以告訴孩子,看到其他孩子傷心時,你可以和他握握手或者抱一抱他以此來安慰他。
最後,奇葩媽媽還要說的一點是,父母是孩子的榜樣。在日常生活中,家長也應該經常表揚孩子的利他行為,在孩子面前表揚那些有高度同情心和親社會行為的孩子,鼓勵他們進行更多的移情利他行為。
如何養育出「許子言」同款小暖男?你學會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