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聞已久的銳步被出售一事似乎即將塵埃落定。
12月14日,阿迪達斯表示正在為旗下銳步品牌考慮戰略選擇,包括出售的可能性,但也包括保留該品牌,正式決定將在明年3月10日公司介紹新五年戰略時宣布。
此消息一經放出,再次引發市場熱議。一時間,關於阿迪達斯「斷臂求生」的背後原因,以及銳步這一品牌最終將「花落誰家」的討論日漸升溫,而這其中,人們對於安踏或將接手的猜測更甚。
藍鯨記者就此事聯繫了阿迪達斯方面進行採訪,不過截至發稿,暫未收到回復。另外,安踏方面對此表示:「我們不就市場傳聞做出評論。」
阿迪欲出售銳步,是「斷臂求生」還是「物盡其用」?
近年來,一直以雙品牌戰略驅動前行的阿迪達斯或許決定要「斷舍離」了。
12月14日,阿迪達斯對外宣布,正在為旗下品牌銳步考慮戰略選擇,可能包括整體出售,或保留在集團旗下,具體結果將於2021年3月10日宣布最終決定,屆時將正式公布最新戰略規劃。
消息發布後,阿迪達斯的股價已連續兩日上漲,截至15日收盤,報價290.1歐元,總市值565.8億歐元(折合人民幣約4501億)。如此來看,在投資者眼中,出售銳步對於阿迪達斯來說無疑是個利好消息。
紡織服裝品牌管理專家、上海良棲品牌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程偉雄在接受藍鯨記者採訪時表示,後疫情時代企業的生存壓力不小,對於阿迪達斯來說,銳步在手裡已成雞肋,繼續維持沒有收益,不如套現聚焦主業和盈利項目。
據了解,2006年,阿迪達斯本著強強聯合與耐克爭奪市場的打算,豪擲38億美元(約合人民幣249億)併購銳步,同時還為銳步支付了超過5.5億美元的債務。彼時,銳步還是美國第二大運動品牌,也是世界排名第三的運動鞋品牌。
然而,收購至今的15年時間,銳步的表現似乎一直不佳。從業績數據來看,銳步常年處於虧損狀態,直至2018年才終於扭虧為盈。不過,即便如此,在阿迪達斯2019年236億歐元的營收中,銳步也僅僅貢獻了7%的佔比,約17億歐元。加之今年受到疫情影響,銳步數據再次受到重挫。
因此,有不少觀點認為,阿迪達斯此番降價出售銳步是「斷臂求生」,及時止損。就連阿迪達斯CEO卡斯珀·羅斯特也曾表示:「收購銳步是公司發展歷程當中最昂貴的錯誤之一。」
然而,事實真是如此嗎?銳步對於阿迪達斯來說,僅僅只是「拖油瓶」般的存在嗎?
服裝行業專家馬崗給出了不同的看法,他認為,阿迪達斯最初收購銳步的目標就並非做大做強,而是將其消化。「阿迪品牌影響力本身就比銳步強,產品也重疊,所以當時收購銳步即是為了提升綜合市場佔有率。現在目的已經達到,也同時也消化了銳步的市場、產品及專利、營銷等資源,再加之今年大環境不好,需要更多的流動資產,出售能提升流動性。因此,此時的出售更具價值。」
梳理銳步的發展歷程可知,自被收購以後,阿迪便將其NBA的贊助權收入囊中,逐漸替代銳步在籃球市場繼續發力,此外,由於品牌個性模糊、策略失誤等因素影響,銳步的市場份額也日益縮小。對此,業內人士表示:「出售銳步與其說『割肉賣子』,倒不如說是阿迪在『物盡其用』之後的一次『斷臂求生』。」
銳步出售在即,安踏難成「接盤手」
關於此次阿迪有意出售銳步一事,外界關注度較高的還有其背後的買方。
據此前傳聞,美國品牌管理公司Authentic Brands Group、美國戶外運動服飾巨頭VF Corporation以及中國的安踏體育(Anta Sports)都是潛在收購方,而這其中,尤其對於安踏的猜測度更高。
不過,馬崗認為,安踏收購的可能不大,目前來說,安踏重點還在消化之前收購的業務。
程偉雄也表示可能性偏小,「今年疫情對於安踏全球化衝擊不小,加之亞瑪芬都還未消化完畢,冒然接手銳步的話,安踏能否消化得過來還是未知。」
據了解,2019年上半年,由安踏體育領銜的投資者財團完成了對亞瑪芬體育公司的收購,交易對價46億歐元,屬於溢價收購。按比例計算,彼時的安踏需要拿出超200億元的現金推動收購落地。
這一動作直接導致安踏的負債率大幅增加。2020年中報顯示,安踏的負債率已由去年的6%提升至22.8%,主要由銀行貸款大幅增加所致,而這筆貸款主要是用於收購亞瑪芬。
不過,時隔一年半之後,安踏對亞瑪芬又有了新的調整。今年11月12日,安踏宣布,將以11.98億港元的價格出售亞瑪芬體育5.2517%的股權。7日後,安踏再次發布公告稱,間接出售部分亞瑪芬體育權益,預期將獲得485.2萬歐元的收益。
業內人士表示,在市場寒冬之下,安踏或需通過出售非核心資產等方式來「回血」應對。
據外媒報導,目前銳步的估值約在15億歐元(約合120億元人民幣)到25億歐元(近200億人民幣)之間。如此來看,若收購銳步,至少需要準備100億人民幣,而這個價格對於疫情之下的服裝企業來說,並不便宜。就安踏來看,即使按最低100億人民幣,也已經佔到其2019年總營收的三分之一,壓力不小。
如今,安踏對於亞瑪芬的消化還在進行中,加之疫情的衝擊,其自身是否有足夠意願及能力接手銳步著實還有待商榷。
此外,從阿迪達斯層面來看,安踏接手的可能性也未必很大。程偉雄認為,如今安踏已具備衝擊耐克、阿迪的能力,阿迪應該不會刻意去培育競爭對手。但對於銳步來說,不排除其他本土運動品牌或渠道商會參與收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