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誌Vol.66王小帥:威尼斯圓了多年夢
人物誌Vol.66王小帥:威尼斯圓了多年夢,作品始終在類型之外
隨著《闖入者》入圍威尼斯競賽單元,王小帥已經成功的成為了第五代導演中,第一個走遍三大國際電影節的導演。然而即使是這樣的成績,他依然有許多糾結和不安感,會對他的身邊人說:你說我要是不拍電影了能幹點什麼呢?現在畫兒畫的也不行了啊。
第五代導演王小帥、和婁燁是大學時代的同班同學。婁燁、王小帥、賈樟柯對藝術電影堅守至今,共同成為了第五代導演的代表人物。王小帥的製片人劉璇甚至認為,他們的意義遠不僅是「中國電影導演」這麼單純,正是他們的存在,中國電影才與世界電影更好的對話。
王小帥、賈樟柯與婁燁的鏡頭,更廣泛的得到西方人的認可和關注,是因為他們共同構築了當代中國的點滴。賈樟柯將現實的、當下的中國社會如剪影般的呈現,被西方社會譽為「當下中國」;婁燁展現了此刻中國人的欲望和感情、惆悵和瘋狂,這是全新的飄渺的中國世界;而王小帥的每一個故事,都是過去到現在的傳承和銜接,是歷史的投射和陰影下的人性。王小帥本人也用「心照不宣」來形容三人的關係。
得到國際電影領域認可、成功集郵三大國際電影節、王小帥卻絲毫沒有「導師」氣質。臨出國前,他帶上了一瓶茅臺,是打算留到關鍵時刻開瓶的。但是即使是提到這瓶酒,小帥都顯得格外謹慎,分毫不敢提其與得獎間的關係。拍攝了這麼多文藝片,也有不少商業片劇本拿來,其中甚至還有所謂「中國版的欲望都市」;又或者是身邊人出於宣傳的考慮、讓其多多配合「商業的包裝」,這時候他總是很糾結,一方面想成全別人,把錢和名都賺了;另一方面,也想安心的成全自己,就拍自己喜歡的電影,安心講故事。
在《日照重慶》選角範冰冰、王學圻之時,眾人以為王小帥要像商業電影轉向,用自帶話題的大明星、拍攝現實題材的故事。但是這部電影最終還是以藝術去了坎城電影節。有故事稱,彼時影片的投資人表示這部片一定要去電影節,王小帥照著那個方向努力後;投資人又擔心去過電影節的片子市場反響會不好,不過此傳聞得到了王小帥的否認。而《闖入者》最初的陣容也擬請陳坤、葉德嫻,不過王小帥否認是出於「商業考慮」,而只是挑選了最合適的人選。
劉璇不僅是王小帥的製片人,在其身邊多年,深知小帥「癥結」所在:小帥自一開始拍電影就是借錢拍攝,能拍成電影總覺得仰仗眾人幫忙;如今拍了這麼多年還是這樣的認識,總希望所有人都高興、賺到錢、幫助自己能有所回報,感謝大家的幫忙。但這不意味著他時刻都對現實滿意,而多數時候,他都會用酒醉來舒緩情緒。
劉璇回憶過一段王小帥與秦昊的交往故事:一日秦昊來到小帥家,攤在沙發上訴說現實的哀愁,覺得自己微博也沒什麼人關注,好像「紅」也很難。可是秦昊轉念間以小帥來寬慰自己,說:「小帥都在那晃蕩呢,我愁什麼呀。」小帥也笑。
《闖入者》被部分評論者認為,是王小帥自《17歲單車》之後最成功的作品,呂中的表演也是如火純青,被視作摘奪金獅的熱門影片,不過王小帥謹言慎行、在電影放映前甚至有些戰戰兢兢,既及其看中個人表達,又害怕他人的接受無能。直到採訪結束,王小帥才長嘆一口氣,結束了對話。
有太多的「偏執」一面,都被他放在了關注不到的生活中。比如,王小帥家的西紅柿炒雞蛋一直都是放辣椒的,因為曾在貴州常年生活的小帥無辣不歡,所以,這細小又龐大的偏執,至今都沒有改變。
監製、主編:陳弋弋
副主編:錢德勒
採訪、主筆:魏頔
編輯:梵一
策劃:王玉年
攝影:夏祺
攝像:陳植
王小帥
電影節「俱樂部」入圍有玄機拍商業片要看機遇
新浪娛樂:您的電影一直承載了很多東西,是一種反思。但是您剛才說《闖入者》不需要承載什麼?
王小帥:我說的意思是看看是承載什麼,這個就是這部電影有意思的地方。我們人,特別是我們上一輩、父輩,他們是潛移默化的在整個中國的各式運動呀、翻天覆地的變化的過程中,產生了下意識要隨著某個主流走,隨著某種既定的說法走。實際上我們恰恰不想要這個,要的就是反思,要的就是反著思考。就是我們個人在這個宏大的社會和歷史變遷過程中,我們到底處在什麼樣的位置,我們有沒有能力去思考這個現象。
新浪娛樂:心裡有沒有想過,大家都說我是藝術導演那我就拍一個賺錢的商業片?
王小帥:也要看機緣吧。一方面我要自己有這方面很強的衝動和願望。一方面假如說別人有很好的點子或者說很好的意向,可能會很自然的形成。但是我覺得現在中國,要更努力把這樣的電影送到觀眾的面前,讓觀眾更多程度的接觸這種電影,看到這種電影。這個是比我要轉型做那樣的電影更重要的。因為我覺得現在中國做這種類型的導演很多,還做得很好。包括演員、作家轉的,他們就很現代、他們很理解,所以他們就在這個層面上做得很好,我就覺得很好了。
新浪娛樂:您已經入圍了三大電影節,那現在有定製一些個更商業電影的計劃麼?
王小帥:坦白的說吧,就是三大電影節能夠入圍,是很好很榮幸,對自己也很滿意,但是裡目標真正來說還是很遠。(新浪娛樂:您是說在電影節得獎,還是說?)電影節得獎我本身就差得很遠。所以我覺得不是就到這了,就這樣了,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這是一點。第二點,真正參與這個三大電影節,本身是從專業的角度也好,藝術的角度也好,是一種巨大的承認和認可嘛。主觀上,不是說三大電影節我都參加了,我就去做商業、市場,這個我不是那麼簡單的來看待。對我個人來說,有這麼一個記錄,能夠參加到威尼斯裡來,能夠把自己多年的夢圓了,這就很好了。
新浪娛樂:那您有一個商業計劃嘛?比如說我們最開始看到《闖入者》陣容的時候,覺得是有商業企圖,而且是懸疑的這種包裝方式的,可能是要大賺一筆的這種電影。但是後來它還是一個很文藝的,有個人表達的電影。
王小帥:我當然希望我自己拍攝的電影,在非常清晰的類型化之外。但是往往現在大家都喜歡用一個類型來套電影,才能實現一個比較清晰的商業走向。比如說,動作片怎麼宣傳、懸疑片怎麼宣傳、恐怖片怎麼宣傳,這樣清晰的去套。但是我覺得我的電影,希望觀眾不要用這個期望去套,還是要看我的電影,只是在敘事手段,或者是在一些結構上、可看性上其實是很抓人就好了。
新浪娛樂:《我11》當時沒有入圍坎城,你自己還是挺遺憾的?
王小帥:怎麼說呢,你要是能有一部片子入圍坎城、威尼斯和柏林這樣的當然是特別特別好的事情。但是我覺得電影這個東西,一定不要把它想簡單化,特別是像坎城這種頂級的電影節。其實全世界的高手都在那,都要去那。在《我11》之前,就是《日照重慶》,接得特別緊,就是一年拍的。2011年《日照重慶》去的坎城,12年《我11》就出來了,那我是覺得說,不遺憾,但確實接得太緊了。接得太緊在一種節奏上,不太利於影片。這裡面有好多玄機。
新浪娛樂:您是說選片的組委會?
王小帥:我就舉個例子,我直白說,全世界這麼多高手,有些人好久沒有拍戲,有些人好多年沒有去,就這麼幾個名額,這是個俱樂部,能夠收到邀請進來的就這樣。我倒是覺得你每年讓我去,有點不太像話。我去年剛來,你今年又讓我來,有點不太像話。我倒覺得很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