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中國戰略新興產業融媒體 陳雯
編輯|趙涵
iPhone12、Mate40,蘋果和華為在半個月內先後發布兩大系列產品。但是,今年第三季度的出貨量冠軍是賣出了8082萬部手機的三星,其後依次是華為和小米,然後才是蘋果和OPPO。
三星在韓國,是最大的企業;三星在越南,是最大的投資商。2019年搬離中國以後,越南成為三星的全球生產基地。Note10系列後,我們手上大部分三星手機都是「越南製造」。10月又有消息稱,三星Note系列出道10周年後或將畫下句點。
往昔的韓國三星實力不容小覷,今日的中國市場對此買不買帳?
如果不是4年前電池問題引發的手機爆炸,中國消費者換新機時,有多大的可能會選擇三星?
1992年,三星來中國投資。2002年,三星手機正式亮相中國市場。這段時間正是諾基亞功能機一統全球的全盛時期,雖然當時三星在銷量上也有不俗的表現,但更多地是以「塑料殼」的廉價標籤活躍在人們的評價中。直到Galaxy S6和Galaxy S6 Edge起,塑料殼變成了金屬邊框和夠硬不怕摔的康寧大猩猩4代玻璃面板。
2016上半年的S7系列擁有逆天的電池續航能力,可以說是三星的夢幻開局。2016下半年的Note7一經上市,更獲殊榮厚愛。前一代的Note5口碑崩盤,又卡又燙,按鍵還不靈敏,而Note7具備雙曲面屏、IP68防水、虹膜識別,以及全新升級的S Pen,堪稱機皇。光是那支Note標配、壓感一流的觸控筆,就讓眾多有手寫和手繪需求的用戶心嚮往之。還值得一提的是,Note7的電池容量從早先的3000mAh增加到了3500mAh,消費者紛紛喜大普奔。對比隔壁外形設計基本原地踏步的iPhone7,大家都為蘋果捏了把冷汗。
可是首發夜才過去不到一周,韓國的一位三星Note7用戶就上網曬圖痛斥新機自燃。於是,Note7化名Boom7,拉開爆炸門序幕。
後來的三星用盡了各種公關的辦法,勉強平息了整個事件,但三星手機在中國的銷量就此一蹶不振,淪為「其他」品類,明年的Note系列能不能接續,目前還是一個問號。
這並不是中國市場總愛揪著別人一點點小事不放,而是在這整個事件的處理過程中,中國消費者確實受到了不公正的對待。
2016年9月1日,三星正式宣布全球召回Note7,而中國市場不在此召回之列。對此,三星官方給出的解釋是,自燃是手機電池缺陷導致,而在中國銷售的Note7手機電池由另一家電池供應商生產,暫時不存在安全問題。
安全問題豈容兒戲?沒過幾天,三星就被約談了。在中國國家質檢總局施加的壓力下,三星在中國召回1858部手機。即使是這樣,也與三星在世界範圍除中國外召回的250萬部形成鮮明對比。
三星給出的理由差強人意,而且很快就被中國國內連續兩起爆炸的事實給推翻了。兩名消費者驚魂未定,還沒來得及狀告三星,三星倒是先揚言要與此二人法庭上見,威脅理由是兩名中國「主張虛偽爆炸」,惡意把手機放進微波爐加熱以索要賠償。
10月5日,三星「已經修理好」「可以安全使用」的Note7,在美國西南航空公司的一架客機滑行時冒煙起火,引發西方輿論的集體恐慌和震怒。當月,在石家莊的三星中國訂貨會上,又流出中國員工被三星高管強摁下跪的照片。自此,Note7也就此成為了近年來各大廠商中最短命的旗艦。
從「區別對待」到「對簿公堂」,再到「強迫下跪」,三星引發的不滿今猶在,從其近年來中國市場的慘澹表現即可看出。但我們仍想追問,爆炸事件是三星手機在中國沒落的根本原因嗎?
一方面,事故影響相當惡劣,折射出三星對中國市場的漠然。
企業冗長的層級機制,渠道難以下沉等頑疾自不必說,三星對Note7爆炸事件發生後的種種處理,都可以作為反面教材寫進企業管理教科書。同時,儘管三星的各種業務經營得風生水起,但是三星手機本身潛藏著與中國市場不適配的硬傷,人們戲稱三星是「機不離手,溫暖整個冬天」。尤其是系統和應用方面的本土化,三星並沒太動過心思,而攻破這一點,正是後來諸如OPPO等品牌的國產手機銷量高歌猛進的原因。
另一方面,肇事者是Note7的電池,也確實是由於三星在電池技術上的革新。而這次,技術失敗了。同樣失敗的技術攻關還有三星的Tizen作業系統。軟硬體的無縫融合是當時手機硬體廠商的頭等大事,iOS、安卓、塞班、黑莓,群雄逐鹿,另有微軟的Windows Phone、Palm的webOS以及Mozilla的火狐加入混戰。其中,三星是安卓陣營的最大受益者,卻也最想擺脫安卓控制。只可惜Tizen關注者寥寥,而後,三星也只能用100美元以內的廉價Tizen手機探尋新興市場。
企業管理和經營策略的不當帶來了負面的影響,技術的研發又不具備足夠的說服力,難怪消費者不買單。三星家大業大,相關領域的其他產業既是支撐,也是負累。此前存儲晶片暴漲讓三星維持了幾年滋潤,近兩年,在LC領域,三星的成績也敗給以京東方為代表的國產液晶屏,只有默默縮減流水線,而就OLED屏幕生產而言,國產廠商也頗有超越三星的潛質。
2018年,三星陸續關閉了位於深圳和天津的手機製造廠。2019年,三星關閉了在中國的最後一家手機工廠,惠州三星電子有限公司。
三星潰敗在中國,轉身就去了越南。越南勞動力廉價,地理位置也蠻優渥。越南有多歡迎三星?越南政府專門為外商推出了許多優惠政策,關於將生產線從境外轉到境內的政策也是相當開放。2008年起的10年,三星對越南投資總額從6.3億美元增至173億美元,在越南各地,共設8家工廠和1個研發中心。據統計,越南手機和相關零部件出口大部分來自三星。三星越南有限公司近兩年的出口總額逾600億美元,佔越南出口總額近四分之一。2019年前8個月,越南電子產品出口增長5.6%,創匯333.9億美元,可以說,是三星帶動了整個越南製造業的崛起。
三星計劃重點發展東南亞市場。那邊,越南於11月15日正式加入了RCEP(《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目前已經成為三星發展戰略中的關鍵;這邊,競爭的失利、全球產業布局的調整則讓三星徹底關停了中國的工廠。
投資者的一個抱怨是,勞動力廉價歸廉價,但短缺是個大問題。工人們傾向於把「去工廠打工」作為進軍服務行業或者金融部門的跳板。因此,儘管報酬優厚,但他們拒絕加班。
工人的工作懈怠只是表象,根本問題在於,越南並沒有這樣靠人口紅利就能包攬製造業產業鏈的深厚土壤。越南的生產製造其實高度依賴中國供應商,按當地汽車製造商的說法:「在越南,精密製造是零,如果不去鄰國採購,我們甚至找不到便宜的優質螺栓。」
越南發展的瓶頸何在?沒有重工業。歷史限制了越南重工業的想像力,工業的落後導致其連原材料都要進口,更別提重工設備。終究,越南只是承擔國際組裝車間的角色。換句話說,三星手機,並不會因為越南製造而降低工藝水準,也當然不會因為越南製造就分越南一碗高新技術的湯。雖然我們認知的產業鏈更多地是以產業配套網絡的身份存在,但它是必要的基礎建設,其重要性遠遠超過了人力物力的低成本。尤其對於越南產業建設的進度而言,產業鏈的「鏈」,正是連接「輕」與「重」的橋,重工業是起點,是越南首先得攻克的一大難點,然後一磚一瓦搭這道橋。待有朝一日,越南有能力鋪就中國式、韓國式或日本式的全產業鏈,才有可能完備本國生產技術,自主升級之類的藍圖才有可能夢想成真。
夢想還是要有的,但我們不得不說,時間窗口已經不在,今日越南並沒有30年前中國擁有的好機會。
30年前是最好的時代?我們還是回到三星的故事。
10月25日,三星會長李健熙因病去世。震動和惋惜之際,人們回顧了三星如何從幾家小店鋪蔓延成一代帝國,回顧了三星是如何能夠影響到多數韓國人的一生。33年前,李健熙從父親手裡接下三星的家業。這個三兒子做決策的時候,說是「偏執狂」也不為過。早在三星還只能生產不合格的黑白電視機時,李健熙就為半導體部門的培育下足了功夫。收購韓國半導體一事,遭到了包括父親在內的全三星高管的反對,最後是李健熙自掏腰包死磕到底,而當時,他還沒有接任三星會長。
今天的三星,已經是全球量產晶片行業的重要力量,同時帶動形成內存產業集群,整個韓國的經濟都跟著起飛。三星的內存、快閃記憶體、顯示器幾乎是所有高端手機的標配。雖然三星手機在中國賣不出去,但你現在手指划過的,很有可能就是由三星晶片點亮的三星手機屏。身處商界的陰暗處,李健熙曾經歷兩次判刑、兩次豁免,而作為手機市場的軍火商,李健熙掌門的三星把控關鍵部件供應,在商業競爭中則是無所不用其極。
在HTC還是安卓明星手機的時候,即便供應商三星的良品率不太行,HTC也保持著友好態度與之合作。但當良率上來了,三星打算推出自己的新手機,就立刻以「產能不足」的理由,掐斷對HTC AMOLED屏幕的供應。HTC曾公開譴責三星將零件供應作為武器,利用上遊配件供應優勢打壓HTC。譴責又有什麼用呢,後來,我們再也買不到HTC了。國產之光小米的記憶裡也有同樣的遭遇。2016年小米5發布前,三星故技重施,將小米AMOLED屏幕的供應鏈一刀砍斷。
三星在競爭中無所顧忌、在市場上叱吒風雲,背後的原因是,對比中國最知名的國產手機品牌,三星所處的國際環境實在是寬容自由得多,當然這裡面也有三星超過半數的股份並不為韓國人自己所持有的緣故。
這幾年,三星在中國手機市場的失敗,在海外市場也正在重演。而曲面屏,這股由三星帶起的「顏值即正義」的風潮,正在國產機中被迅速跟進。京東方、舜宇光學、歐菲光,中國這樣的業界龍頭已經越來越多,並且不再滿足於低端和廉價,所複製的正是韓國電子工業曾經的崛起路徑。
三星樹立的標杆,在於其市場預判和垂直整合全產業鏈的非凡實力。三星稱霸的領域,是中國人被扼住的咽喉。無論再見與否,三星走過的路,會是中國企業值得參考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