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公曆二零零九年二月的最後一天。
無論是在生命世界,還是在投資世界,這個二月都是一個劇烈顛簸的二月。
在這個二月裡,會有很多的關鍵詞,譬如,無常,生死,無我,利他,悲心,恐懼,貪執,不安,憤怒,溫暖,清淨,孤獨,等等。
你會發現,我們經驗的現象世界就像是一面鏡子,照見自心。
整個二月裡的A股證券市場經歷了一次劇烈的顛簸,持續的波動率擴張,其背後,是集體的貪婪與恐懼在不停換擋,這是一個經典二月。
早些年,絕大部分的投資者認為周期無用,但是,這並不妨礙周金濤寫了兩百萬字的周期(《周期濤動論》、《周期濤動錄》),也並不妨礙霍華德·馬克斯寫了一本書,叫《周期——投資機會、風險、態度與市場周期》。
這些年,絕大部分的投資者認為宏觀無用,因為就和周期一樣,它並不具有明顯的、直接的實操意義,但是,如果沒有宏大的世界觀,我們可能無法避免地會迷失在這一次的歷史轉身之中。
無論是在生命世界,還是在投資世界,我們總是需要經歷很多年、很多事之後,方才發現,一切皆是Beta。
宏觀,它是既寬廣又有遠見的,同時,也異常準確並深具洞察力,它介入我們生活的各個層面之中。
周金濤的NB,就在於他的周期視角,周期視角是一個很NB的視角,因為這個很NB的視角,在2016年的時候,有人在喊新周期,他直接指出,這是一個錯誤。
當下全A股的總市值已經可以和2015年中期巔峰時刻媲美,2015年中期至今,無數的坑,以及中等收入陷阱風險,而2020年2月這個經典二月中,走到了一個集體投機的邊緣(但仍只是局部泡沫)。
因此,除了無風險利率的下降,流動性的灌注,對於A股證券市場的預期,必然需要進行合宜地下調,否則,我們就可能遭遇一次一次的劇烈顛簸,以及暴擊。
當你被投資世界的熱風裹挾之時,不妨安靜下來,想一想,畢竟,我們已經經歷了一個核心資產擴張的結構性牛市,以及一個科技股瘋狂的結構性牛市。
當你被投資世界的恐慌裹挾之時,不妨安靜下來,想一想,畢竟,無風險利率下行在那兒,資產荒在那兒,房住不炒在那兒,以及範式轉換的未完成。
在生命世界裡,一切的筆直,都是騙人的。
同樣,在投資世界裡,一切的筆直,也都是騙人的。
甚至可說是,人生就是一場顛簸,這是人生的實相。
在這一場顛簸中,最重要的是,接受顛簸,理解顛簸,運用顛簸,以及最終穿越顛簸,在此無數的顛簸中,具有挑戰的不是技巧,而是心性。
不管生命中發生什麼事,都能拿來衡量你在心性上的進展,譬如,你是否敞開了一點點,你是否持戒了一點點,你是否精進了一點點,以及你是否篤定了一點點,等等。
老子言,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無論是在生命世界,還是在投資世界,萬物成住壞空,循環往復,盈滿空虛,周而復始,這就是反者道之動。而弱者道之用,老子言,微明,柔弱勝剛強,魚不可脫於淵,國之利器不可以示人,他的意思是說,既然世界有其生住異滅的周期,我們就當隨順這個周期,強調微、柔與弱,強調守愚、藏拙和韜晦。因為,這才是終極的剛強。
日裔英國作家石黑一雄在《別讓我走》中寫到,有時候你必須接受這個世界上的事情。人們的想法,他們的感覺,先是這樣,然後又變成那樣。你湊巧生長在這個進程的某一個時期中,也許這僅僅是一股來了又去的潮流,但是,對我們來說,這是我們的生活。這就是我們這些投資者的生活,潮來潮去,炒來炒去,吵來吵去,我們必須接受它。
在梧桐的視野裡,我們正在經歷一個A股證券市場的範式轉換牛市。這個牛市周期的背景脈絡裡,有三個主線,一個是無風險利率,一個是範式轉換進程,一個是賺錢效應。然而,即便是在牛市周期,我們一樣會經歷不停的波動和顛簸,這背後,是萬千眾人的心在波動和顛簸。
因此,在這一輪牛市周期當中,黃金眼和不動心,是稀缺的。
事實上,在每一輪牛市周期當中,都是如此。
碼到這裡的時候,梧桐不禁再次想起傑克·凱魯亞克在《在路上》一書中寫到的,世界旅行不像它看上去的那麼美好,只是在你從所有炎熱和狼狽中歸來之後,你忘記了所受的折磨,回憶著遇見的不可思議的景色,它才是美好的。
歡迎加入投覺研習社~
梧桐,20200229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