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POS機涉及商戶的認證、資金的安全、盜刷的風險,所以,很多年前,央媽與銀聯就出臺了相關政策文件與規範要求,POS機的商戶入網必須現場認證,實地檢查,資料齊全,實名辦理,禁止POS機在所有的線上平臺交易銷售。
一夜之間,淘寶京東上的POS機全部下架,而且搜索不到,不見蹤影,POS機的銷售方式從原來的線上與線下並存,變成了只能線下開展銷售,當時很多淘寶京東上面的POS機大賣家,一時之間銷聲匿跡,生意一落千丈,虧損嚴重,影響巨大。
當線上的銷售渠道被堵住後,一種新的銷售方式隨之而來,並且很多人樂此不疲,並一直延續到現在,那就是「地推」。
地推顧名思義,就是地面推銷,組織者招聘地推人員,進行掃街式的地面銷售,隨著地推大軍的不斷壯大,也帶動了另一個相關的產業興盛起來,那就是印有POS機等廣告字樣的帽子、廣告衫、廣告背包,甚至還出現了可以背在背上的LED廣告屏。
截止到目前,地推POS機依然很兇猛很火爆,經常可以看到一波推銷者掃街過去不久,又一波地推人員「殺」過來,很多街邊店鋪的老闆對此煩不勝煩,有的POS機推銷人員剛進門甚至還沒開口說話 ,就被店鋪老闆大手一揮趕出門外。
線下推銷不但辛苦,而且成交率非常低,成本也是非常高昂,與在淘寶京東上面的線上網絡銷售相比,簡直是天壤之別,線上銷售不但成本低,工作輕鬆,而且釣魚式銷售,用戶自己搜索找上門,所以成交率也是非常高。
由於線上銷售的巨大優勢,有些「聰明人」又開始偷偷摸摸在淘寶京東上面銷售POS機,把關鍵詞改為了PS機、破死機、刷卡機等等詞語來規避規則,冒險違規銷售。
雖然短期內能帶來一定的銷售量,但是往往過不了多久的時間,就會被平臺監測到或者被人舉報,輕則產品下架違規處罰,重則導致封號封店,本公號之前已有報導,詳情點擊:
京東不但違規網絡銷售POS機,而且「pos機」竟然還能作為關鍵詞推廣!
近幾年,隨著智慧型手機的普及,大量APP非法收集手機用戶的簡訊、通訊錄、圖片、視頻等等數據信息,造成了大量的個人信息洩露,這又催生了一個黑灰產業,精準個人信息的非法買賣。
黑產人員將大量非法收集來的數據,進行分類處理,分類打包銷售,從而實現精準數據的銷售。有了這個黑灰市場,又催生了另一個灰色產業:電銷。
開展電銷必須要有電銷數據,也就是精準的用戶手機號碼。
很多POS機用戶發現,只要自己註冊過一臺POS機,之後沒過多久,就會每天接到大量推銷POS機的電話,有些甚至能精確說出用戶的姓名,以及現在使用的POS機品牌及型號。
通過這種精準的推銷,再配合一些話術,比如你使用的某某POS機即將不能使用,我們為您免費提供一臺新的機器等等,從而誘使用戶更換POS機,達到精準銷售的目的。
當然,還有一部分詐騙分子,也是購買了用戶的精準信息,通過電銷方式,將「二清機」甚至是加裝了盜刷模塊的POS機,推銷給用戶,從而實施詐騙行為。
最近,國家開展了多輪打擊違規電銷、非法販賣個人信息的行動,加大了打擊力度,查處了一批案件,抓獲一批涉案人員,使得電銷擾民電銷詐騙有所降低,情況有所好轉。
自從監管層禁止網銷電銷POS以來,淘寶京東上面的POS機已經下架,門戶網站,搜尋引擎上面的網絡廣告也已經撤下銷聲匿跡,但是,最近某平臺卻發現了大量的POS機廣告,來看下:
點擊廣告後,進入了如下宣傳界面:
這種違規的POS機廣告,是如何堂而皇之的進入貼吧的?
而可以猜到的是,這種網絡廣告的效果應該是比較明顯的。
目前通過大數據的利用,各大網際網路公司都能實現廣告的精準投放,比如你瀏覽過POS機,或者查詢搜索過POS機,或者在POS機頁面停留時間比較長,百度都能記錄下來並對此數據進行分析與處理。
所以,需要POS的人就會經常看到POS機的廣告,需要培訓的人,就會經常看到課程的廣告,想要減肥的人,就會經常看到減肥廣告,很多人以為是巧合,實則是大數據分析,精準營銷的結果。
所以,投放了廣告,再進行精準推送,然後有需求的人就會在表單上留下自己的地址與聯繫方式,這樣,你就能收到一個廣告上面展示的POS機了。
雖然廣告效果好,比起地推更加精準輕鬆,銷售成功率更高,但是,POS機進行網絡廣告同樣是被禁止的,是違規的,因為POS機不允許線上銷售,同樣也不能進行網上廣告。
與網絡上的各種違規銷售,大量違規廣告相比,支付公司對於代理商的合規要求,卻是嚴厲至極。
銀盛支付的代理商後臺,不但明確要求不能違規進行電銷網銷POS機,甚至連今年流行的擺地攤銷售都不允許。
而對於中付支付的一則通知, 更是讓廣大代理商大跌眼鏡,竟然要求不能微信銷售POS機。
如果是線下推銷,但是用戶使用微信付款給代理商,那算不算微信銷售POS機呢?會不會被處罰呢?
還是收現金吧,最好微信也別說話,我們當面聊。(怎麼感覺像販毒)
嚴禁網絡銷售POS機、電話銷售POS機,這既是監管層的要求,也是支付公司的要求,各級代理商應該要遵守規則,合法合規的開展銷售,一旦有違規行為發生,監管層將會處罰支付機構,而支付機構也會重罰代理商,最終得不償失。
但是,對於擺地攤這種線下的銷售方式,以及使用微信等交流工具都不被允許的話,這似乎有點牽強附會,有點過了。
代理商今年已經很艱難了,再出臺如此苛責的規定,而且違反者動輒罰款、取消代理資格等等,POS代理的出路在哪裡?支付行業的出路又在哪裡?
今年以來,支付市場持續動蕩,支付公司漲價收割用戶與代理商如潮水一般洶湧不斷,上級代理套路下級代理的事件也是層出不窮,整個支付行業都沉浸在亂象之中,甚至有愈演愈烈之勢,割韭菜、不誠信等行為宛若家常便飯。
監管層雖然也在不斷開出巨額罰單,但是對於支付的亂象,並沒有起到有效的震懾作用。
監管層對於支付公司的處罰,往往是由於支付公司出現了違法違規的事件,也就是說大多是比較嚴重的事件,才會進行幹預與處罰。
而對於支付公司私自漲價、關停代理商分潤,跳碼、偷數據等等類似於市場行為,民事糾紛,監管層似乎無力監管也無法監管,好比清官難斷家務事。
雖然市場經濟下,各市場主體自由競爭,優勝劣汰,可以利用市場這隻無形的手來進行規範與自我淨化,但是,要用市場就能解決所有的問題,那麼規則的制定與完善,就是必不可少的,市場經濟就是法治經濟,就是規則經濟。
對應於支付行業,實際上目前的遊戲規則還不夠完善,不夠細緻,不夠健全。
比如跳碼的認定與處罰,比如關停分潤怎樣處置等等,有些看似是民事糾紛合同糾紛,可以通過訴訟來解決處理。
而實際上,支付公司處於強勢地位,佔據主導地位,一旦出現了不誠信的行為,店大欺客,給代理商或者用戶造成了損失,往往代理商與用戶很難通過司法途徑來獲得維權。
原因往往就是涉及金額不大,取證困難,費時費力等等,而一旦用戶與代理商被支付公司侵權,被支付公司欺詐,被支付公司收割,造成了損失又忍氣吞聲,無力抵抗,任由宰割,長此以往,就造成了支付公司更加肆無忌憚的違約、收割、套路,支付公司的欺詐行為沒有受到及時的制止與打擊,就會越來越頻繁,並形成習以為常。
所以,一方面,各級代理商與用戶要加強維權意識,鬥爭意識,據理力爭,不能放任支付公司對自身的損害。
另一方面,監管層也需要加強對支付公司的監管,出臺更加細化的行業規則,明確各種行為規範,以及違規後的具體處罰措施。
只有把這些看似市場可以解決的,看似法律可以解決的,看似很小很小的「家務事」,通過監管層制定明確的操作細則與行為規範,從而達到支付行業有規可依,有規必依,持規必嚴,違規必究。
而不是停留在法律層面上,不是停留在原則性問題上,不是停留在重大事件上,才能突破日趨混亂的支付亂局,規範支付行業各級從業者的行為,才能從根源上降低矛盾,解決矛盾,還支付行業一個秩序,還支付市場一片清靜,還支付人士一個信心。
否則,亂局仍將亂,破局仍難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