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媽營說】
本文是爸媽營【教育專題】的一篇好文
關於要不要讓孩子當童星
不同的爸媽有不同看法
有些爸媽覺得孩子喜歡就好
有些爸媽覺得孩子小時候不該從藝
有些爸媽覺得這很鍛鍊孩子挺好
下面這個小童星阿拉蕾
也許能讓爸媽們有些討論
關注「爸媽營」,在主菜單回復「教育」
可查看超過200篇【教育專題】好文
3歲半參加節目、4歲吊威亞
爸媽們還記得,憑藉《爸爸去哪兒》第四季走紅的萌娃阿拉蕾嗎?
除了長相可愛,阿拉蕾的性格更加討喜。
別的孩子都在自己的爸爸身邊,她卻只有一個實習爸爸董力。但4歲的阿拉蕾不吵不鬧、懂事得讓人心疼。
偶爾還會爆出一兩句金句,讓人忍俊不禁的同時,也對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爸爸去哪兒》走紅之後,阿拉蕾繼續拍戲、拍雜誌、接綜藝,資源很好、通告不斷。
參演成龍《美麗的神話》MV,在一群小朋友中擔任C位:
和董力一起參加時尚COSMO美麗盛典:
為時尚雜誌拍攝封面:
出演電影《營救汪星人》,參加坎城電影節:
鏡頭下,硬照中的阿拉蕾,還是一樣的天真可愛。
但我們似乎忘了,她才不過是個幾歲的孩子,正值成長的黃金時期,她卻要犧牲自己的寶貴時間,來參加各式各樣的商業活動。
《爸爸去哪兒》有一期節目,董力搭著帳篷問阿拉蕾之前有沒有睡過,阿拉蕾回答:
我從來都沒有度過假,沒有。
確實,年少成名的阿拉蕾收穫了鮮花、收穫了掌聲,甚至為家庭帶來了巨大的收入。但對小孩子來說,過早的被大人們的欲望所沾染、裹挾,她連選擇的機會都沒有。
這個負擔或者說代價,未免有些重了。
於是,我們看到了這樣的報導:
3歲阿拉蕾就開始上節目,
為了拍戲,4歲的阿拉蕾就要吊威亞。
很多成年演員都吐槽過吊威亞的辛苦,還有演員因為吊威亞而受傷。但小小年紀的阿拉蕾,為了配合,只能被高高吊起。
因為工作太多,來不及休息,阿拉蕾累到趴在劇組的桌子睡著;參加活動,在現場工作人員的懷裡睡著。
還有網友爆料,偶遇阿拉蕾深夜拍雨中的戲。衣著單薄的阿拉蕾,在深夜被大雨淋得透溼。
如果今天阿拉蕾是個成年人,
你可以說她努力、敬業;
但她還只是個孩子,
卻隱約像活成了一個「工具人」。
看看阿拉蕾最近的寫真照片
笑容都很職業化(也許是拍攝者水平問題)
但是很難看到孩子的天真爛漫
最近幾天,阿拉蕾在微博上曬出一組公主風格寫真,並配上了一段採訪。照片還是美的,褪去稚氣後,粉嫩的公主裙襯託得阿拉蕾更加亭亭玉立、落落大方。
我喜歡有責任心的莫安娜,不論遇到什麼困難都還是能通過自己的努力去解決,或者小公主莎拉,樂觀堅強又不失善良,即便自己陷入了困境,也還是會想著去幫助不如自己的人。接下來,採訪者問:那你想當公主嗎?
阿拉蕾直言:
在爸爸媽媽心中我永遠是他們的小公主。
或許在阿拉蕾看來,爸媽還是愛她的。可是在普通人看來,她已經錯失了寶貴的童年,只留下了快速邁向成人世界的匆匆背影。很多人都還記得,還年幼時,阿拉蕾上節目,還非常童真,有一次說:「我媽媽給我生小弟弟了,為了給我弟弟小,我弟弟賺錢」。這顯然是爸媽計劃外的鏡頭表達,爸媽肯定不想她說出這些話。後來很多媒體稱「孩子是自己撒嬌,不是真的」。但爸媽營總覺得那更像孩子自己的表達,至少她流露出的情緒,是一種委屈和沮喪。而後來,媽媽確實生了個二胎,不過不是弟弟,據說是妹妹,網上還有很多照片說妹妹和阿拉蕾長得一模一樣。但我們沒有查到明確出處,只能說「疑似」阿拉蕾妹妹。宮崎駿曾說:童年不是為了長大成人而存在的,它是為了童年本身、為了體會做孩子時才能體驗的事物而存在的。
才7歲的阿拉蕾,
顯然已經是個熟練的「社會人」
她依然非常美好,很多人都非常喜歡她
可是我們更希望這個孩子
不要太早成熟,
能依舊保持自己的童真。
早熟的孩子,最終「晚熟」
日劇《legal high》中,有一集的劇情是小童星對母親的反抗。主演律師古美門總結得非常精闢——
成功的童星一般分為兩種:
大部分人對林妙可最初的記憶,都是北京奧運會開幕式上,對著幾萬人放聲高歌《歌唱祖國》的紅衣小女孩。那一年,林妙可9歲,長相甜美、歌聲清脆,輕輕鬆鬆火遍全國。即使後來陷入「假唱」風波,卻讓她的話題度和討論度更高。拍戲、拍廣告、上春晚,直接被譽為「中國第一童星」。而為了不錯過每一個機會,即使是不恰當的商業活動和代言,林妙可的爸媽也照單全收,甚至安排十幾歲的她參加不孕不育醫院的活動。
和37歲的男演員演感情戲。
濮存昕直言:林妙可說話應該自然點,不要搖頭晃腦的。
2017年時,林妙可參加了藝考。混跡娛樂圈多年、出演多部影視劇的她,先是報考北電落榜;隨後,報考中央音樂學院又落榜。希望越大、失望越大,巨大的失望變成了更為沉重的壓力,向林妙可和她的家庭襲來。其實她和她的媽媽,肯定非常渴望幫助,該如何讓孩子找到自己的價值?之前林妙可上過郭德綱的節目,大秀舞蹈:新疆舞、西藏舞、蒙古舞……都會一招半式,可樣樣稀鬆平常。林妙可的成長,也許是因為外界關注太多,爸媽心太急,急得沒有時間好好鑽研,就把一點點成果拿出來展示,一旦遇到嚴格的評判與標準,就會原形畢現。要知道,世界上不會有免費的午餐。未經一番積澱,哪有唾手可得的成功。楊沛宜的爸媽完全沒有讓她走入藝術圈,拒絕了唱片公司對自己孩子的包裝,2017年,楊沛宜參加了在廣州舉辦的USAD China 2017美國學術十項全能中國賽,並成功晉級,將赴美參加音樂類的決賽。如果你不知道這個比賽意味著什麼,那麼請看最新版的《蜘蛛俠》,那是連蜘蛛俠彼得·帕克都異常重視的全美高中生頂級學術競賽。如今即將步入成年的楊沛宜業已亭亭玉立,在學習之餘不僅成為了一名美妝博主,還自己組建了樂隊,擔任主唱,她說她很喜歡唱歌,但理想卻是進哈佛深造而不是進娛樂圈。著名的童星,《哈利波特》系列電影中馬爾福的扮演者湯姆·費爾頓,成年後在一次採訪裡說過這樣幾句話:
「如果你問我,由於工作的性質,我錯過了什麼東西,我不會說是各種派對和學校出遊,而是我沒有去上高中,我真的非常後悔。」
「我,坐在斜陽淺照的石階上,望著這個眼睛清亮的小孩專心地做一件事:是的,我願意等上一輩子的時間,讓他從從容容地把這個蝴蝶結紮好,用他五歲的手指。孩子,你慢慢來,慢慢來。」允許孩子慢慢成長,這恐怕是當前中國家長所面臨的最著急,也最不能慢慢來的事。今天是母親節,祝福每位媽媽節日快樂,也願媽媽們減少一些焦慮、減少一些自我的壓力,你已經非常棒,和孩子一起享受你們一起成長的漫漫長途吧!
爸媽營小調查:
你會讓自己的孩子當童星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