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中拍客」羅海鳴:5年拍下數萬張「高空照」記錄特區變遷

2020-12-22 湘湘愛旅行

5年前,羅海鳴辭去工作,轉行做起了「雲中拍客」。羅海鳴至今仍記得第一次爬上高樓時的激動。「站在400米高的樓頂,感覺整個城市都在腳下,緊張和興奮之餘難免有點心跳加速。」5年來,羅海鳴已經習慣在高層建築物的樓頂行走,站在屋頂上俯瞰整個城市。如今,深圳30層以上的高樓,他基本上都爬上去拍過,也已經為深圳拍攝了幾萬張「高空照」。羅海鳴說,他要通過鏡頭,展現深圳這40年來滄海桑田般的變化,用鏡頭記錄自己對深圳的熱愛。而據羅海鳴透露,他接下來還想登上廣州的高樓,拍攝廣州的城市風光,呈現羊城之美。

從投資經理變攝影師

羅海鳴今年50歲,早在20世紀90年代初,他就已經到過深圳了,當時就感覺深圳是一座非常有活力的城市;2013年底,羅海鳴買了自己的第一部單眼相機,2014年他來到深圳工作。那時他感到深圳的變化太大了,以前待過的地方都有些認不出來了。這讓他有了通過拍攝深圳的城市面貌來記錄深圳發展的想法。

來到深圳之後,羅海鳴做過很多工作,他做過汽車銷售,也在銀行當過投資經理。2015年,一次偶然的機會,羅海鳴聽到深圳著名的城市風光攝影師李硯偉講述他在深圳梧桐山拍攝城市風光的經歷。「他在現場展示那些壯觀的照片時,我被震住了,沒想到從高處俯瞰深圳,是這麼的壯觀、瑰麗。」這喚醒了羅海鳴心中埋藏已久的攝影夢,他當時就下決心要成為一名攝影師,將壯美風光定格在鏡頭中。

羅海鳴坦言,拍攝深圳城市風光的人很多,而他希望與眾不同,所以決定另闢蹊徑,攀爬深圳所有的高樓,站在高樓的樓頂拍深圳,成為一名「雲中拍客」。

羅海鳴說,剛開始做這個決定時,妻子很不支持。因為他要突然進入一個全新的領域,面臨著太多的不確定性,甚至連能否養活一家人都難說。羅海鳴笑言,當初轉行確實是全憑一份狂熱的興趣。

由於轉行跨度太大,羅海鳴花了5年時間來適應這個轉變。他購買了大量關於風光攝影的書,還去聽攝影講座。憑著從小積累下的美術功底,他很快在深圳城市風光攝影者中脫穎而出。

「安全是第一位的」

很多人都問羅海鳴:深圳高樓拍過的人很多,你還能拍出什麼新東西來?對此,羅海鳴有獨特的理解。他說,深圳300米以上的高樓在全世界所有城市中是最多的,而且還有很多正在建設中,即便是一天爬一棟樓,一年下來都很難拍完。

羅海鳴告訴記者,深圳的面貌日新月異,每過兩年都會有一些高樓大廈湧現出來,即便是同一個位置,拍出來的照片也不一樣。「深圳很美,我還沒有拍夠。」

5年下來,深圳30層以上的高樓,除了京基100,羅海鳴基本上都爬上去拍過。「我喜歡在空中俯瞰地面的感覺。」他還記得,第一次爬樓就是梅林一村的樓頂,站在33樓之上拍攝梅林,感受到那種「一覽眾山小」的美。他按下快門,拍下了一張名為《大美梅林》的照片,並因此獲得了當時街道組織的攝影比賽一等獎。

羅海鳴說,儘管拍到好照片重要,但必須把安全放在第一位,必須要有正規的手續才能爬樓。由於在高層建築物樓頂拍攝的風險很大,他專門買了保險。每次爬高樓之前,都要先把安全措施做到位,「不能說為了一個特殊角度就一定要站在大樓邊緣冒險。至於『黑爬』,我更不提倡。」

此外,羅海鳴曾爬過不少在建高樓拍攝,這讓他的「雲中拍攝」更加特別。比如說2017年建成的深圳平安大廈,共有118層,差不多600米高。當大樓還在裝修時他就到頂上去拍攝過。「這樣的拍攝機會可能一輩子只有一次。平安大廈的頂部,到現在是不可能上去了。我們當時上到鑽石頂,沒有任何遮擋。危險當然有,但景色實在是太棒、太震撼了,以後估計都拍不到那樣的場景了。」回憶起當時的經歷,他還是有些興奮。

而想要登上合適的高樓拍攝也並非易事,羅海鳴常常需要和大樓的保安、物業溝通徵得對方同意,有時難免會碰釘子,他便多去溝通幾次,直到把對方打動。

在樓頂差點被閃電擊中

在高空拍攝,危險如影隨形。2018年6月,羅海鳴和同伴在深圳的一棟數百米高的高樓上拍晚霞。天氣說變就變,隨著一個雲團飄過,電閃雷鳴,暴雨頃刻而至。隨後一道閃電擊中了他們隔壁的一棟樓,羅海鳴下意識地躲在牆角。

在這個過程中,羅海鳴所在的這棟樓也全部帶電了,剛開始他還不知道,隨後他身體倚靠到欄杆上,突然就有觸電的感覺。羅海鳴意識到形勢不妙,趕忙提醒大家把腳架收起,不要靠近欄杆,停止拍攝。當時在場的每個人都聽到電流「滋滋滋」在樓宇間行走的聲音,大概過了20分鐘,沒有電流聲了,天上的黑雲也飄走了,大家才舒了一口氣。「當時如果我們繼續走動,或者靠在金屬管道上,可能就會有生命危險。」羅海鳴感慨道。

想用鏡頭展現羊城之美

如今,羅海鳴在圈子裡已經頗有名氣,其攝影作品多次獲得全國和各省市攝影比賽的大獎。他不僅登上深圳的高樓拍攝,還經常受邀到全國各地的高樓拍攝。羅海鳴說,通過這種視角,他發現了城市不一樣的美,因為在高空中拍城市,每個時間段都會帶來不同的美感。羅海鳴說,他和很多追求新鮮刺激的「爬樓族」不同,作為一名「雲中拍客」,他是為了通過獨特的視角來呈現深圳這40年間城市面貌的變化。

羅海鳴的孩子如今也上大學了,他有了更多的自由時間,想去哪裡拍攝就去哪裡。羅海鳴此前曾經在廣州生活過多年,對廣州也很有感情。近期,他也準備將自己的「高空攝影」事業延伸到廣州。而廣州有很多機構或者攝影發燒友看到他的作品後,也都邀請他來廣州拍攝。「廣州有非常多的高樓,廣州的城市建設日新月異,我準備從今年開始,也在廣州的高樓拍攝廣州的城市風光,呈現羊城之美。」

【來源:人民網四川頻道】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相關焦點

  • 【中國夢·踐行者】「雲中拍客」羅海鳴:5年拍下數萬張「高空照...
    大洋網訊 5年前,羅海鳴辭去工作,轉行做起了「雲中拍客」。羅海鳴至今仍記得第一次爬上高樓時的激動。「站在400米高的樓頂,感覺整個城市都在腳下,緊張和興奮之餘難免有點心跳加速。」5年來,羅海鳴已經習慣在高層建築物的樓頂行走,站在屋頂上俯瞰整個城市。
  • 他用鏡頭記錄深圳40年變遷 75歲了還在拼命拍
    2010年曾舉辦特區30周年《滄桑巨變》陳宗浩攝影展,在深圳博物館、深圳圖書館等地巡展,觀眾50超過萬人次。陳宗浩說,40年間,他一共拍攝了幾萬張照片,每一張照片背後都有很多故事,很難說哪張照片是自己的代表作,如果非要挑代表作,羅湖、南山40年間的全景對比圖算是他的代表作,這些跨越40年的照片,見證了深圳滄海桑田的發展變遷。
  • 用鏡頭記錄深圳40年變遷!75歲老人自學成才,數萬張照片成重要史料
    今年是深圳特區成立40周年,40年來,深圳已經從一個小漁村成長為國際大都市、粵港澳大灣區中心城市之一。而有一位深圳老人,40年來一直在用自己的鏡頭記錄深圳的變化。1980年,陳宗浩從海南來到深圳工作直到2005年退休。40年來,他跋山涉水,風餐露宿,通過360°全景式的接片攝影方式記錄深圳的變遷,為深圳留下了珍貴的圖片檔案。
  • 攝影師張金聯:用6萬張照片記錄城市發展
    攝影師張金聯:用6萬張照片記錄城市發展金羊網  作者:吳國頌  2020-08-26 「通過這些照片,不僅感受到了城市的模樣發生了巨變
  • 川觀拍客上線啦!走,一起pie出美好生活
    山林湖海、日月星辰,鏡頭為筆,書寫大千世界。社會百態 、世間溫暖,光影作詩,描繪。時代變遷,「川觀拍客」定格美好生活。隨著《川觀拍客頻道形象片》的播出,儀式拉開序幕。為重新整合全川優秀拍客資源,「川觀拍客」打造一個集影像採集、生產、發布、培訓、版權代理為一體的PUGC視覺全鏈條平臺。目前,「川觀拍客」已篩選出首批近2000名籤約拍客。
  • 「囧瑟夫」高空走鋼絲 《雲中行走》曝中文預告
    「囧瑟夫」高空走鋼絲 《雲中行走》曝中文預告 影片再現了法國藝術家菲利普·帕特1974年在紐約世貿大樓間搭建鋼絲,實現「雲中行走」這一傳奇故事。    《雲中行走》翻拍自曾在2009年獲奧斯卡最佳紀錄片獎的《走鋼絲的人》,此番澤米吉斯不僅要把它改編成劇情片,還將以3D、IMAX 3D的形式拍攝。影片參照藝術家菲利普·帕特寫下的個人自傳《To Reach the Clouds》進行改編。
  • 恐高恐怖片《雲中行走》:410米高空"步步驚心"
    恐高恐怖片《雲中行走》:410米高空"步步驚心" 2016-01-23 15:30:40來源:揚子晚報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嶽川   中國雜技也「走鋼絲」   1997年曾有中國人挑戰600米橫跨長江三峽  站在400多米高空往下看是個啥體驗?身為「恐高症」患者,記者想想就覺得腿軟和眩暈。據媒體報導,影片在紐約首映時甚至有觀眾嚇吐了。
  • 25張老照片,見證了200年攝影歷史的變遷!你多久沒有打開相冊了?
    上圖是他在1826/1827年拍下,最為有名的鴿子屋。當時銀版攝影術還未誕生,為了拍下這張他稱為「日光圖」(Heliograph)的照片,他用了超過8小時的曝光時間。雖然這技術還沒有成熟到被使用在任何實際用途上,但總算出現了第一張「照片」。2. 史上第一張有人的照片
  • 5年拍攝5萬多張照片他用鏡頭講述鄭州公交人的故事
    張志強將作品貼到牆上河南商報見習記者徐冉通訊員鄭明歌文/圖2015年,因為拍下同事喝水的照片而受到稱讚,鄭州21路公交車車長張志強多了「攝影師」這重身份,5年間他拍攝5萬多張照片,記錄下同事們的工作點滴
  • 12年拍攝3000張照片 北京大媽用相機記錄公交車變遷
    北京大媽用相機記錄公交車變遷大1路、397路、青年先鋒號……從1996年開始,家住天橋街道香廠路社區的李祝江阿姨先後拍攝了3000餘張照片,涵蓋了不同時代北京城的公交線路。為了拍攝這些照片,李阿姨經常頂著星星出門,迎著月亮回家。家庭條件不寬裕,她和丈夫就把工資裡的一部分省出來,作為買膠捲、洗照片的「專項資金」。
  • 《深圳的腳步》第26期|馬樹華:捐出過萬張深圳老照片,他的鏡頭裡藏...
    1978年參軍,1983年隨部隊南下深圳,是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初隨部隊集體轉業到深圳的基建工程兵的一員,他不僅是深圳特區發展的建設者,同時也是這座城市騰飛的見證者和記錄者,近四十年來,他用相機拍攝了數萬張記錄深圳發展變化的精彩照片。  現為中國攝影家協會會員,出版《深圳輝煌歷程——馬樹華紀實攝影集》、《大美深圳》等。
  • 拍到了!柳州一小區有熊孩子高空丟下玩具···​還有人拋下鐵鏽塊
    拍到了!居民:高空落下物品,鋼化玻璃碎成碴12月5日下午,記者來到了位於祥和北路的121號樓黃先生的家,看到底層門外的鋼化玻璃已全部破碎,地上還殘留著玻璃碴,在旁邊有一條長約1米、寬約0.15米的線管和重約0.5公斤的鏽鐵塊。
  • 如何用 5 張圖記錄你的人生
    通過這種特殊的記錄方式,Martin在防止自己被騙的同時,也向世人證明了自己的存在。用影像來記錄生活就是這麼走心又實用。在真實世界中,美國少年Hugo Cornellier從 12 歲起,堅持每天拍一張自拍,8 年後把所有照片做成一段兩分鐘的視頻。
  • 地鐵上遺失貴重筆記本電腦 78歲「拍客爺爺」用鏡頭記錄尋找過程
    乘坐地鐵時遺失筆記本電腦,78歲的「拍客爺爺」張玉琪決定,尋找電腦的過程用鏡頭記錄下來。當天,在多位地鐵工作人員以及乘客們的幫助下,老人的電腦被成功找回,結局圓滿。這段視頻不僅見證了大連市民的整體素質,也見證著這座城市每天都在傳遞著正能量!張玉琪老人將視頻上傳網絡後,無數人為之點讚。
  • 他用5年時間拍下近3萬張照片,只為一句「我愛你」
    其實像閨蜜Lin這樣不會拍照的人有很多,不信你看朋友圈: 隨意亂拍、P圖過度,依賴各種美顏軟體,風景很美卻不知道怎麼拍,只會同一種表情和角度,讓人無可奈何的遊客照……這樣的照片一抓一大把: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28年專業攝影經驗暢銷書《手機攝影手冊拍出情感》作者《時尚芭莎》《父母世界》等媒體合作攝影師2017年IPPA手機攝影全球大賽獲得者「溫暖記錄者」工作室創始人畢業於
  • 海拍客獲得5000萬美元C輪融資,順為資本投資
    海拍客
  • 愛攝影的「動妹兒」拍下3萬張照片 見證成渝鐵路變遷
    與其他家庭成員相同的是對鐵路的熱愛,不同的是,她酷愛攝影,從手機到相機,從隨手拍到精心記錄,近年來在車內車外拍攝了3萬多張照片,記錄了成渝動車組的溫暖故事,也勾勒出時代發展。   以前,鍾潔都是用手機隨手拍攝,前年她得到一臺微單相機,她拍得更多了,僅僅過去一年多,相機裡就拍下了三萬多張照片,有時都會把一張存儲卡拍滿才罷休。   鍾潔拍下的畫面,大都是一些平凡細節。她認為,堅持記錄這些容易被忽視的瞬間,才是最真實的記憶,疊加成了動車上的獨特風景。
  • 他為歐巴馬拍了200萬張照片 最喜歡這55張
    「如果加上總統日以及所有我拍的那些照片的話,我真的已經拍了不少了。每次都感覺我在記錄歷史時刻。」「有人在我的辦公室看了那些照片後,他們紛紛預測,我可能在這8年內,會最終以拍攝200萬張照片作為結束。」Pete曾經是美國前總統 Ronald Reagan(羅納德·威爾遜·裡根)在1983至1989年期間的官方攝影師。
  • 大衣哥出席活動兒子媳婦跟屁股後直播 從此其他朱之文拍客沒飯吃
    消息一發出引起了不少網友的圍觀,評論高達1.2萬,點讚次數多達16.1萬, 影響力不亞於一些明星。,而新娘子陳亞男已經有了96.7萬粉絲,而且在直播朱之文期間粉絲數量還在持續增長。兩位新人平時在家可以拿到朱之文的一手資源,即使朱之文出席活動也可以跟在身後全方位直播,能取用的素材吊打村裡其他以播朱之文為生的拍客,照這樣下去,其他拍客遲早沒飯吃了。
  • 「二十年·二十佳讀者」候選人李烈賢:蹲半個小時 只為拍一張好照片
    眼前這位老友頭髮花白,他叫李烈賢,已經75歲了,他說自己不僅沒有從拍客圈「退休」,反而作品越來越多。對於這一點,妻子在一旁也認可道:「總有人告訴我,你家『老AO』又上報了。」  李烈賢與廈門日報社結緣於1990年,他從寧德到廈門工作後,延續了嶽父的訂報習慣,訂閱了《廈門日報》,後來又增訂了《廈門晚報》,兩份報紙一訂就是30年,退休後更成為《廈門晚報》的「優秀拍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