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航、普賢、文殊投奔西方後,為什麼沒有成佛?原因讓元始天尊很開心
《歪歪侃封神》第277 期
在我們傳統的認知中,佛的地位,是高於菩薩的。佛,是對宇宙人生徹底明白,真正圓滿覺悟的人,是西方教修行的最高果位;而菩薩,則是釋迦牟尼成佛前的稱號。如此對比,高下比較便一目了然了。
封神大劫後,慈航道人、普賢真人、文殊廣法天尊三大士,投奔西方教去了。但是奇怪的是,他們並沒有和同為闡教二代的燃燈道人、懼留孫一起成佛,反而成了菩薩,是為觀世音菩薩、普賢菩薩和文殊菩薩,這是為什麼呢?
一場封神大劫,西方教接引教道人一個乾坤袋,吸走數千截教門人。往日清淨的西方極樂世界 ,變得那是吵吵嚷嚷,猶如市集。接引道人、準提道人正一個頭兩個大的時候,燃燈道人、懼留孫、慈航道人、普賢真人、文殊廣法天尊一起前來投奔了。
兩位教主猶如見到救星一樣,那是盛情款待。封神演義原文中,就說明了燃燈道人是神仙班首、佛祖流源,顯然是日後西方教的過去佛,即燃燈古佛,有了佛祖的西方教,以後當然可以名正言順的改名。
懼留孫呢,原文中描述稱:懼留孫久後入於釋教,大闡佛法,興於西漢。什麼意思?
意思是說,燃燈道人等一眾闡教弟子,從商周時期入了西方教,一直折騰到西漢時期,才將西方教興盛起來。
西方教興盛,除了燃燈等一眾闡教二代,還少不了魔家四將以及哼哈二將的功勞。封神中,姜子牙封魔家四將為四大天王,輔弼西方教典,立地水火風之相,護國安民,掌風調雨順之權。鄭倫與陳奇為哼哈二將,鎮守西釋山門、宣布教化、保護法寶、為哼哈二將之神。
當然,西方教興盛起來,三大士絕對居功甚偉,而這,就是三大士沒有成佛的原因,為什麼這麼說?
在三大士投奔西方教時,接引、準提當時便封他們為佛了,其中:慈航道人為正法明如來;文殊廣法天尊為龍種上尊王佛;普賢真人為智剛吼自在相王如來。
對兩位教主的一片盛情,三大士表示誠摯的感謝,並拒其美意,分別於浙江省普陀縣的普陀山、四川省峨眉縣的峨眉山、以及山西省五臺山縣的五臺山,建立觀音道場、普賢道場和文殊道場,以菩薩相顯於世人,普度眾生。
在燃燈道人和懼留孫帶頭在西方教折騰的時候,三大士行走於世間,救芸芸眾生於苦海,當三大士的形象深入民心時,西方教改成了現在的名字。
所謂:三大士投奔西方後,為什麼沒有成佛?原因讓元始天尊很開心
當年西方教兩位教主盛情相邀,他們拒絕佛的封號,沒有正式加入西方教,如今西方教被取代,原本的晚輩成了尊者,這時候讓他們再加入更不可能,沒有正式加入,自然不能得到人家修行的最高功果,也就只能掛個菩薩的名頭了。菩薩是釋迦牟尼成佛前的稱號,對西方教而言,應該相當於歷史上的客卿,一個名譽職位,三大士雖然投奔西方,卻始終沒有正式入教,只當他們的客卿,這原因,元始天尊能不開心嗎。
歡迎關注草根也談歷史,歪歪將在這裡,解讀更多有趣的封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