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前有一個人,長得跟正常人不一樣。
他全身上下是鬆軟的枕頭:他的胳膊是枕頭,他的腿是枕頭,他的身體也是一個枕頭;他的手指頭是細細的小枕頭,甚至他的頭也是一個枕頭,一個圓形的大枕頭。他的牙齒也是枕頭,小小的白枕頭。
枕頭人必須這個樣子,他得讓人感到溫和與安全,因為這是他的工作。因為他的工作是很悲傷、很艱難的……
一個小鎮,三個兒童相繼失蹤。其中兩人已被證實慘遭殺害,而第三個孩子至今下落不明。
一連串的證據將懷疑指向了在小鎮屠宰場工作的業餘作家卡圖蘭。
審訊室中,隨著警探圖波斯基和埃裡爾的深入調查,卡圖蘭所寫的一個個關於"虐殺兒童"的作品也呈現在了觀眾面前……
第三個失蹤兒童的命運究竟如何?作家和作家的弱智哥哥,誰才是真正的兇手?卡圖蘭的小說僅僅是一個個"黑色童話"故事,還是對現實世界"精神本質"的真實記錄?
李晏 攝
令人激動……一部炫目的黑色喜劇。
——《紐約時報》
一個混合著生活與藝術,現實與幻想,殘酷和創造性,涉及了政治與社會的複雜故事。
——《金融時報》
馬丁·麥克多納,暗黑童話領域的惡趣味大師,在這部填充了迷亂如噩夢般故事的劇作中,他一舉完成了自己的「格林童話」。
——《倫敦標準晚報》
黑暗而殘酷的故事,卻能讓觀眾感受到溫暖和美好。在鼓樓西劇場首演的《枕頭人》,以出人意料的故事和獨樹一幟的敘事風格,讓觀眾眼前一亮。
——《北京日報》
「孩童」作為純真與無辜的象徵,飽受權力的蹂躪——這是整個人類犯罪與受罪的縮影。這種罪孽陳陳相因,難以改變,但總有一絲愛的光芒明滅在廢墟之間——就像是鬆軟的枕頭人的淚水,善良而虛空,悲傷而溫暖。
——文藝評論家 李靜
我們驚嘆於麥克多納的敘事圈套,他用故事告訴人們警惕敘事本身的陷阱,用一個愛的清晰、愛的痛苦、愛的絕望、愛的無助、愛的極致的卡圖蘭摧毀、拆解了人們精心塑造的各種完美形象。《枕頭人》就是麥克多納的冰鎬,只是他砍碎的不僅僅是內心,還有人性。
——著名劇評人 徐健
隨著審訊的深入,兩種故事逐漸交織在一起,我們已經很難分辨它們。這是這臺戲在結構上十分高明的地方,從而造成了敘事內部的多重結構,使人驚嘆它的複雜性。
——著名劇評人 解璽璋
馬丁·麥克多納編劇的話劇《枕頭人》,讓我這個業餘愛好者一看再看,打破了自己的觀劇紀錄。
——專欄作家 潘採夫
還是嚴肅戲劇耐看,《枕頭人》內容挺有琢磨頭,從劇場出來就上網訂了劇本,想好好瞧瞧。「鼓樓西劇場」選這齣戲作為開幕劇有眼光。
——作家 楊葵
李晏 攝
寺山修司說過:「眼淚是人類所能製造的最小的海洋。」那麼,故事可能也是人類能製造的最大的迷宮。故事可以是牢籠,也可以是越獄的密道。故事可以是刑具,是誘餌,也是你留給最親近的人那份最珍貴的武器或者鎧甲。我喜歡《枕頭人》這樣的沒完沒了講故事的舞臺劇(講的一個比一個奇妙或者一個比一個暗黑)並被這種喜歡衝昏了頭腦,決定來擔當這部戲的製作人。我怕舞臺上有越來越多的套路,而漸漸匱乏了故事。
李晏 攝
《枕頭人》被稱為現代戲劇史上的天才作品,2003年,此劇在倫敦首演後,引起巨大轟動,隨後被紐約百老匯搬演,並開始一系列的國際性巡演。2004年,《枕頭人》獲得英國奧利弗最佳戲劇獎,2005年,獲得美國戲劇評論圈最佳戲劇獎,以及美國託尼獎六項提名。
遺憾的是,十年間《枕頭人》一直未在內地舞臺正式公演過,直到2014年,《枕頭人》中國內地首次正式授權公演,作為鼓樓西劇場的開幕大戲,首演即震驚四座,在北京幾乎製造了一個戲劇事件,五年來《枕頭人》連演不衰,穩居小劇場票房冠軍,場場加座爆滿,2018年《枕頭人》結束小劇場收官演出後,如約在2019年迎來它的大劇場新旅程。
在原班製作團隊和主演陣容不變的高品質基礎上,大劇場版《枕頭人》特別邀請了張藝謀觀念演出《對話寓言2047》的國家一級舞美設計任冬生加盟,按導演的話說「從舞美、造型、多媒體、音樂各方面都在原有元素的基礎上進行了升級和再創造。」
李晏 攝
馬丁·麥克多納
生於1970年,當代戲劇的代表人物。作為英國「直面戲劇浪潮」代表作家,暗黑童話領域的惡趣味大師,他是繼王爾德、葉芝、肖伯納、貝克特之後愛爾蘭又一位傑出的戲劇家。麥克多納在同一個演出季有四部作品同時在倫敦的職業劇場裡上演,上一個達到這個成就的人是莎士比亞。作為一名劇作家,他以其荒誕的黑色幽默和挑釁性精神而聞名。他的駭人聽聞的作品為他贏得了無數知名獎項,其中包括三項勞倫斯·奧利弗獎,以及多項託尼獎提名。
馬丁·麥克多納震撼百老匯的《枕頭人》是一部兼具貝克特式的黑色雜耍劇風格和皮蘭德龍般質問每個角色生存境遇的作品。該劇說的是一個作家由於其小說引起了兒童虐殺案而被審訊與處決的故事。這部故事中套著故事的劇作,拷問的是文學作品中的一些細節,或作者的一部作品是否具有造成有影響力的社會行為的潛質。一部作品造成了社會行為,是誰的責任?
電影領域,他是繼昆汀·塔倫蒂諾之後,最有才華的編劇。近幾年,麥克多納在電影領域也收穫頗豐。2006年,他的《六個槍手》為他贏得了奧斯卡大獎,2008年他自編、自導的劇情長片《殺手沒有假期》,因為獨特的風格和優秀的品質贏得了眾多好評,也為他贏得了奧斯卡最佳原創劇本的提名。2012年,編導劇情片《七個神經病》,該片獲得第66屆英國電影學院獎最佳英國電影獎提名。2017年,執導犯罪劇情片《三塊廣告牌》獲得第74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最佳編劇獎、第75屆美國電影電視金球獎最佳編劇獎,以及第90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影片提名。
上海戲劇學院導演系碩士,上海戲劇學院導演系導師,可-當代藝術中心創立人。
舞臺劇作品:《圈子》《晚安,媽媽》《一根骨頭四條狗》《談談情,說說謊》《情書》《青春禁忌遊戲》《堂吉訶德之夢幻騎士》《婚姻風景》《浮生記》情人》《愛情有什麼道理》《懷疑》《枕頭人》《王牌遊戲》(中方導演)《郵差》《審查者》《奧利安娜》《媽媽,再愛我一次》《桃姐》《酒幹倘賣無》(中方導演)《亂打莎士比亞》《拉貝日記》《啊!鼓嶺》等。
電影作品:《保持沉默》編劇/導演。
畢業上海戲劇學院表演系05級。
2009年,成立戲子合作劇團,擔任戲子合作社社長、導演和編劇。
2017年,榮獲上海·靜安現代戲劇谷壹戲劇大賞「年度新銳導演」獎。
2018年,獲新京報「年度新銳藝術家」。
主要作品:《哈姆雷人》《狂聊齋》《狗跳牆》《奧菲利亞》《非常懸疑》《瘋子公主老國王》《四情旅店》《我叫水冰月》《枕頭人》《開放夫妻》《雅各比和雷彈頭》《廚神傳奇》《雷管》《陰差陽錯》等。
畢業於清華大學建築學院,獲碩士學位。戲劇導演、演員、編劇,公益戲劇平臺「新劇場創作計劃」發起人。2004年參加林兆華戲劇工作室組織的專業戲劇大師班,獨立創作當代劇場實驗作品若干,作品曾參演國外多地藝術節。2008年起,連續多年參與北京國際青年戲劇節,創作作品《城中城,城外城》《卡裡古拉的月亮》《真相》《澡堂》等。國家大劇院戲劇演員,中國社會藝術協會理事,北京市東城區戲劇家協會會員,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導演專業本科、戲劇表演專業碩士。戲劇作品:《仲夏夜之夢》《威尼斯商人》《樣式雷》《李爾王》《鳥》《暴風雨》《6:3》《羅密歐與朱麗葉》《枕頭人》《歷史系男孩》《臺北上午零時》《李雷和韓梅梅》《野鴨》《阿Q正傳》《迷失》《豆汁兒》等。主演話劇《一夜交遊》,獲得第36屆莫斯科世界大學生電影節戲劇競賽單元「最佳創意與喜劇獎」。主演話劇《我們的契訶夫》,獲得第37屆莫斯科世界大學生電影節戲劇競賽單元「優秀表演獎」。主演話劇《枕頭人》,獲得第三屆亞洲戲劇盛典最佳男配角提名。張一傑 飾 警官埃裡爾
東華大學06級表演系。主要作品:話劇《哈姆雷人》《黑色星期五》《狂聊齋》《狗跳牆》《非常懸疑》《非常懸疑——再來一遍》《一句頂一萬句》等。
上海戲劇學院導演系08級,上海演藝工作者聯合會會員。
主要作品:
導演:
兒童音樂劇《巴黎聖母院》《海蒂和爺爺》《雲寶》
主演:
《狂聊齋》《我叫水冰月》《我要飛去月球》《看不見的朋友》
趙金霞 飾 卡圖蘭母親
話劇演員,主要作品:話劇《一句頂一萬句》《盒子門》《談談情跳跳槽》《點頭yes搖頭no》《我和春天有個約會》等、舞劇《南京亮》《八女投江》。
和英楠 飾 卡圖蘭父親
青年演員。主要作品:話劇《薩勒姆女巫》《玩偶之家》《泰特斯》《匠心》《福仕德》《太平小館》《背叛》《泡沫》《彩排》、電影《狗年》。
編劇:馬丁·麥克多納(英)
譯者/文學顧問:胡開奇
導演:周可
演員:王子川、何雨繁、吳嵩、張一傑、朱啟鳳、趙金霞、和英楠
舞美設計:沈力
燈光設計:任冬生
服裝/造型設計:趙津
多媒體設計:王城傑
聲音設計:張笑晨
執行導演:張茜
主題曲《羽毛》詞曲作者、演唱者:張楚
主題曲《羽毛》製作人:張秦
出品人:李羊朵
聯合出品人:常揚、陳宇
獨立製作人:史航
執行製作人:吳思聰
出品公司:
北京鼓樓西文化有限公司
大麥Mail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