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家長幫主創團
測量身高130釐米,比同齡男孩矮了20釐米左右,結合孩子骨齡片子推算,東東未來身高只有157釐米。聽到醫生這麼說,一同來的媽媽急的直抹眼淚,非常懊悔。媽媽告訴醫生,12歲的東東,從小到大一直比較矮,同班男生一個個都超過了他,但因為別人總寬慰他,「你家孩子是晚長,現在長得慢,以後反而長得高」,所以她一直沒放在心上。
我國超過一半的兒童
沒有達到遺傳的身高
是指男孩在14歲還未見睪丸容積大於4ml,女孩在13歲後仍未見乳房發育,或在16歲後仍未見月經來潮。臨床上以男孩較為多見,是女孩的5倍以上。晚長的孩子青春期猛長和性成熟時間出現晚,當同齡人的青春期結束,生長板癒合之後,這些孩子才正值青春期,仍在生長中。所以如果孩子矮小,一定要去醫院檢查,
明確是不是「晚長」,是否需要治療。雖然「晚長」的機制還沒有完全研究清楚,但「晚長」一般有家族史。有的父親說,到高中或大學後,或在參軍後才開始生長加速。有的母親也有晚長的歷史,如初潮年齡在15~16 歲以後。令人擔憂的是,「晚長「的比例並沒有那麼高,很多父母卻自以為孩子「晚長」,但實際上是出現了身材矮小。這些孩子時間拖得越久、身高差距越大,甚至連遺傳身高都達不到。2017年《中國兒童身高管理現狀調研報告》顯示:我國超過一半的兒童沒有達到遺傳的身高,更令人擔憂的是,家長們對此並未意識到。如何能及時發現孩子有矮小的可能性呢?可以參照下面兩個表格。百分位數值,就是根據孩子年齡,身高找對應的數值,表示在同年齡同時代同性別的100個孩子,是排第幾個。比如一男孩現在七歲五個月,身高123,在表中,身高是25百分位。表中的3nd,97nd分別說明了兒童正常身高的下限(第三百分位)和上限(第97百分位),50nd說明是平均身高(第50百分位)。
如果孩子身高低於第三百分位以下,就該考慮孩子是矮小症了。不過需要注意的是,一般家長只關注孩子矮,卻忽視了身高顯著高於同齡兒童的孩子,如果孩子
身高高於97百分位數值,說明了身高異常,其中有部分孩子可能是早熟,雖然在小年齡上明顯高於同班,但其成年身高可能受到很大損失,所以,也應該引起重視。
不要錯過最佳長高時機
就診一般先拍攝骨齡片,以了解生長潛力:如骨骺已閉合,則無生長餘地,可能無需做進一步檢查。如骨骺尚未閉合,根據病情有必要還應做內分泌功能檢查:甲狀腺功能測定、生長激素激發試驗、生長激素生成試驗、IGF-1測定、染色體檢查、性激素激發試驗等,只有明確病因,才能針對不同病因給予相應的治療。
今年3月,青青媽媽發現9歲的青青乳房發育,便立即停止了一切雞肉,快餐。7月的時候,女兒額頭開始有青春痘,9月去兒童醫院皮膚科,醫生說這個年紀長痘痘很正常,開了藥膏。後來媽媽有點不放心,帶著青青掛到兒研所的內分泌號,此時女兒9歲8個月,身高137,體重50斤,開始了一系列檢查,骨齡,性激素,B超等等。
骨齡最早拿到,女兒9歲8個月,骨齡顯示11歲2個月。
拿到血液結果,雌二醇(促進和調節女性性器官及副性徵的正常發育),超很多。B超顯示,子宮發育了,卵巢內有4個大於4mm卵泡。醫生說很快就會來月經,未來身高預測152釐米,媽媽聽到這個消息後差點沒站住,她說,自己初三才來月經,爸爸身高175,媽媽165,如果女兒未來152,根本接受不了這個事實。就是因為,許多家長高中時候發現孩子身高矮的時候,已經晚了,這時候骨骺線閉合,人體長骨完全鈣化,沒有長高的空間了,這時候神仙也幫不了你。這也是為什麼許多人成年後想增高,
只能用「斷骨」這種可怕的方式。如果在醫生檢查後,懷疑是生長激素缺乏,那麼還要進一步給孩子做
激發實驗。看看是完全缺乏,還是部分缺乏。生長激素的分泌峰值的大小決定了體內的生長激素是否足夠維持生長所需。通常情況下,如果生長激素分泌的峰值達到了10ng/ml,認為生長激素的水平是足夠的。那麼,如果需要檢測血中生長激素水平峰值到底有多少,就需要在運動後、夜間深睡眠或者刺激生長激素分泌的藥物使用後採血。但是,運動以及夜間睡眠採血並不能保證百分之百的準確,因為單一一次抽出的血樣並不能確定是否為生長激素分泌的峰值。
所以醫生會使用一些特殊的藥物,來刺激生長激素的峰值出現。這種方法就稱為生長激素激發試驗。它的可靠性比運動以及睡眠高,而且可以人為控制抽血的時間,所以便於操作。目前常用的藥物有精氨酸、可樂定、胰島素以及左旋多巴,通過靜脈或口服方式給藥後,抽取給藥前,給藥後30分鐘、60分鐘、90分鐘、120分鐘的血樣,測定生長激素的值,這樣可以比較全面的了解生長激素分泌的趨勢以及最高值。由於藥物使用後可能會出現一些副作用,因此,一般需要在住院部在醫生、護士的看護下來進行此項檢查。當然,醫生也不是僅憑這一項檢查的結果來診斷生長激素缺乏症。
需要通過身高、骨齡、生長因子,以及腦垂體的影像學等各種指標來綜合判斷。生長激素不是想打就能打!
由於生長激素是分子量22KD的蛋白質多肽類激素,無法通過口服補充,所以通常採用
皮下注射方式予以補充。意思就是,
只能打針!!!要使用生長激素,必須首先查明生長發育遲緩的病因,需要做一系列相關的專業檢查。在身材矮小的患兒中,有 60%以上是由於缺乏生長激素導致。對於這些患兒來說,最有效的辦法就是注射補充人生長激素。由於生長激素用藥時間長,加上很多家長有「生長激素恐懼症」,認為激素肯定有發胖、變醜、內分泌失調等副作用,有的甚至拒絕接受治療。在生長激素的使用中,這種擔心是多餘的,現在已經有大量的臨床試驗證明,國外和國內生產的生長激素都是安全可靠的。我的朋友微微自己本身不高,所以一直很擔心孩子的身高,女兒雖然不高,但生長曲線還算正常,但去年她發現孩子一年只長了5釐米,有點著急,後來去了醫院。檢查結果顯示,
孩子沒有疾病性因素導致身材矮小,這是特發性矮小(基因導致的矮小)。如果是生長激素缺乏,或者疾病導致的身高問題,
打生長激素是可以部分報銷的,費用尚可承受,但是微微女兒這種不能報銷,她不是因為缺乏生長激素,僅僅是遺傳性矮小,所以費用全部自費。醫生給出中肯的建議,孩子身高符合遺傳身高,如果經濟條件允許,想讓孩子更高一點,也是建議注射的。
但不能保證長高效果。微微最終選擇給孩子注射。生長激素分為粉劑和水劑,水劑分為短效和長效,粉劑最便宜,但是出現抗藥性機率大一些。水劑短效是每天睡覺注射,有專門注射筆,孩子看不到針頭,基本無痛感。長效水劑是一周注射一次,但價格大概是短效的2倍,最終微微選擇了短效水劑,每天要打一針,有點類似打胰島素。
孩子4歲10個月,身高105,體重20公斤,醫生開的一支30IU,價格1000左右,每天劑量2.4iu,劑量和孩子體重有關係,孩子體重越輕費用相對低。一個月3000多,一年3.6萬。這樣的治療通常都是一年起,效果才會好。
微微女兒打針10個月時間長了7.5公分,這還不算最多的。對於生長激素缺乏的患者一個月至少增長一公分,一年可長12公分,甚至最多一年可以長24公分。
總結一下,對於是否可以打生長激素,要看醫生綜合判斷。如果孩子生長激素缺乏,沒有其他疾病,經濟允許,一般建議打,長高效果比較明顯。如果不是激素缺乏引起的矮小,可以打,也可以不打,效果可能有,也可能完全沒有,全部自費。影響身高只有這幾個因素
遺傳大概決定了70%,所以本身父母不高的更要關注孩子的身高情況,但也不是高父母一定就會有高個子的孩子,曾經有一個12歲男孩,遺傳身高能達到181,但是不高,檢查後預測身高160,而且由於發現的太晚,治療效果也不會太好。盲目補充營養也是造成矮小的原因之一。現在的孩子缺乏營養不多,過剩的倒是很多,發育提前,骨提前閉合導致生長空間變小,最終身高也是不理想的。目前唯一國際公認有效的就是生長激素,
不要輕易服用任何增高助長的藥物,吃了可能會讓孩子提前發育,早熟,可能第一年長10公分,後面就不再長了。睡眠的減少也會影響在身高上,所以一定要多運動,多戶外,早睡,這些對孩子的身高都有直接影響。即使課業負擔重,也要保證基本的運動和睡眠。
另外要注意肥胖!肥胖會導致早熟!相信很多家長都不以為然,畢竟如今飲食條件很好,家家戶戶的孩子都吃好喝好,為什麼肥胖會導致性早熟呢?
這是因為肥胖的根源,其實是各種碳酸飲料、炸雞、薯條、奶油蛋糕等高熱量的食物,如果長期大量食用,很多健康問題都會找上門來。據權威研究證明,肥胖之所以是導致兒童早熟的真正誘因,是因為大量脂肪的存在會促進兒童體內性激素的分泌。想有效的防止兒童性早熟的發生,家長一定要督促孩子遠離高熱量食品。
您擔心孩子的身高問題嗎?
在留言區,說說你的看法吧
作 |者 |介 | 紹
家長幫主創團由數十位專業家庭教育領域專家及百名優秀學科老師組成。原創內容領域涵蓋:家庭教育,教育熱點,學科乾貨,中高考指南,答疑指導等。幫助家長解決育兒難題,幫孩子提升學習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