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影院復工14小時後,全國票房平穩地突破了1000萬元。
7月24日零點,北京地區影院正式復工開業。萬達影城有三家影院安排了零點場放映。
雖然不是周末,但石景山店和CBD店《多力特的奇幻冒險》的零點場均為滿場。通州店則開了兩個影廳,同時放映《多力特的奇幻冒險》《喋血戰士》兩部影片。
剛剛開業的北京各大影院,在排片上,大多向這兩部好萊塢新作傾斜。《多力特的奇幻冒險》有192場,佔比22.2%,《喋血戰士》排153場,佔比17.7%。
兩部好萊塢商業片,讓沒有爆米花和可樂的影院,多少找回了一些屬於暑期檔的紅火。
早上十點,在萬達影城通州店內,電梯旁一架半年多未有人使用的取票機屏幕上有明顯的汙漬,三名工作人員正在地上鋪設彩色膠帶,提醒顧客取票時注意排隊間隔。
影院的線下售票處空無一人,顯示今日排片場次的液晶屏也仍舊是黑屏,影院旁邊的一間咖啡廳開放了位置供人休息等候,但並不提供任何飲食服務。
進入影院前仍舊需要進行「健康寶掃碼+測體溫」的全套檢測,兩名工作人員一名負責登記,一名負責檢票。
終於開業,影院工作者的興奮溢於言表,介紹流程時,音調都在往上揚。
我檢票時已經過了十點。在用手機掃碼登記時,負責測溫的工作人員突然道,「我現在就幫您檢票吧。」
我遞過票去,「對啊,反正也沒別人。」
那位工作人員低頭撕開票根,聲音仍舊帶著笑,「其實人挺多的呢。」
確認健康寶與體溫沒有異樣後,我進入閘機,身後還隱約能聽到兩名工作人員在討論如何安排分工,加快檢票的速度。
早上第一場電影的放映在影院9號廳,原本220個座位的影廳在採取隔行隔座的售票模式後,如今只能容納60人觀影,無法入座的座位則被膠帶隔開。
這一場並不是滿場,觀眾裡有不少學生,也有附近小區的居民。三名中學生在觀影結束後,在附近的咖啡廳坐下,在樓下的餐飲店裡買了外賣,等待他們的下一場電影。
從淘票票上的數據看,萬達影院通州店今天共有7部影片,開放5個影廳,以兩部新片為主,但國產片《誤殺》一天也有7場,並且相當搶手,晚上五點後的三場全部滿座。
從7月20日各地影院陸續復工以來,低價票成為全國院線吸引當地觀眾回到電影院的共同手段。比起上一次進電影院,票價明顯便宜了不少。
在重新開業的多家影院中,平時上百的IMAX的票價在50元左右,普通3D只需要40元,其餘的影片只要25元左右,就能買到一張票。
但也有例外。位於藍色港灣商區裡的珠影耳東傳奇影城仍然維持著相對較高的票價,新片一律84.5元一張,老片68.5元一張。
或許由於其本身便處於居民收入和消費都比較高的區域,票價並沒有影響人們的選擇。復工首日,傳奇影城成為北京影院票房收入首位,而周末兩天的預售票也已經賣出不少,出現了「滿座」的提示。
四個月以來,關於影院復工的傳言像水泡一樣,隔一段時間就冒出一個,卻很快又破掉。影院相關從業者與電影愛好者,都在反覆的希望與失望之中惴惴不安。
房租水電等支出,器械的維護成本讓影院從業者在疫情期間,面臨著巨大的經營壓力,即便各地都出臺了相關政策對影院行業進行扶持,但在半年來,仍有不少影院倒閉。
3月22日,全國523家影院零星的復工試水在五天後被緊急喊停。大地影院、金逸影城、博納影院等一些連鎖影院,開始嘗試將庫存的零食、飲料,以及周邊在線上銷售。
從銷量來看,轉型「零食電商」後,影院的確獲得了一些收入。
6月29日,蘇州一家萬達影城為了自救,在影院門廳設立自動售賣點,低價出售影院中囤積的飲料零食。
隨即,有自媒體在微博上展開「影院清貨行動」,統計了各地需要清理庫存飲料零食的院線名單,號召各地的影迷幫助影院度過難關。
北京的許多大型連鎖影院也在名單上,確定復工前一周的7月12日,萬達影城CBD店也加入其中,以2元一包的價格,出售影城內的零食小吃。
復工開業,政策扶持,接二連三的新片定檔(以及李現的粉絲們正在籌備的《抵達之謎》包場觀影)和《流浪地球》等老片復映後的票房捐贈,這一切無疑會讓影院下半年的日子好過許多。
對於人們來說,電影院重新開業這一舉動,則具有更強烈的文化意義,對於處於政治和文化中心的北京民眾來說尤其如此。
當各地KTV和酒吧等娛樂場所都順利開張,而影院、劇院卻遲遲沒有動靜時,許多人便已經在社交媒體上表達了不滿。
畢竟,電影院帶來的沉浸式觀影體驗仍舊不可替代。
雖然如今的網絡流媒體已經建立起巨大的片庫,但一方面,多數人的家庭觀影環境無法與影院相比;另一方面,選擇在流媒體上首映的新片仍然稀少。
老片雖然經典,但新片當中所含有的當代電影人的思考,以及當代社會的映像,也是電影這種媒介的魅力所在。
復工首日,北京有超過40家影院開門迎客。從7月24日到7月31日,中國電影資料館每天只放映一部老電影,每場釋出約190張票,票價從20元至50元不等,所有的電影票在7月23日晚已經售罄。
比起前兩天上海電影節名為預售,實為「拼手速」的搶票現場,中國電影資料館的激烈程度也不遑多讓。
無論是對於普通的觀眾,還是電影藝術的愛好者,沉浸在影院中的時間都是一段特殊的體驗。
電影院在中國發展至今,是隨處可見的娛樂場所和社交場所,但其文化特性卻常常被人們忽視。
如今,闊別七個月之後,在影院裡看一場電影,所享受的不僅是影片本身的樂趣,更有一種回歸自己「精神家園」的安心感。
晚高峰開始,下班的人潮似乎有一部分,已經開始往影院聚集。在萬達影城通州店直通影院的電梯前,聚集起了不少人。
而在影院中,取票機上的水漬已經被抹去,間隔條已經貼好,等待入場的觀眾們正在排隊用健康寶掃碼,同時檢票。
一切似乎就像微博上一位電影博主所說,當「關於電影的一切都在一毫米一毫米地回到正軌」「世界終於好起來了」。
【文/首席記者 一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