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河社區村民正在柑橘地除草,為栽植甘藍做前期工作。恩陽區融媒體中心供圖
人民網成都7月22日電 脫貧增收,產業是基礎支撐,也是根本之策。7月16日,記者在恩陽區新河社區宗平種養殖場的產業基地裡看到,村民們正忙著在柑橘地裡套種甘藍,大家分工合作,鬆土耙地,栽苗施肥,一派繁忙的景象。
「我們今年在1200畝柑橘樹下套種了400餘畝黃豆,200餘畝花生,現在正準備套種500多畝的包菜。」正忙著松地的宗平種養殖場業主馬宗平說。
馬宗平曾是新河社區的建檔立卡貧困戶,在社區兩委和幫扶幹部的幫扶以及自己的不斷努力下,逐漸從昔日的貧困戶成長為致富帶頭人。「一人富不算富,我現在是脫貧致富了,但我還要帶動大家一起發家致富,讓大家都能過上幸福的小康生活。」
如今,馬宗平通過優先租用流轉貧困戶的土地,發展果蔬產業和水產養殖的方式,成功帶動周邊三個村非貧困戶45人、貧困戶28人實現就業增收。
「馬總依靠自己的雙手,用辛勤的付出,通過發展產業走上了致富道路,我們都要向他學習。」社區居民謝玉群說。
產業發展有了好前景,百姓日子就能越過越好。同樣,這兩天在群樂鎮南江村南星種養殖專業合作社的蘆筍基地裡,業主朱俊華正全力組織工人,搶抓時令,做好蘆筍地除草、鬆土、施肥等工作,持續開展蘆筍管護工作。
「去年種植了70餘畝蘆筍,今年又引進業主新植蘆筍50餘畝。」南江村黨支部書記周俊說,目前該村通過建立「村黨支部+合作社+貧困戶」產業致富聯合體,吸納貧困戶以土地、資金、勞動力入股等形式獲得資產收益、股權分紅,人均增收3000元以上。用周俊的話說,產業發展承載著百姓脫貧奔康的夢想。
楊安儒是該村六組的村民,自村裡發展蘆筍產業以來,便一直在蘆筍產業園裡務工,每年的收入穩定在1.5萬元以上。
「為打贏脫貧攻堅戰,我們鎮緊緊圍繞區委『優質糧油、品質果蔬、生態養殖』的發展要求,大力實施回引創業工程,不斷加快培育主導產業。」群樂鎮黨委副書記王智說,我們正在把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不斷拓寬群眾脫貧致富道路。
近年來,群樂鎮始終堅持把著力推進產業結構調整和保障民生作為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把蘆筍、果蔬、蓮藕等作為脫貧攻堅的主導產業、群眾的致富產業,專註定力、真抓實幹,大力發展,取得了顯著成效。
目前,群樂鎮初步形成了「一軸兩帶三區四基地」的產業發展格局,農民人均純收入也由2013年的6187元增長到2019年的12189元。接下來,將持續做大做優品質沃柑、大棚蘆筍、良種蓮藕、巴山土豬等產業,真正實現在脫貧攻堅、特色產業發展上的奮力突破。(李紅 楊長春)
人 民 網 版 權 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1997-2020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來源:人民網四川頻道】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