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行業搞勘探開發的是沒有圍牆的工廠,學校的工代表就聯繫本企業的設備保養廠,讓同學們進入車間,看工人保養設備和車輛,同學們都覺得沒意思,充其量就是個參觀而已。走馬觀花轉一圈就算學工了。
一次又要學工,就召集同學們去外面挖溝,挖管線鋪設的溝,挖好後看工人一節一節的焊接管線,買入溝裡,再用土覆蓋上,那時候根本沒有臨時工的概念,也沒有挖溝的機械設備,都是油建的工人手工挖出來的,於是就給同學們留了幾米來挖。
其實留下的幾米也是工人把表層硬的土層挖出來,剩下的用鐵鍬也好挖下去的。
那時候挖溝絕對是體力活,深度一米五,寬度二米的樣子,幾米就有一輛雙輪地板車或者是獨輪車手拉肩扛往外運土,挖溝的時候絕對是大場面,幾十人甚至上百人一字排開,離溝不遠的地方隔段距離就插一面紅旗,紅旗飄飄還是很好看的,那時候把挖管線溝也認為是工人幹的活,認為只有這樣圍繞石油勘探、開採、鑽機、鐵塔才是工人,天天挖煤挖礦的才是工人,根本沒有高大廠房、高大機器設備的概念。
有的同學手掌磨出泡,有的就用手在挖,工作效率之低也是可以想像出來的,男同學喜歡推地板車,必須要有一個人前面拉,後面兩個人推,有時裝了半車土就推不動了。女同學就在外面等著車來了就把土用鐵鍬卸下來,嘰嘰喳喳一天的學工活動就完成了,幾天下來也沒有同學說累的幹不了的事情。
那時候現場也放高音喇叭,革命歌曲滿天響,我是個石油工人多自豪的歌曲大家都會唱,也都願意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