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請點上方↑↑↑大國互聯一鍵免費關注!並置頂
「現在,身邊全是好人,每一張都是洋溢的笑臉。以前,辛苦,幹的就是這行,誰讓你來了,誰叫你來了。」穿著光鮮體面、拿到影帝殊榮的黃渤坐在記者面前,從容淡定的講述著自己過去和現在的受到的境遇差別。說的話也是簡單明了——拜高踩低的這種現象,在商業味極重的娛樂圈,更甚。可是很巧的是,最近一個女演員的爆紅,簡直是把黃渤曾說的這段話落實、印證了一遍又一遍。截止到今天,《你好,李煥英》票房已經破48億了,並且還在一路看漲。估計,李煥英的票房很可能超越《神奇女俠》的53億,那麼賈玲也就會成為全球票房最高的女導演。在進入電影院前,很多人都是衝著沈騰、奔著賈玲去的。
但出了電影院之後,人們無一例外記住了那張明媚溫柔的臉,也記住了扮演「李煥英」的演員——張小斐。
而在精湛的演技、媽味兒十足的溫柔目光背後,也讓觀眾久久不能自拔。
甚至出現過,凡是張小斐出現的地方,都是「聽取媽聲一片」的壯觀景象。
是的,年僅35歲尚且未婚的張小斐,就這樣憑藉一部電影成為「國民媽媽」。
這是B站某個專訪視頻的彈幕:
她的微博評論區下,也是媽聲一片:
就連前段時間的宣傳直播中,也曾被主持人問到相關問題:
被這麼多網友叫媽是什麼感受?
她略顯無奈地翻了個白眼,但還是完美接住了這個梗:
最大的感受就是,我養不起。
一個表情,一個動作,一句話,就輕鬆帶起了採訪氛圍。
也難怪有網友說:張小斐活該她紅。
1986年,張小斐出生在遼寧鞍山,雖然家裡沒有大富大貴,但仍然用盡全部去培養這個身材高挑的女孩。
11歲的張小斐被父母送進了北京的中央民族大學進修舞蹈,也是從這一年開始了她長達幾十年的北漂生活。
2001年,15歲的張小斐憑藉紮實的基本功考進了中國武警文工團。
隨著年歲的增長,張小斐在跳舞的過程中逐漸找到了自己的夢想。
2005年,張小斐考進了北京電影學院表演系本科。同楊冪、袁姍姍、焦俊豔一個宿舍四年。
就在楊冪憑藉《神鵰俠侶》中的郭襄一角廣為人知,袁姍姍被於正力捧,憑藉《宮鎖連城》等熱門劇目成功在娛樂圈站穩腳步時。
張小斐好像一直都非常平凡,經常在各個劇組中打著醬油。
直到2012年,為了不再飢一頓飽一頓的生活,張小斐選擇進入中國廣播藝術團工作。
在這裡她遇見了生命中的貴人——賈玲。
進電影學院的時候,我的目標很明確,就是成為一名電影演員。畢業之後呢,我跟很多畢業生一樣,我要在北京生活下去。
最後呢,我遇到了一個胖胖的女孩,她來找我演小品,她的名字叫賈玲。
我真的很感激她,她是我人生中的一個貴人。
然後從此以後,我就變成了一個小品演員,雖然聽著好像離我的夢想還很遠,但我堅持夢想的決心不會動搖。
那一年的除夕,她和賈玲共同出演了小品《女人N次方》,並憑藉這個作品亮相北京春晚,廣受好評。
也是從這一次開始,張小斐邁向了喜劇行業。
在之後的幾年中,她上百次的出現在《歡樂喜劇人》的舞臺上,也曾數次站上央視春晚,出現在全國觀眾面前。
雖然,沒有同舍友的那些風光,但是也成功擺脫了灰頭土臉、兵荒馬亂的生活。
雖然沒有實現自己成為一位電影演員的夢想,卻也成為眾人眼中亮眼的美女喜劇人。
2012年的時候,張小斐在一場爆破戲裡眼睛受傷,結果還被同組演員兩個大老爺們罵。
那時候,相識不久的賈玲看了心疼,不僅給給小斐加油打氣,更親自發微博為小姐妹抱不平。
最後那句「你離變成姐的偶像就差一部戲了」讓很多「考古」人員瞬間淚目。
相信賈玲說這句話的時候,根本沒有想過,能讓張小斐大紅的這部戲竟然是自己導演的。
也是這部戲讓一直不溫不火的張小斐成為中國影史單抗44億票房的大女主。
她用16年的時間,終於實現了當初的願望:當個大明星,漂漂亮亮的出現在雜誌裡和熒幕上。
她的成功,不是一炮而紅,而是厚積薄發。這也許就是每一個普通人的奮鬥常態。
不一定有好運,也不一定被青睞,更沒有那些開掛的幸運劇本可以領。
但創造美好的代價或許正是:不會立刻看到回報的努力、一次又一次失望的累積,以及永不認輸、絕不放棄的信念。
要知道,每一點閃光的背後都隱藏著經年的千錘萬鑿。
電影上映的時候,張小斐選了一家影院,悄悄潛伏進去,看觀眾會對這部影片產生怎樣的反應。
她記得有個男孩帶著家人來看,出影廳的時候她走上前去採訪,男孩跟自己的媽媽說,這位就是李煥英的飾演者小斐,然後那位阿姨突然就抱著張小斐哭了。
記者問賈玲,此後還會執導電影嗎?她說短時間內不會了。《你好,李煥英》講述的是關於她和自己母親的故事,完成的是一些真正未竟的遺憾。它的成功不是因為技法的絢麗,不是因為深刻的思想,而是一種單純的、植根於每個人內心深處的愛。
這種愛難能可貴且無法被持續透支,而張小斐恰好配合賈玲完成了愛的表達。
有人說自己之所以喜歡張小斐是因為,她的眼神很慈祥,就那樣望著你笑,眼裡閃著淚光,她讓人很容易對這種理想型的母親感到親近。
在出演李煥英之前,賈玲告訴張小斐,你看我是什麼樣子,我的媽媽就是什麼樣子。
張小斐跟賈玲太過熟悉,熟悉到她這樣一描述,自己就明白那位已經逝去的母親是一種怎樣的存在。
在那個年代,李煥英熱愛打排球,在球場上英姿颯爽,張小斐因此苦練排球,她的手腕柔軟,擊球的時候需要用很大力氣,因此手會震得很痛,但她最終還是表現出銀幕上那樣利落的扣擊。
她知道,李煥英是個面對任何困難都會笑出來的、堅韌的女性,因此,當排戲過程中,自己的腿被鏽鐵劃拉出一道大口子的時候,她仍然說,自己可以繼續拍攝。賈玲在一旁被嚇得不敢看,但張小斐衝著她一樂,笑起來露出牙齒,賈玲就覺得,一切都會好的。
張小斐也感受到角色在自己心裡留下了深刻的印跡,她說演完李煥英以後,「我真的感覺自己比以前更樂觀,更開朗了」。
票房的成功讓她們得出了結論,「母親濾鏡」是世界上最強大的濾鏡,母愛是最能震懾人心的感情。
但其實並不止如此,母愛有不同的面向,不同的人會用不同的方式做出表達,而李煥英選擇的恰好是最溫柔的一種。有觀眾在看完電影之後總結說,看李煥英感動不是因為共情,而是因為自己不曾擁有。
這很重要。張小斐所飾演的那位母親代表著我們每個人內心對母親的想像,她刀子嘴豆腐心,不會因為我們成績好壞來斷言我們的一生,她的口頭禪是,希望我的孩子健康快樂就好。
在前往電影院觀看《你好,李煥英》之前,有朋友打賭說,你們一定會哭。我說我不會,別人都在哭的話,證明電影在故意挑唆觀眾的感情,我會因為懷疑而保持冷靜。
但是看到張小斐的臉,我想起了自己媽媽年輕時候的照片,一樣白皙的皮膚和亮閃閃的眼睛。而我媽也老去了,但她會躺在床上,一邊笑一邊對我說,生你養你是媽媽這輩子最快樂的事情。我因此沒能控制情緒。
感謝張小斐,以及李煥英。
後語:大量粉絲還沒有養成讀後點讚的習慣,希望大家閱讀後順便點讚,以示鼓勵!堅持一種信仰,專注是一種態度!來源:綜合004吃瓜團、南風窗
廣告合作:加微信 bazarchino 備註合作
版權歸原作者,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