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由北京師範大學人文和社會科學高等研究院、創新發展研究院主辦,首都科技發展戰略研究院、澳門科技大學中藥資源經濟研究所、珠海市民營經濟發展研究院協辦的2020北京師範大學創新發展高峰論壇「面向十四五:創新發展與智庫使命」在北京師範大學珠海校區隆重開幕。論壇由北京師範大學珠海校區管委會副主任、人文和社會高等研究院執行院長傅愛蘭與北京師範大學教育學部分黨委書記李家永共同主持。
本次高峰論壇為期一天,由領導致辭、主旨演講、成果發布、圓桌論壇等環節組成。會議邀請了來自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科學院、中國科協創新戰略研究院、首都科技發展戰略研究院、亞太創新經濟研究院、科技中國雜誌社、北京師範大學、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澳門科技大學、珠海市民營經濟研究所,以及好未來、億智電子等高校院所、智庫、產業界的專家、學者和企業領袖,從教育科技創新、區域經濟發展、智庫研究等多個維度,共同探討並分享了創新發展、科技教育和智庫研究的前沿理念與實踐經驗。
大會在傅愛蘭的歡迎辭中拉開帷幕。隨後,北京師範大學黨委副書記孫紅培、澳門科技大學校長唐嘉樂、珠海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局長沈巖相繼發表致辭。
孫洪培表示,複雜的國內外環境對加快創新提出迫切的要求,新的發展實踐需要新的發展理念。北京師範大學長期以來致力於服務國家重大戰略和社會需要,取得了一系列顯著成果,在新型智庫建設方面也頗有成就。北京師範大學創新發展研究院用中國數據,講述中國故事,凝練出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政策建議與務實計策,為國家和區域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提供了重要的智力支撐。最後,孫洪培表示希望與會的各位專家群策群力,使此次峰會能夠共享創新發展理念,達成新格局下的發展共識,服務大灣區創新發展實踐,助力我國智庫的創新建設。
唐嘉樂提到,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蓬勃興起,科技創新能力已越來越成為綜合國力競爭的決定性因素,以創新型智庫為代表的專門機構在國家治理中的作用日益凸顯。澳科大一直非常重視創新型智庫的建設,現有 20 餘個智庫性研究院所及研究中心,且與大陸多所高校共同建立了研究基地及聯合實驗室。澳科大不僅將在珠海成立校區,也積極融入大灣區及內陸城市發展建設。最後,唐嘉樂表示我們非常希望在教育服務產業的領域共同發力,為國家完善教育治理體系、提升教育質量和促進教育公平提供有益的建議和智慧。
沈巖指出,作為國家改革開放的「重要窗口」和「前沿陣地」,珠海積極響應國家號召,以全新的面目迎接「十四五」,堅決推進、貫徹創新發展戰略,走高質量發展道路。珠海的創新發展離不開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尤其是國內外知名院校和智庫機構。在邁向「十四五」的重要時點,北京師範大學舉辦此次創新發展峰會,是有責任、有擔當的表現。珠海歡迎像北京師範大學這樣的高校和優秀人才來珠海共享機遇、共謀發展、共創未來。
隨後,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盧中原,中國社會科學院城市與競爭力研究中心主任倪鵬飛,珠海市民營經濟發展研究院院長、長江商學院經濟學教授李偉,好未來教育研究院副院長錢春弦先後作了「全球經濟變局和中國加快創新」,「科技創新塑造全球城市價值鏈」,「教育產業和經濟發展」和「以愛和科技發展高質量教育」的主旨演講。
盧中原指出,當今全球經濟增速放緩,經濟重心繼續分化轉移,新技術革命重塑產業形態和分工,國際貿易和跨境投資將變中提升,人口、收入和市場格局分化重組,國際金融趨於多元化,糧食安全、能源變革深刻影響各國發展戰略。在變化的全球經濟格局中,我國的機遇和挑戰並存。面對新形勢下的機遇和挑戰,中國需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堅持科技自立自強,突破關鍵核心技術制約;強化基礎研究,實現前瞻性、引領性原創成果重大突破;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增強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能力。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推動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更好結合。
倪鵬飛提到,探尋世界百年未有之變局需從城市體系時空演化看世界體系。全球中心城市是世界發展的火車頭,但始終面臨可持續發展的挑戰,包括人口規模擴張、城市主導功能變化、城市空間形態演化與價值中心轉移。全球城市價值鏈發展集中反映人類文明的時空演進,世界城市人口擴張,城市產業擴大,城市創造的價值和文明不斷提高,速度不斷加快,城市活動覆蓋了越來越廣闊的人類活動。倪鵬飛進一步指出,決定全球城市及價值鏈文明的不僅僅是技術,人類需求和智慧、空間環境及其變化、政治權力、自由貿易與思想文化都共同地、深刻地影響著全球城市價值鏈。中國城市可持續競爭力與科技創新已取得一定成果,但中國城市可持續競爭力整體仍低於世界平均、與國際差距較大,中國在科技創新方面還有很大發展空間,仍需迎頭趕上。
李偉表示,通過對比全球1930年後知名科技人才的出生地可以看出,中外人才差距顯著。教育是立國之本,我國應根據國家經濟發展狀況,建設適配的教育體系。以美國高等教育為例,構建多種形式高等院校並存、相互競爭的模式,可以提升高校活力、提高科研水平。進一步地,通過對比中國、美國、日本、英國、法國的科研經費支出概況,李偉發現我國對基礎研究投資不足,並依此提出相應的教育產業政策,鼓勵創造地方政府、大學、企業合力辦學新模式。以世界知名三角研究園為例,強調促進產業上下遊企業配套入駐,降低研究人員生活成本,使產學研關係更加緊密。
錢春弦認為,科技創新可以助力教學質量提升。人工智慧與教育的結合可以豐富授課場景,涵蓋課前、課中、課後,賦能教研,豐富教師和學生角色。通過量化課堂數據,人工智慧可以提升課堂效率,實現教學理念和行為監測,提高課堂產出。應用創新可以助推教育資源公平。通過AI教師普通話教學系統,可使教育資源惠及偏遠地區,實現教育資源公平。教學創新可以增添學習趣味。更新教學方式,促進學科啟蒙,提升孩子學習體驗,實現科學、有效、快樂地學習。模式創新可以帶動產業升級發展。構建人工智慧開放創新平臺,立足於AI基礎設施,通過搭載AI平臺,豐富算法,優化教學方案。
最後,北京師範大學校務委員會副主任、經濟與資源管理研究院院長、創新發展研究院院長、首都科技發展戰略研究院院長關成華發布並介紹了《中國教育服務產業發展報告2020》的研究成果。關教授指出,儘管我國教育服務產業仍然處在成長期,但已基本發展為產業鏈較完整、產業規模較大的新興產業,並成為城市創新發展的重要推動力。同時,該報告發布了中國城市教育服務產業發展指數2020,排名前10位的城市依次是:北京、上海、深圳、廣州、杭州、南京、重慶、西安、珠海、武漢。
此次峰會以專業、學術、務實為原則,詳細並深入分析了新時代我國創新發展面臨的機遇和挑戰、以及科技創新在塑造全球城市、推動經濟發展、促進教育變革中的作用,為未來的創新發展和科技教育研究奠定了基礎。(文/圖:唐琨)
責編:張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