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錄片,估計你們看過不少。
但讓名畫「活」過來的紀錄片,你們看過沒有?
古人智鬥人工AI,連果親王也開始玩直播。
什麼情況?
你意想不到的,畫裡都有。
《此畫怎講》
聽到名畫、紀錄片,估計很多人第一反應是——會不會很枯燥無聊啊?
來看看這陣容就知答案:開心麻花團隊。
官方微博的日常畫風,是這樣的
這是一個傳統文化紀錄片微博,你敢信?
再來,開心麻花的喜劇,你肯定看過,也在電影院爆笑過。
有國內頂級喜劇團隊坐鎮,很明顯,又該是部輕鬆下飯片。
提到傳統文化的紀錄片,你必定想到了《我在故宮修文物》《文學的日常》。
這些紀錄片大多以紀實性的時間順序推進,顯得較為嚴肅。
而《此畫怎講》,則是以一種全新的方式呈現,還號稱要:
打。破。常。規。
打造國內首部名畫真人番。
什麼意思?
選取14幅中國美術史上巔峰地位的著名人物畫,以真人演繹的方式呈現。
這種全新創意形式收穫了不少好評,豆瓣飆升至8.1分,被觀眾誇為中國版《奇趣美術館》。
它打破了傳統紀錄片的常規,不再是一板一眼的陳述形式,擺脫了枯燥的方式。
反而新穎好玩,因為這部紀錄片也沒有忘記初衷——求實。
涉及歷史知識,更要做到專業、可考究,不能誤人子弟。
臺詞、道具、妝發、服飾都做足了功課,儘可能還原畫中的細節。
在保證歷史知識專業性等硬體後,再讓傳統的古畫,以一種生動的形式呈現。
雖然一集只有5分鐘,故事卻短小精悍。
每一幅名畫都是一個值得解讀的小故事。
比起湊時長的注水節目,生動有料的內容才是觀眾想看的。
除了形式新穎,破次元也是一大看點。
主創把當下一些熱門的梗和段子,融到畫裡面。
讓傳統名畫更「接地氣」,不再只是高掛在畫框裡,一副與世隔絕的樣子。
比如《西湖吟趣圖》,便是玩了一波吐槽梗。
畫中的人物林逋,為北宋著名的隱逸詩人。
在山間隱居多年,北宋的真宗、仁宗兩位皇帝曾再三交代地方官府,要時常探望他、以及發放錢糧。
可事實上,別說探望了,林逋連基本的錢糧都領不到手。
林逋的小書童多次前往官府,卻被各種證明勸退。
未納稅證明、個人身份證明……
好不容易所有證明手續都辦理好了。
官府卻以庫銀不多為由,延遲發放錢糧。
「這麼多年過去了
官府的辦事效率
依然沒有任何變化」
這放到現代也是一樣的情況。
現在辦理各種業務都得預約,好不容易預約上了,又因證件資料不齊無法辦理。
本來幾分鐘能解決的事,硬是各種耗。
講到業務辦理的繁雜,更讓人心態崩的要數客服熱線。
畫中的林逋先生為了過冬禦寒,在某大米電器商城購買了取暖器。
等了7天也沒見發貨,只能撥打售後客服。
結果,一波熟悉的操作來了。
「電動牙刷請按8,掃地機器人按9……
電暖爐請按120」
這是得有多大的耐心,能聽完這120個選項。
但等到按鍵時,又顯示:
「選擇已超時。」
既然智能客服行不通,那就人工客服。
還真的是沒讓人失望。
「這邊已經給你記錄下來了
一般30個工作日內會給您反饋
您看還有沒有什麼問題」
依舊還是熟悉的騷操作。
行吧,既然問題也解決不了,那投訴總可以了吧。
可評價的選項只有:
滿意請按1。
非常滿意請按2。
林逋都贊了一波差評吐槽技能,都無處施展。
彈幕也直呼真實,像極了平時那些氣死人的客服。
但節目也不是只有一味的吐槽梗,也是大型職場圖鑑。
《搗練圖》是中國唐代名畫,出自於張萱筆下。
在長卷上刻畫了十二個人物,又將其分為搗練、織線、熨燙三組場面。
在這裡的呈現,倒是轉化成了當下的模式。
三道不同的程序,正好貼切了現代職場的部門。
為了KPI,幾個部門之間還整成了PK對象。
她們抱怨工作的勞神傷心,甚至因為工作落下的職業病,這不正是當代社畜的現狀嗎?
最後再上個金句。
身為打工人,為了幹口飯,古今都是一樣的不容易。
既然聊到了職場,家庭話題自然也是必不可少。
畫中的小姑子,丈夫只是庶民,因為沒有品級孩子入學都困難。
為了讓孩子能跨入名校的大門,家長們都是個各顯神通。
走後門,疏通各種關係,更是不惜花費高價購買學區房。
「比普通宅子貴出十倍的價格
這放到現在絕對是頂級的學區房了」
其次是家長之間的互相攀比。
哪怕是姑嫂之間,也要掰頭一番。
比拼完丈夫,重頭戲便落在了孩子身上。
孩子剛到入學年紀,毫不誇張的說,家長已經將孩子的一生都規劃好了。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這是自古以來家長之間的共識。
都想把孩子送名校,只為了今後能有好的就業方向。
可名校的入學資格,已經不單單只是對孩子的考核這麼簡單。
古有孟母三遷,現有高價學區房,雖說形式不一樣,但最終都是為了孩子的教育。
這讓肉叔想起《三十而已》的顧佳,為了孩子也是頂著高額房貸換房。
就連孩子入學,不僅僅是孩子面試,家長也得面試。
學歷、工作、家庭背景都是重點考核因素,簡直比找工作還費勁。
她自己也是坦言,這是當媽的修行。
父母都這麼拼了,孩子更得首當其衝。
現在多少家長打著「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名號,各式各樣的輔導興趣班壓得孩子喘不過氣。
孩子好不容易有了放假的時間,可假期的學習任務卻比在學校還重。
寒暑假這種長假期的輔導班更是不放過,不是不想給孩子減壓,而是比你優秀的都在奮鬥,你又憑什麼不努力。
果然活成別人家的孩子,實屬不易。
短短幾分鐘的故事,卻是直接展現了當下教育方面的問題。
看時輕鬆愉快,看後卻直呼現實。
除了教育,還有《簪花仕女圖》便提到了家暴話題。
還提到了唐朝家暴男姚文秀,愣是將妻子活活打死。
「家暴只有零次和一萬次
如果遇到家暴
就第一時間選擇『和離』」
也提到了在唐朝和離制度的弊端,既是妻子遭受家暴,提出離婚,可主動權卻是在丈夫手裡。
而到了宋代,女性可以主動提離婚,但卻得做三年牢。
但放到了今天,離婚同樣也不是個簡單的事。
比如剛上熱搜的#離婚冷靜期實施條款#。
在原本離婚手續的基礎上新增了一個冷靜期,在提交申請的30日內,任意一方不願意離婚的,可以提交撤回離婚登記的申請。
網友們都表示,這就是所謂的離婚自由?
簡直是一夜回到解放前。
為了減少離婚率,離婚變成了一件更需冷靜的事,但同樣結婚也更需要謹慎。
家暴的問題從古至今都有,隨著時間的推進,不僅得不到大的改善,反而是變本加厲。
《簪花仕女圖》中看似是幾位仕女在聊八卦家常,但就這簡單的小片段,卻句句道出了現實。
別忘了,當初畫家正是從人間百態中獲得的靈感,才讓每一幅畫卷帶著栩栩如生的人間煙火氣,最終造就了這些名畫。
《此畫怎講》以一種寓教於樂的方式,巧妙地運用現代手法,讓傳統文化更加貼合年輕人的審美,找到了古今之間共鳴的文化橋梁。
不是一味的上價值、強輸出。
而是讓每幅畫,都有話可講。
編輯:卡西莫多的新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