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一部全新上線的原創動畫作品,其實是可以通過令觀眾感到新奇的設定脫穎而出的——畢竟情懷的加分,可以讓不少觀眾忽視掉某些缺憾。但是當這部動畫作品推出續作時,能不能讓已經積累下來的粉絲感到滿意,就不是那麼簡單的事情了。
一位《少年錦衣衛》的粉絲向ACGx說,之所以她對動畫第二季特別滿意,主要還是在於動畫第二季的故事線進入鬼街之後,動畫整體的劇情變得更加有趣、有懸念了,很容易讓人產生看下去的欲望。尤其是第二季第2集中段雲與九公主「公開發糖」,不僅讓b站的彈幕瞬間炸開,同時也讓她和她周圍的小夥伴們滿足不已,對動畫角色的痴迷和喜愛,正是粉絲們對《少年錦衣衛》第二季感到滿意的根本原因。
對於一部動畫作品來說,無論是畫面也好故事也罷,這些在外界看來決定了該動畫作品是否優秀的各種元素,其實都是為世界觀的構建以及人物形象的塑造而服務。而觀眾是否能對動畫內容達到高度認可,才是一部動畫能否受到年輕人喜愛的關鍵所在。
在很多ACG愛好者看來,動畫之所以能夠區別於主流大眾娛樂,最主要的原因其實是在動畫的粉絲群中存在大量的二次同人創作。深受某一亞文化影響的觀眾,完全可以從二次創作的過程中重新分解重構出全新的文化內容,並以此展開進一步的社交活動,而這些內容的影響力往往遠比原作本身的內容質量更為重要。
當我們在b站中搜索「少年錦衣衛」關鍵詞,就能看到大量關於《少年錦衣衛》的二次創作內容,除了段雲、九公主外,袁小棠、方雨亭、石堯山、花道常這些角色,都成為了許多同人視頻的常客。
在知乎中就有觀眾指出,《少年錦衣衛》動畫的製作團隊做得最正確的一件事,其實就是成功地在有限的動畫時長內,成功地塑造起了幾位個性分明的角色的人物形象,讓觀眾在觀看動畫正片之餘,還能通過自己內心滿滿的「愛」投入到二次創作中去。
武俠作品的本質,其實就是在名為「江湖」的世界舞臺上發生的一場「群像戲」,創作團隊通過動畫提出基本的世界觀以及主要角色,而觀眾們則在這個框架下,將自己對人物、故事乃至武俠精神的理解融入其中,進一步完善原本並非完美的武俠作品。畢竟在網際網路時代,所有人都可以自由表達自己對作品本身的看法和理解,這些由粉絲創作的海量內容,也在悄然之中構建起了一個屬於粉絲自己心中的武俠世界,最終讓粉絲們對《少年錦衣衛》這部動畫的內容產生了高度的認同。
《少年錦衣衛》總導演陳柏言曾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說,這部動畫故事發生的舞臺之所以會以明朝大都市作為背景,其實是因為在當今社會中,絕大部分熱愛動畫的年輕人都是在城市裡長大,製作團隊想以一種更為接地氣的方式,讓觀眾能對動畫中的人物、故事產生感同身受的情感。
在這位動畫導演看來,「錦衣衛」就是《少年錦衣衛》想要傳遞的一種價值觀:錦衣華服雖然是社會富足的標誌,但我們也需要保衛內心深處的一些「真善美」,甚至需要用到捨己為人的方式。
當我們再回過頭來思考《少年錦衣衛》第二季是如何打破「續集魔咒」這問題時,答案似乎也變得越發簡單清晰了——或許正是這樣一種社會責任感,讓《少年錦衣衛》動畫在製作過程中下足了心思,而動畫帶給觀眾的實際感受,以及由粉絲們創造出海量同人內容的推動下,共同喚醒了觀眾心中那份最純潔、有愛的心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