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宇凌
1、生命很短多些時間留給家人
近日在某個旅遊節目中,迪麗熱巴在希臘和房東爺爺奶奶一起用餐的場景,讓她突然有家的感覺。
因為房東爺爺奶奶的關係,迪麗熱巴想到了自己的姥姥,說他們很相像。而在回憶起姥姥的瞬間,迪麗熱巴深情的悲傷了起來,溼了眼眶。
姥姥病重的時候,熱巴當時還是個新人,在拍《克拉戀人》,劇組請不了假,姥姥臨終前,迪麗熱巴也沒見到姥姥最後一面。
#迪麗熱巴回憶姥姥#的話題還上了微博熱搜。
通過迪麗熱巴回憶姥姥的事,我們可以聯繫到自己該如何對待家人,思考是否在有限的時間裡多陪陪家人。
人有旦夕禍福,月有陰晴圓缺。生命很長,也很短。
人從降世之初,首先得到的是家人的疼愛,有家人的地方,就有親情在。失去家人的感覺是非常痛苦的,像迪麗熱巴因為工作太忙,導致未見到姥姥最後一面,因而造成終生的遺憾。
其實人究其一生,總有遺憾,有些遺憾是自己青春年少時,沒有意識,隨手造成的,能夠彌補,但是有些遺憾可能一輩子沒機會彌補了。
你在遠行的路上,父母和家人都在離你越來越遠,當然距離是必然性的,因為你的步伐是比長輩們快的,他們始終在追逐著你。
我們獲得的同時,也需要學會付出,原因很簡單,因為世界上沒有人是白對你付出苦心的,也包括你的父母。
我們被愛的同時,也要學會愛人。
2、我們每個人都會後悔和遺憾
從心理學上說,後悔和遺憾,一定是由於人相信了一些想法/念頭所導致的。
舉個例子,假設一個人有這樣一個後悔:我不該那麼早賣掉那套房子。
那麼他可能相信的念頭有:「如果我當時沒那麼做,我現在的生活會更好、更幸福」,「我現在過的不好」,「我需要更多的錢」,「有錢人更幸福」,等等等等。
這些未經調查的念頭,一旦我們相信了它們,我們幾乎一定會感到後悔。
如果靜下心來仔細觀察,我們不難發現,我們每個後悔的背後,都有很多類似這樣的念頭,這些念頭彼此勾連、彼此支撐,共同構成了我們的後悔。
所謂遺憾和後悔,通俗的講,就是對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一些事情進行重新思考後,體會到的一種不安、擔心或者恐懼的情緒。
心理學的解釋是:將真實結果(what is)與更好的假設結果(what might have been)進行對比,在評價的基礎上產生負性情感體驗,對不如意的真實結果進行內部歸因,進而產生改變現實結果的動機或行為——後悔。
也就是說,當自身的一種預設和評價被意識評價為「積極的」時候,個體就會感到愉快,與之相反,某件事情被判斷為「消極的」時候,個體會擔心而感到焦慮與後悔。
心理學的研究中,主要有:預期後悔(anticipated regret)或者體驗後悔(experienced regret)
預期後悔是事情沒有發生,或者沒有想像中那麼嚴重時的後悔的心情,這種情緒體驗,更多的是在潛意識中的「過多擔心」,只是自己沒有意識到自己已經透支了這份擔心。這份擔心的意義是,降低了自己在真正體驗到後悔時更大的焦慮。
也就是說,預期後悔是對未來的危險的(假設性)的覺醒。是體驗後悔的前身,因為體驗後悔會降低我們在將來犯同樣錯誤的可能,也會使我們在現在有所行動。雖說,預期後悔是直面可能存在的慘澹未來的準備,但過多的擔心會消耗自己太多的精力。
3、人生遺憾的來源
人生的遺憾超過半數來源於我們的家人。
新時代的人,大部分工作或者學習都是不在父母家人的身邊,所以和他們相處的時間是少之又少。
我們把愛給了自己,給了自己的伴侶,但是卻容易忽略家人。
4、為什麼容易忽視家人
在當下社會飛速發展的時代,我們每個人的生活與工作場場是戰戰兢兢,思細級恐的狀態。
因為發展的速度快,變化也快,導致自身壓力比較大,所以更多的精力只顧及身邊人和自身的感受,而容易忽略遠方的家人。
一、自私是人類的本性,人總是愛以自我為中心,會把自身的感受永遠排在第一位。
二、距離問題,因為環境因素,長大之後,總要離家。家人的確是不能陪你一輩子,但是他們希望你多陪陪他們。
距離產生美,怕的是距離越拉越大,美沒了。
5、家人需要的是「愛」
平時多和家人聯絡,網際網路時代,微信語音視頻都很方便,必不可少。
天黑路滑,社會複雜,家人才是真心愛你。
尤其是生養你的父母,他們年紀越來越大,內心越脆弱,越需要陪伴。
他們要求其實並不高,他們要的是你心裡有他們。
逢年過節,回家探親,記得給家人準備禮物,禮輕情意重。
給自己和家長多些時間和空間,隨著時間的流逝,相處的機會越來越少,分享幸福的時間也越來越少。
為什麼說家和往事興呢?家庭和睦,壯有所用,老有所養,幼有所長,才是良性的社會形態,也是我們每個人最初的心願。
彌足珍貴的是有人愛你,願你同樣溫柔以待的愛家人。
喜歡的話請關注,精彩影評,影視資訊,田宇電影,一個影視深樹洞。